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夏之交,病理作祟!送您五个古代中医食疗秘方,简单又养生!

春天的时候阳气升发,夏天则艳阳似火。春夏之交的时候,气温会从温和慢慢变成炎热,这时也是各种病症容易作乱的时机,大家一定要格外注意预防。

中医养生的关键在于“天人相应”、“顺其自然”,中医认为,天是一个大天地,人是一个小天地,换句话说,人与自然相通相应。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息风、养阳防风,而夏季养生应当重在养心安神、保健脾胃。从一年四季来说,应当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顺应春夏养阳生发的季节特点进行养生,日常饮食中,注意多甜少酸。

因此,在这春夏之交时,以下推荐的古代中医食疗“秘方”可以吃起来~~~

春夏交替养生粥

1
紫苏粥

原料:紫苏叶6克(新鲜紫苏皆可,量可适当多加),粳米50克,红糖适量(据需少加或不加)。

制作:沙锅内加适量水,放进紫苏叶,煮沸1分钟,网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淘洗清洁,另行烧水,参加粳米煮粥,待粥熟时,再参加紫苏叶液和红糖,搅匀即成。

点评:紫苏叶味辛,性温,有散冷解表、行气宽中、解郁化痰等调理作用,能扩大毛细血管,刺激汗液分泌而发汗,其浸液对流感有克制作用。紫苏叶与粳米同煮,有和胃、散冷、解表作用。

2
地黄粥

原料:鲜地黄,白蜜、粳米、酥油各适量。

制作:地黄洗净捣汁,每500克汁参加白蜜120克,熬成膏状收贮,封好,每次用10克。将粳米约50克煮粥,粥熟时参加地黄膏10克,酥油少许。于早晚空腹食用。

点评:滋阴,养血,润肺。实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咯血,阴伤便秘等症。如为补肾肺用,可在粥中放进熟羊肾,切碎同食;如在粥中加花椒、姜则有温中祛冷、回阳通脉之效。

3
红豆薏米粥

原料:红豆、薏米各适量,可添加莲子一同熬粥,早晚食用即可。

点评:红小豆具有利湿,散血,解毒,疗寒热,止泄痢,利小便,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健脾胃等作用。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作用,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与红小豆同煮,有良好的健脾祛湿作用。

“煲汤”是岭南地区的一大特色,我们也不妨学习借鉴,根据时节,有针对性地煲些靓汤给家人喝,有助于家人(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少生病,平稳度过季节交替。

春夏交替食疗方

1
赤小豆鲫鱼汤

在此时节,赤小豆鲫鱼汤就是不错的食疗方。

鲫鱼,又名鲋鱼,收载于《名医别录》,可做药用,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胃、大肠经;主虚羸,温中下气,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利水、通乳、除湿的作用。

材料:赤小豆80克、鲫鱼1条、生姜3片、陈皮5克。

做法:赤小豆、陈皮洗净;鲫鱼去鳞去内脏洗净,放入锅内加油稍煎片刻,然后与赤小豆、生姜、陈皮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点评:《唐本草》载“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作鲙,主久赤白痢”。即与莼菜同食做成莼菜鲫鱼羮,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有调理作用,对痢疾也有止痢的作用,而《本草拾遗》记载,“主虚羸。热煮食之;鲙主五痔”,同样提及了鲫鱼可以补虚羸。

适合人群:脾盛湿盛,头面浮肿,肢体酸重之人。

2
猪骨土茯苓汤

材料:猪脊骨250克,土茯苓5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加入10碗水煎至3碗饮汤。

点评: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湿解毒的作用。用治湿疹湿疮、女性阴道炎导致的白带增多、瘙痒等,适量服食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

适合人群:青少年、中年,皮肤湿疹瘙痒者或女性阴道炎患者尤佳。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种湿热统统搞定
【食疗药膳】夏季熬夜了试试这几款养生粥
多吃什么可以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
如何去处体内湿气?
中医食疗治白发
身体湿气太重的5种食疗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