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郁脾虚怎么调理?(附语音)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彭鑫博士讲解:肝郁脾虚怎么调理?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七百零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黃帝內經·玉機真藏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我们先来看原文∶“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这段话也是讲了从肺往里传,传到肝,然后又从肝再往里传,传到脾。之前一节课我们讲了风往里传,传到皮肤。再往里传,传到经络,经络再往里传,传到肺,也就是第一个脏是肺,肺传到第二个脏,为什么传到肝,肝又传到脾。脾再往后传会传到肾,肾再往后会传到心。(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大家有没有发现规律?就是相克的规律。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所以说肺传向肝。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所以肝再往里传到脾。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所以脾传之肾。肾是水,火是心,水克火,肾再往里传传到心。总而言之,就是相克而传。这个地方是讲肺传到肝,肝又传到脾,这些一系列的症状,我先带大家过一遍,有些细节再跟大家详细的讲解。

弗治的意思就是不治疗,不治疗之后就已经传到肺,发生肺痹。肺痹是什么表现呢?就是咳嗽上气这种症状,他不及时治疗就往里传,传到肝。传行于肝,病名叫做肝痹,又叫做肝厥,两个病名都可以。症状是什么呢?叫做胁痛出食。出食是什么意思?胁痛大家都知道,就是腋下两肋疼。出食就是吐食,就吃进去的食物咽不下去,就往外吐,有点干呕恶心、呕吐这种情况。这个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治?可以用按若刺的方法,就是按摩、推经导络或者是针刺这种方法进行治疗。如果还不及时进行治疗,肝传至脾,就会再往里传,传行到脾脏。传行到脾脏就不叫脾痹了,叫脾风。发瘅,瘅这个字就是内热的意思,或者叫黄疸的意思。

总而言之,古代的这个瘅和疸是通着的,什么表现呢?就是腹中热、烦心,出黄。出黄什么意思?就小便颜色发黄。我们看到这三个字就知道,腹中热、烦心、小便黄,他的病机就是内热,这个病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黄疸。黄疸的这个初期就是小便发黄,而且肚子发热,还是心烦这种情况。这个时候《黄帝内经》说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治呢?(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可按、可药、可浴”,这个时候可以用按摩,推经导络这种方法,同时也可以用药物或者是汤液、沐浴这些方法进行治疗,这都是治疗脾瘅,也就是脾风这种病的治疗方法,这就是整段话的含义。

我们在这里就会看到这个有一个词叫做脾风发瘅,也读作脾风发疸,黄疸的疸,它俩相通。《素问吴注》注解:“瘅,热中之名”。也就是这个病机是热中,热邪伤到中焦脾胃。王冰注解:“肝气应风木,胜脾土,土受风气,故曰脾风。盖为风气通肝而为名也,脾之为病,善发黄瘅,故发瘅也”。王冰是唐朝人,他用那个瘅也是一个病字框,一个单数双数的单,实际上跟黄疸的疸是通着的,其实就是脾发病的时候也容易有黄疸出现。不仅是肝脏所造成的,按照现在医学来讲,黄疸肯定是肝脏所造成的,不是脾脏。实际上按照中医学的体系来讲,脾这个地方不是指的脾脏,是指的整个消化系统。中医的脾胃是指的整个消化系统,就好比说肾,不仅是指的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有点类似中医的膀胱的概念,三焦气化这样一个概念。中医的肾更偏向于生殖、生长发育、内分泌协调这样一个系统。所以我们在读古书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对应过来,不能生搬硬套,这就是整段话的这样一个含义。

我们再看一看古代医家对一些词汇的注解。第一是出食。出食是什么呢?我们刚才讲了就是呕吐,肝病出来之后叫肝痹,表现就是胁痛出食,胁痛大家理解就是两侧腋下两肋疼。现在很多人一生气之后两肋就疼,有的女性一生气之后,气的乳腺也胀疼,月经前后乳腺就胀痛,这都是肝郁。还有一个就是出食,出食就是食入反吐,吃进去食物很快又吐出来。这种机理王冰注解∶“肝气通胆,胆善为怒,怒则气逆。故一名曰厥也。肝厥阴脉,从少腹,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故胁痛而食入腹则出,故曰出食”。王冰说整个肝经所循行的部位叫做上贯膈,布胁肋,上入颃颡,肝经所过的部位,胁一痛的话,饮食就下不去了,然后往上逆,一往上逆就吐食,就容易呕吐。我们在临床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患者,吃点东西就下不去,总想往外吐。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疏肝,同时和胃降逆,用这种方法就能给他调整好。很多人说彭博士,那疏肝用什么方法?和胃降逆用什么那就太多了,中药方剂太多。因为咱讲《黄帝内经》不是讲《中药学》和《方剂学》,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再往后看,叫做“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若就是或的意思,也就是既可以用导引按摩的方法,或者用针刺的方法都可以。“胁痛出食”我们用一些推拿按摩的揉腹保健法,把气往下顺一顺,可能他就不吐食了。按一些穴位或针刺一些穴位,比如开四关穴,太冲、合谷,开了之后可能胁痛也能好起来。自己按摩太冲穴,尤其特别生气的时候按摩太冲穴,可能两胁的疼痛也能下去,头晕也能缓解,这个就是针灸的道理。太冲可以疏肝降逆去火,现在研究可以降压等等,这些穴位的具体用法咱在这里就不展开了。总而言之,用针刺的方法,有人说我不愿意针刺肝经,我愿意针刺它的相配属的经络,你扎足临泣也可以。总而言之,把经络打通,打通之后胁痛、出食这种病就好治。

再往后,如果“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刚才我们讲。其实就是内热,热中的意思。《素问集注》里边讲∶“风淫湿土而成热,故湿热而发瘅也”。这个地方就讲得非常好,他说热中是怎么形成的?其实就是湿,有了湿之后才能把它沤热了,沤热了之后才能发瘅,人体也是一样的。有些地方用发酵的方法来沤一些食物。比如茶在发酵的过程当中,或者是酒在发酵的过程当中都有一个温度。把它沤起来之后,把它堆在一起之后,内部会热,热度比外面要高很多,温度要高很多,这说明越捂越热,里边还有湿,还有水蒸气,还有粮食。

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外面好像特别凉,温度一般不那么热,但是里边都非常热,手伸进去都烫手。这说明什么呢?内在沤热了,身体的脾胃也是一样的,脾湿就相当于湿的一个东西,把脾胃包住了,里边运化不动了,就在这里发酵,发酵之后里边就热了,内热就特别重。所以这时候“腹中热,烦心,出黄”,小便也黄了,小便黄是代表有内热,心烦也代表有内热。腹中热,那就不用说了,也是内热。这时候就“可按、可药、可浴”,也可以按摩推经过血,调理脏腑,把脾胃调理好之后,湿气去除了就好了,热也去除了,热也排出来了。可药用什么药?(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比如茵陈蒿汤,栀子、茵陈、青蒿,这些药一用,在古代来讲,用这些药是利黄疸的,把黄疸宣发出来,通过小便排出来,内在的烦心和热也就出来了。还有一种就是用药浴的方法,当然现在用的少了,古代也经常用。把药煮好了,让患者进去泡。泡完了之后出一身汗,内热也就宣发出来了,也就不淤在里头,这些都是治疗脾风发瘅一些方法。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七百零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常用的针灸取穴方法(附语音)
夜观天象与五脏五音
晒背——简单有效的补阳气方法
肝、心、肺应时发病的规律(附语音)
阴虚内热体质的饮食注意?
消渴(糖尿病、黄疸、淋病)的中医逻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