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太阴阳明论篇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日: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帝日: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日: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土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八五藏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摊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明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①腋:原作“掖”,据朝鲜刻本、押乙经》改。下同。②甘:原无此字;据守山阁本补。 

  行至足。故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明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帝曰:牌病而四支不用何也?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帝日:牌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日: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腮,放大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 END -


回复“学习”两个字即可加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胃同论”与“脾胃分论”辨异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三太阴阳明论第二十九篇
太阴阳明论二十三
太阴阳明论
《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
足太阴阳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