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黄”临证指南40条
userphoto

2023.02.10 北京

关注

陶御风 肖相如频道 2023-02-10 07:00 发表于上海

导读:陶御风先生结合古籍、历代医家经验以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写就的“大黄”临床论治备参40条,值得学习与收藏。

 一 

西北之人,土气敦厚,阳气伏藏,重用大黄,能养阴而不破泄;东南之人,土气虚浮,阳气外泄,稍用大黄,即伤脾胃,此五方五土之有不同也。

又总察四方之人,凡禀气厚实,积热留中,大黄能养阴而推陈致新,用之可也;若素禀虚寒,虽据证当用大黄,亦宜随人而酌减,此因质禀之有不同也。

 

 二 

仲景百劳丸、䗪虫丸,都用大黄以理劳伤吐衄,意最深微。

盖以浊阴不降则清阳不升者,天地之道也;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者,人身之道也。

蒸热日久,瘀血停于经络,必得大黄以豁之,则肝脾通畅,陈推而新致。

 三 

产后去血过多,血虚闭而不行,当用养血润肠之剂,必禁大黄为要。老人气虚血闭,当用麻仁丸肥人痰闭,当用半硫丸,大黄亦所必戒。治者不可畏而不用,亦不可忽而轻用

若元虚不足者,不可用,恐正气耗而亡阳;风寒表证未解,不可用,恐里气一虚,表邪内陷;里证当下,脉势无力不可用,恐热邪去而正气脱。

 四 

大黄性虽趋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疼齿疼,用之皆为要药。

又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疔毒,尤为特效之药。疔毒甚剧,他药不效者,当重用大黄以通其大便自愈。

其性能降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止吐衄。

 五 

大黄苦峻下走,用之于下必生用。

若邪气在上,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上至高之分,驱热而下。

 六 

古代治疗黄疸的百余方中,约三分之一的方中有大黄,可见大黄为退黄主要药物。

 七 

邹润安说,大黄能“斡旋虚实,通和气血”,故凡肺郁血(瘀血)证,虚人用之不禁。

 八 

大黄虽为泻下药,如用小量,不一定泻下,而有健胃作用。

如与枳实、厚朴同用,作用多在胃;如与芒硝同用,作用多在肠;如与桃仁、丹皮同用,则有逐瘀作用;如与玄参、石膏同用,能泻三焦之热。

 九 

张仲景用大黄,特以利毒而已,故各陪其主药而不单用。

合厚朴、枳实则治胸腹满,合黄连则治心下痞,合甘遂、阿胶则治水与血,合水蛭、虻虫、桃仁则治瘀血,合黄柏、栀子则治发黄,合甘草则治急迫,合芒硝则治坚块。

 十 

大黄与桃仁同用,则导瘀血,与枳壳同用,则除积气;入痰火药,更能滚痰;入消食药,即能推陈。

 十一 

仲景治吐血、衄血有泻心汤,大黄与黄连、黄芩并用,此惟脉象有实热者宜之。

若脉象微似有热者,常用大黄3钱,煎汤送服赤石脂细末4~5钱。

若脉象分毫无热,且心中不觉热者,常用大黄细末、肉桂细末各6~7分,用开水送服,即愈。

 十二 

凡跌打损伤,血有所瘀,闭而不行,用桃仁、红花之剂,必加酒炒大黄。

 十三 

大黄与附子并用,则变寒下为温下。

 十四 

大黄轧作散服之,1钱之力可抵煎汤者4钱。

 十五 

大黄有安和五脏,补虚调气之能。

各类虚证常因气血亏虚,脾虚运弱而见消瘦、倦怠纳少、腹胀便秘等症,此时应配大黄治之,寓补于攻,主要技巧在于配伍、炮制和剂量的调整。

少量大黄可通腑气、消谷气、安五脏、除腹胀、调气血,常一投大黄,矢气一转,便行腑通,腹胀旋消,诸症悉轻,有立竿见影之效。

凡体虚、气虚者,每以大黄配黄芪同用,效果良好,用于气虚体弱之妇科血证患者,其功更笃。

 十六 

长期用养阴补虚法不效时,配以小剂量清泻药(如大黄、枳实或玄明粉)反佐其间,往往可收效。

 十七 

胃肠道肿瘤需通导腑气,因此不论有无便秘,或已否手术,在治疗中都可加入大黄。未手术者用生大黄,手术后用制大黄。

保持腑气通畅,排除病邪,祛瘀生新,对肿瘤的治疗和康复均有积极意义。

 十八 

凡以呕吐为主症者,不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均可应用大黄。特别适用于饮食入口即吐,药不入腹者。

用法:生大黄、生甘草各1克。水煎片刻或滚烫开水冲泡,药液以1汤匙为宜,不可过多,冷热适度饮之。吐止或缓解后,需辨证用药,以巩固疗效。

 十九 

遇到怕服汤药,每服汤药即吐者,可在服汤药前,先用大黄、甘草各1克,煎水1小杯(煎煮时间不宜过长),慢慢喝下,服后15~20分钟不吐,再服原汤药即可不吐。

 二十 

痢疾的病机特点是体内有“滞”。

这种滞或为湿热内蕴、气血不和,或为食滞、宿滞,或两者相兼,如湿阻气滞、食滞互结等。故治痢时刻要注意去滞,而去滞之品则首推大黄。

其用法是:急性菌痢、肠腑湿热为主者多用生大黄,使峻下而急去其滞,往往可收立竿见影之捷效;对病程长或慢性久痢或虚人兼滞,症见滞下不爽或里急后重者多用酒大黄。

盖大黄酒制,既能下其湿热积滞,又能借酒辛热之性开发肠胃郁结,宣通气血。

体弱和病轻者用3克,体壮滞重病盛者用6克,配合枳实、厚朴、槟榔,调气以破滞,收效尤著。

 二十一 

用好肉桂3分,去粗皮,研末,先用开水送服一半,1小时后再服另一半;稍停片刻取生大黄5钱,到为粗末,分3次服,每隔2~4小时服1次。

服大黄后片刻,即觉腹鸣,旋即泻下较多污秽稀粪或少量黏液后,腹内即觉轻松。用此法治疗菌痢初起,均获速效。

 二十二 

慢性乙肝出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3项中1项、2项或全部升高,无论虚实,均可于辨证方药中加入制大黄10~30克,以服后大便泄下如泥如粥,每日2次为佳。

即使脾虚便溏,若仅每日上次,仍可加用制大黄,使排便达到每日2次,以促进清热排浊。也常可与车前子配伍,前后分消湿热。

当谷丙转氨酶等指标降至正常后,为防止病情反复,宜续服含制大黄方药数周。

 二十三 

预防或治疗因饮食因素引起的肝昏迷,可采用生大黄粉清洁灌肠或同时口服的方法。

此法能迅速排除肠腔中可引起昏迷的毒物,而使患者较快清醒。对昏迷较深者,配合使用抗肝昏迷药物,亦能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

 二十四 

治疗胆绞痛,用生大黄10~20克,木香10克,加开水300毫升浸泡10分钟后,频频饮服,用于胆囊炎、胆管炎、胆结吞引起的急性上腹刀割样绞痛有效。

一般服药30~40分钟后,胆绞痛开始减轻,随着大便的排出,疼痛进一步减轻或消失。

 二十五 

治热结下焦,迫血下行的尿血,用一般凉血止血药无效,改用大黄,血尿即止。

惟量不宜大,否则易致腰泻。一般以5克为宜。

 二十六 

高血压属实热证,见大便秘结者,必须用生大黄,用后大便得通,面红目赤减轻,血压也降。

 二十七 

治疗高脂血症,每日口服生大黄粉0.75~1克,分3~4次开水冲服,连服1~2个月,能有效降低过高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指标。

绝大部分患者服后没有泻下现象,偶见下腹部闷痛,无需处理,便后自行消失。

 二十八 

成人老幼无论寒热虚实之急慢性肾炎,均可在辨证方中加入大黄1~5克。实证生用,虚证制用。

大黄活血化瘀,具有改善肾血流量之功及降浊之能,能使肾血流量增加,秽浊毒邪外排,从而使肾炎向愈。

 二十九 

治疗急性中风,不论出血性或缺血性,也不论中经络中脏腑,属实属虚,均可以便秘作为大黄的应用指征,至大便变软后停用。

可用大黄或以大黄为主,煎汤鼻饲,或浓煎后作高位保留灌肠,通过通导大便,排出邪热及秽浊之物,调整脏腑功能,调畅气机,以促进神志的复苏和临床症状的改善。

 三十 

治脑出血、脑炎等见阳明腑实证者,大黄须用20~30克,并与芒硝合用,大便始能下行。

燥屎下则神志随之苏醒,燥屎不下,凉开三宝等药用之无效。治疗吐血、衄血、热淋,大黄用5~10克,量不宜大。

 三十一 

大黄治疗血证,病初证实体实,宜用10~15克,以尽斩关夺隘之能;若吐衄反复发作或妇女崩漏日久,证虽实而体已虚者,可用3~6克,以缓图奏功。

对于齿鼻耳目诸衄,须以酒炒后用,借酒性之上升,驱瘀热以下;治大量吐血、崩漏之证,可以炒用甚至炒炭后用,以减少其快利之性,而发挥其止血之功。

大黄止血,有温用凉用之分。

温用每配肉桂,适用于寒热错杂之血证,尤多用于50岁以上缠绵难愈的咯血患者,并据证情,掌握两者的用量比例。

凉用多配生地,常用治热扰营血夹瘀的各种血证。凡具有出血色紫后鲜红,烦热后潮热,大便干或秘结,及脉数,舌边尖偏红或有瘀斑者,投之辄效。

 三十二 

对类风湿关节红肿热痛之实热证,并见血沉快、白细胞增高者,大黄宜与生石膏配伍,一凉血,一清气,相得益彰。大黄泻实热,故于病之初期用之最宜;若病久则宜与扶正之品同用,以期祛邪而不伤正。

 三十三 

治口臭,用大黄炒炭为末,加少许冰片刷牙漱口,有效。口臭一般在3~5日内减轻或消失。

 三十四 

妇科瘀热证用大黄的适应范围:

瘀热在上,症见倒经,经行头痛,瘀血神志异常;瘀热在中,症见胸乳胀痛有块,烦躁易怒经前为甚;瘀热在下,腹胀坠痛,跳痛拒按,或月经色紫黯不畅,夹有血块,淋漓不净或血膈经闭,带下黄赤秽浊,恶露不下。妇检两侧附件增厚或有血块、压痛明显等。

一般用酒制熟大黄,病初证实用10~15克,病久虚实夹杂用3~8克。

慢性盆腔炎亚急性发作属湿热瘀结之证,可用酒制熟大黄10~15克,伍以红藤、败酱草、三棱、川楝子等同用,每日1剂,15日为1疗程,月经期停服,连续观察治疗2~3个月,疗效较好。

对于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痛经,一般以酒炒大黄配以红花作为主药。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患者,症见下瘀血块明显,淋漓不尽,可用大黄配以三七,逐瘀如扫,止血如神;下血日久多有虚象,宜伍入参、芪。

 三十五 

妇人慢性盆腔炎、附件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等疾病总以气血失调、经隧脉道不畅为主要病机。

中医认为污秽之血、离经之血、内结之血皆为瘀血,而妇科血证中大多有瘀血征象。

对此,取大黄活血逐瘀、通利血脉、推陈致新,而用于辨证属湿热瘀结、热瘀交阻之妇科诸血证中,每能奏效。

如热瘀交阻而致的月经不调、盆腔炎、闭经、痛经等,常用大黄配合丹参为主应用,大黄清热逐瘀,丹参活血化瘀、“功同四物”,两者合用,相得益彰。

对于子宫功能性出血者,如单用寒凉凝血药或炭类止血剂,易留瘀恋邪,故宜用大黄配三七为主应用,逐瘀如扫,止血如神。

若产后出血日久不已,则常用圣愈汤佐大黄治之,能收到虽不止血而血自止之效。

 三十六 

傅青主治瘀血崩漏,于活血之中佐大黄,谓“逐瘀如扫,止血如神”,诚为经验之谈。

此法虽有时可致血量一时增多,但往往一二剂后崩势立缓,服三四剂时,出血不会再度增多,腹痛缓解或消失,出血明显减少,血色转鲜,说明瘀血已去,即可停用逐瘀药。

 三十七 

对阴虚血热,瘀阻胞脉引起的闭经,可用《古今医鉴》秘方二黄散(生地30克,生大黄9克)滋阴泄热,凉血活血,有效。

 三十八 

眼底出血多系瘀久化热、血热妄行所致,治宜凉血散瘀,用大黄配合凉血散瘀之品,意在引瘀热下行。

大黄量不宜大,且炒炭用之,既增止血之功,又无留瘀之弊。

此外,大黄用于炎症目疾、黄液上冲、凝脂翳、物伤其睛、血灌瞳仁等,其效也如鼓应桴。

 三十九 

虚证不忌大黄,只要具备腹胀、便秘、肠中有宿粪者,都可配伍或单用大黄。

年老体虚者常服大黄,可以祛病延年,始服大黄应从小剂量2~3克开始,再按耐受情况逐渐调整剂量,原则以腑通为度。煎法可与诸药同煎,不必后下。

长期服大黄者,病情稳定后不宜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否则会发生停药后便秘。

 四十 

大黄用后如出现腹痛,此乃大黄的泻下作用造成肠蠕动加快所致,可配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腹痛即除。

老人、小儿一般用制大黄,以避免苦寒伤正之弊。

大黄用于肝胆病或尿毒症者,剂量应由小到大,因症因人而异,逐步调整,控制到大便日行1~3次为度,方能达到泄热化湿、降浊排毒之作用。

对证实体实者,大黄用10~30克不等,方能尽其斩关夺隘之能;若证虽实而体虚者,则用量宜小,以3~10克出人,勿操之过急,当缓图取效。

当然,对大黄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故应用时用量也需酌情调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十六章 止血药
中药止血药对比记忆,从此再也不傻傻分不清楚了
止血药之化瘀止血药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
中药学止血药各种相关知识总结
中药的止血药简介
三七粉治疗便血久、不止、妇科崩漏、多种慢性出血证候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