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秋养生知多少,避免五个误区




中医书友会
第359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立秋养生知多少
文/何富乐王颖巨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虽说“立了秋,把扇丢”,但也有“早晨立秋凉飕,晚上立秋热死牛”的说法。立秋后,白天往往依然炎热,夜晚较为凉爽,早晚温差大。

  • 顺应四时真养生  五养和合方为真

人与天地相参,若要获得健康,就要顺应自然界四时“生、长、化、收、藏”的规律。立秋节气是由热转凉的交接时期,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

人体与外界一致,此时也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期。根据《黄帝内经》所提出的养生原则,立秋起,养生宜养“收”。

我们认为,养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主张综合五大养生组合来进行,即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药物养生及起居养生。在立秋节气,具体应如何做呢?

  • 食养是基础 立秋时节需润燥

民以食为天,在日常生活中,膳食的调养十分重要。《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中医认为,治疗疾病,饮食为上,药物次之。通过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辨证应用,补养人体所需的精气。饮食之道与人的生、长、化、收、藏都密切相关。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且“其在天为燥”,可知秋季燥邪当令,易伤津液,容易出现口鼻、咽喉及皮肤干燥,也可出现或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咳的“燥咳”的表现。所以,饮食上宜适当选择具有滋阴润肺之功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百合、银耳等以滋阴润燥、益胃生津。

《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道:“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秋日宜收不宜散,而中医认为,酸性收敛,辛味发散,故立秋起,可适当吃一些酸味蔬果,如柠檬、乌梅、柑橘、柚子等收敛肺气。饮食上还要尽量少食辛辣,以防泻肺气。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中提出“秋不食肺”的观点。这是从“五行学说”出发,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秋季本身肺气较旺,如再过用补肺之品,就会导致肺气过旺,从而伤肝,可能出现胁肋疼痛、腹胀、乏力、心情低落等症状,尤其有肝脏慢性疾病的人更要注意。

  • 生地粥

食材:生地黄30克,大米75克,冰糖少许

做法: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之后文火煮约30分钟,倒出药汁;再加冷水煮1次,将两次药液合并,之后浓缩煮至100毫升,备用。

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加热至沸腾,放入适量冰糖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阴虚火旺导致的肺结核、糖尿病、失眠和慢性咽喉炎患者尤其适宜。

  • 自我按摩保健康

立秋始,人体之气开始收敛,为“冬藏”做准备。按摩或导引不仅能放松身心,更能助气之收敛,防病治病。古代便有“立春灸气海,立秋灸关元”的说法。

  • 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按摩方法:用两手中指适当用力按揉此穴,每次按摩5分钟,早晚各1次。亦可用摩腹法:双手叠加,按于关元穴所在区域,轻柔、顺时针打圈按摩。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固脱、收敛阳气,适用于体质虚弱、腰背酸痛、活动后容易出汗的人。

需要提醒的是,身体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处于妊娠状态者,一定要咨询专业医师后,在其指导下自我按摩。

此外,从立秋至秋分间为长夏,与五行“土脏”——脾相对应。此节气余暑未消,降雨频繁而湿气重,而脾喜燥恶湿,故立秋后也要注意健脾化湿,可按摩膻中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和气海穴等以助脾运。

立秋后避免五大养生误区

文/王祥生

  • 误区一:“春捂秋冻”不分老幼

“春捂秋冻需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病、胃病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

初秋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这时是“秋冻”的最佳时期,适合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和抗病力。

而对于抵抗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儿童,以及本身有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群,由于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差,遇冷抵抗能力下降、御寒能力较弱,此时应注意气温变化而适当增减衣服,且不宜过早穿得太厚实,适度即可。

  • 误区二:“贴秋膘”不分胖瘦

民间素有“贴秋膘以备过冬御寒之用”的说法。从健康角度而言,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

因此“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体重属于超重肥胖的,肥甘厚腻之品要少吃,不仅不能“贴秋膘”,反倒要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对于体重偏低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或者调理脾胃后适当进补。

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胃肠疾病等人群不宜“贴秋膘”,如果确有气血亏虚的现象,也应该以五谷为主、五畜为辅,慢慢调理,从而达到健康状态。

  • 误区三:防止秋燥只喝白开水

应对“秋燥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喝水”。但是,只喝白开水也不好,大量喝水会冲淡胃液,打乱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为了健康,推荐白天喝点淡盐水让体内水分不轻易流失且能维持身体的盐分平衡;而夜晚喝蜂蜜水,能起到润肺养肺、润肠通便的作用。

  • 误区四:大量运动无顾忌

有些人觉得运动量大,身体才能练好。其实不然。秋天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不宜大量运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以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标准。

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着点,宜选择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轻缓的运动。最好选择早晚进行锻炼,注意运动前要有5~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

  • 误区五:降温长期用空调

夏末初秋,天气还比较热,有些地区还会使用空调。其实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要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功能,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

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的人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差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的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开空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健康养生】今日立秋,季节转换凉风起,记好这些养生要点,护安康!
立秋节气特点及养生提要
“寒露”养生:防风寒、防秋燥、防肺伤
【理事长科普:节气养生】处暑祛湿亦防燥
二十四节气—立秋
处暑至,凉意生!“多事之秋”养生有讲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