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怀瑾老师:中国人往往“两个人在一起就有三派意见”

人类,任何一个家庭也好、一个团体也好、一个国家也好,没有办法不分派的。所谓分派,就是意见相同的自然会排列在一起,可是分派了以后,最后的结果都很可怜。我在外面常常感觉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个性,分派系的观念比任何民族更严重,中国人往往两个人在一起有三派的意见,决不团结的,这是中国人要命的特点。尤其在海外的华侨,要打击都打击自己人,这是民族性的问题。

为什么孔子提倡仁义道德、提倡孝道?这是告诉你,我们这个民族性偏差到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路上去的太多了。几千年来如此,现在还是一样。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在印度提倡众生平等?印度最有阶级歧视、最不平等,所以他高呼众生平等。西方人为什么提倡自由?因为当时中古时代的欧洲最没有自由。

你们要是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悟到人生。一种教育方式,就像开药方一样,生了哪一种病,就开哪一种药。中华民族就是犯了这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病,也可以说这个民族最不切合人情的实际。只要有两个中国人在一起,就分成了三派意见,痛苦极了。别的民族不一样,在自己家里吵吵闹闹,对付外人就不同了;会议上吵得一蹋糊涂,出去了还是两个肩膀搭在一起,喝酒去!同是议场的事,中国人就不一样,今天吵了,出门还蹬你眼睛,再不然暗里捅你一刀,真是不可理喻。所以人家的民族可以讲民主、讲自由,我们没办法讲,讲了一定要出大问题的。

我们研究哲学的、历史的,特别要注意;我常说,我们的这个民族性是一个问题,包括整个人类的人性,都是非常可怕。因为人性天生都很坏,所以各个宗教,各个文化,各个哲学都是教人如何做好。由于人性缺乏仁义孝慈,所以千古以来的圣人都要人学仁义道德,要孝要慈。

任何一个文化思想,都要先了解当时的时代,譬如我们经常讲民族要团结,可见这个民族不团结;尤其是在国外看到,两个中国人在一起就有三派意见。一个人的时候,自己还对自己埋怨一番,吵架一下;或对镜子砸茶杯,出出气。所以说,人性的问题很严重。一个道德的时代,人性不懂教育,所以说要教育;有些国家标榜人道,可见是很不人道,所以才需要人道。凡是一种思想、一种主义,都是药方子,某一种病吃某一种药。孔子开的方子是仁义,老子开的方子是道德,诸子百家都在开方子;可是这个历史永远是毛病百出,各种方子几乎都吃不好,这是人类的悲哀。

整理自《南禅七日》《庄子諵譁》《中国式管理》

----------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这是孔子的结论。

“致一”也可以解释为统一、合一,但也不一定这样解释。矛盾的统一,双方意见对立,对立之中产生另外一个意见。正反相对的两派意见,闹来闹去,哪一个人得利益呢?两派都失败,只有另外一派得利。等于男女构精,父亲跟母亲谈情说爱,爱到了极点时,并不一定是利,有损,男女本身就有损,可是另外一个生命产生了,就是这个道理。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这是什么意思?三个人一起走,一定会产生两派意见,会损害一个人。我常说孔子的话不究竟,如果孔子生在现在,他的说法一定会要修正。现在两个中国人在一起,有三派意见,尤其是华侨社会里边。我经常嘱咐出国的年轻人要小心注意。在外国,中国人专门攻击自己中国人。两个中国人在一起,就会有三派的意见。在国内大家搞惯了不觉得,习惯了还不会太害怕,到国外就很害怕了,那可怕得很啊!

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意见?这个道理是什么?人性很可怕,有些同学说外国人不会,那是因为你没有看透彻。外国人也一样会,人都是会那样的,你拿动物来做试验也是一样,三个东西养在一起,问题就来了。“三人行,则损一人。”只有阴阳相合才行,最好是一个人做事情,发起后别人就会来投资啦!差不多就是这个原理。所以孔子的结论是“言致一也”。大意是说:只能一个找一个,并不一定说是统一。一个找一个好办。譬如说三角恋爱,一定有一个是失败的。一个找一个很好,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

其实不要看着简单,但也不一定。人与人之间有很多问题,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可以领导政治。历代所谓的枭雄、英雄,懂得领导的人,都懂这个道理。真正的领导是矛盾的统一,把大家制造成两派,他在这中间才好控制,清一色的反而不好办。

这个中间道理很多,用得好,是大好事,是“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用得不好,那是大奸大恶。这个话只能讲到这里。关于修道、人生、政治的,自己回去参究。这是禅宗,“良马见鞭影而驰”,自己要能问一知十,大家回去参参看。

《易经系传别讲》

----------

我们晓得,“尚贤”、“不尚贤”到底哪一样好,都不是关键所在。它的重点在于一个领导阶层,不管对政治也好,对教育或任何事,如果不特别标榜某一个标准,某一个典型,那么有才智的人,会依着自然的趋势发展;才能不足的人,也就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倘使是标榜怎样作法才是好人,大家为了争取这种做好人的目标,终至不择手段去争取那个好人的模式。如果用手段而去争到好人的模式,在争的过程中,反而使人事起了紊乱。所以,老子提出来“不尚贤,使民不争”,并非是消极思想的讽刺。

此外,法家学说,出于道家的支流,它与老庄思想,也息息相通。法家最有名的韩非子,提出一个理论,可以说,相同于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个观念的引申发挥,但他提倡用法治领导社会,并不一定需要标榜圣贤道德的政治。他说:

“相爱者则比周而相誉,相憎者则比党而相非,诽誉交争,则主威惑矣。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若舍法从私意,则臣不饰其智能,则法禁不立矣。”

他说,人类社会的心理很怪。彼此喜欢“比周”,大家在一起肩比肩(“比”字就好像一个人在前面走,我从后面跟上来,叫做“比”。“比”字方向相反的话,就成为“背”。你向这面走,我向那面走,便是“背道而驰”。懂了这个字的写法,便可了解后世称“朋比为奸”的意义。“周”是圈圈)。彼此两三个人情投意合的,就成为一个无形的小圈子。若有人问到自己的朋友说:“老张好吗?”就说:“我那个朋友不得了,好得很。”如果有人说他朋友不好,就会与人吵起架来。相反地,“相憎者,则比党而相非”,对自己所讨厌的人,就会联合其他人予以攻击。

其实,人类社会对人与人之间的是非毁誉,很难有绝对的标准。站在领导地位的人,对于互相怨憎的诽谤,和互相爱护的称誉,都要小心明辨,不可偏听而受其迷惑。如果先入为主,一落此偏差,“诽誉交争”,则人主惑矣。

过去有人批评我们中国人和华侨社会说:“两个中国人在一起,就有三派意见。由此可见中国民族性不团结的最大缺点。”我说:“这也不一定,只要是人类,两个人在一起,就会有三派意见。”譬如一对夫妻,有时就有几种不同的意见,只是为情为爱的牵就,以致调和,或一方舍弃自我的意见。又例如一个大家庭里有许多兄弟姊妹,有时意气用事,互相争吵,实在难以确定谁是谁非,只可引用一个原则。凡是相争者,双方都早已有过错了。因此法家主张领导地位的人,对左派右派之间的诽誉,只有依法专断,不受偏爱所惑,就算是秉公无私了。

韩非由家庭现象,扩而充之,推及一个国家,便说:“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若舍法从私意,则臣不饰其智能,则法禁不立矣。”这就是代表法家思想的一个关键,不特别标榜圣贤政治。他们认为人毕竟都是平常人,一律平等,应该以法治为根本才对。这种道理,正是与老子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互为表里,相互衬托。由此可知,法家思想确实出于道家。

《老子他说》

----------

我们需要了解《大学》所说的“修身齐家”之道,可说是指示我们对于家庭和社会团体,乃至政府、政党、公司等的领导哲学的认识,和领导人的学问修养的目标。

例如一个人,处在社会某种领导的地位,不管所领导的人有两个或多个,乃至成千上万,所负担的责任,就是这个社会的大家长的任务,而且又略有不同于自己血缘所属家庭的关系。因为所领导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的出身背景、家庭教养、文化教育程度,甚至宗教信仰等等,都各不相同。尤其如我们大中华的民族,因为有几千年文化的各种薰习更为复杂。我还住在美国的时候,常常对华侨社会中的同胞说,我们的民族习性,有两个人在一起,就会有三派的意见。而且正如我们自己的批评,“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这真是最可耻、最要命的恶习。

所以我们上古传统的文化,早就教导我们,做一个领导人的三大任务,就是要“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并“如临父母”、“如保赤子”。必须自己要求学养的成就,是可以为这个社会的长官(老板)。同时,也可以为这个社会的父母亲人。更重要的是,也可以为这个社会的大导师。同时,对于所领导的社会成员,要耐心地教育他、教养他,就像父母或保姆对待孩子一样。当然,如果是在负责教育的岗位上,也必须要有做学生的领导、父母、保姆一样的修养学识和心情才对。不是只做一个“经师”,传授知识。必须要同时是一个“人师”,有形、无形教导一个学生或部下,怎样做一个人。当然,假如能教导出一个学生,最后成为“完人”或“真人”,那就可说已对得起自己的一生,是为“圣人师”或“天人师”了!

《原本大学微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怀谨老师:易经系辞别讲(二百四十八)男女构精阴阳怪气
“装孙子”是人生中的大智慧
小品文:无人之师(语音版)
关于孔子的名人名言
孔子告诉我们的59句话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22》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