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文本|己、九针形名

《内经》文本

己、针经——黄帝的绝学

述者芃澜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

本段文字现存《九针十二原第一 法天》。从“九针之名,......九针毕矣”。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鑱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鋒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

鑱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

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

鍉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

鋒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

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

员利针者,尖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

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

长针者,锋利身长,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

九针毕矣。

        既然是九针体系,那么当然应该全面的介绍一下九针的形制,以便于学习者制备。本段歌诀当为制备九针的总歌诀。相关更详细的解读文字则出现在置于今本《灵枢》末卷的《九针论》中。根据这些文字的记录,我们完全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当时所使用的这九种标准针具的长短、大小和主要用途。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九针论》中,由黄帝发问“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和“针之长短有数乎?”而引出的岐伯关于九针形名的进一步讨论,而涉及的关于九针特征的内容列表如下,本段歌诀中的说明则以括号内标注其中:

以针应九之数——:

一者天也

肺\皮

大其头/锐其末/

无得深入而阳气出

二者地也

土\肉

筒其身/员其末

无得伤肉分

三者人也

血脉

大其身/员其末

令按脉勿陷/令邪气独出

四者时也

四时八风客于经络/瘤病

筒其身/锐其末

泻热出血

五者音也

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博,合为痈脓

令其末如剑锋

取大脓

六者律也

调阴阳四时而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

令尖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

以取暴气

七者星也

人之七窍。邪之所客于经而为痛痹,舍于经络者也。

令尖如蚊虻喙

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固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

八者风也

人之股肱八节也。八正之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

必长其身/锋其末

取深邪远痹

九者野也

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而溜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也。

令尖如挺/其锋微圆

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

       针之长短有数乎?——

针应天

法于巾针

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九针十二原》头大末锐)

主热在头身也。

(去泻阳气)

圆针应地

法于絮针

筒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针如卵形)

主治分肉间气。(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

针应人

法于黍粟之锐

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锐)

主按脉取气令邪出。(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

锋针应时

取法于絮针

筒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刃三隅)

主痈热出血。(以发痼疾)

铍针应音

取法于剑锋。

广二分半。长四寸。(末如剑锋)

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以取大脓)

圆(员)利针应律

取法于

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尖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

主取痈痹者也。(以取暴气)

毫针应星

取法于毫毛。

长一寸六分。(《九针十二原》长三寸六分,尖如蚊虻喙

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

长针应风

取法于綦针

长七寸。(锋利身长)

主取深邪远痹者也。(可以取远痹。)

大针应野

取法于锋针。

其针微圆。长四寸。(尖如挺,其锋微员)

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以泻机关之水也。)

 

为了便于讨论和理解,避免歧义,我们首先要从上述文字中,总结出关于针的造型的基本概念。

包括,针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头、身、末”。

头,是靠近手持的柄部分。

身,是指针身。

末,是针的末尾,一般是针刺与皮肤最先接触的部分。

整体来讲在九针形态上,分别还有下面几个概念:

大和小。是指针体的粗细。小在文中称为。尖,并非指针尖,针尖是针体概念,在文中表述为。而是指针体粗细中关于的描述,与相对。如员利针中,尖如氂,毫针中,尖如蚊虻喙,大针中,尖如梃。都讲的粗细。

筒和员。筒是形容针身的形态如筒而上下圆直,即圆柱形。有人以为是中空的管状,非是。

       员,就是圆形的结构,“以为方员平置。——《孟子·离娄上》”“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

锋和锐。锋是扁而有刃的形态。锐,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且员且锐,则是圆锥形。

    这样九针的结构和大小,加上长短就都出来了。

针:长度是一寸六分,针头部分膨大。而针身在到针末半寸的位置突然(卒)尖锐,形成针尖。

圆针长度是一寸六分,针身为筒形,针末部分没有尖,是卵圆形的。因此是一种无锐的针。

长三寸半,针体大,而在针末连接出收束,而将针尖部分制成一个如小米一样的圆形。

锋针长一寸六分,针身是筒形,而末端制成三刃的形状,有锋有锐。它的功效是泻热出血,刺入血管或者已经脓成的痈,放血排脓。

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在所有九针制式里唯一提到宽度的只有在铍针,这是因为其造型是仿照剑锋来设计的,因此,是一柄锋利的小型手术刀,广二分半,正是在末端形成剑锋的需要。用来取大痈脓。

圆利针长一寸六分,尖如氂,的意思不是末端如氂,而是整体形态上,细小如氂,氂一般人理解为“牦牛毛”,其本意应该是指兽毛中比较长,而且韧性比较强的毛。在粗细上比下面提到的毫针如蚊虻喙的形态要粗。且圆且锐,是说针尖部位,是圆形逐步形成的尖端,但不同于其他针尖的是,在形成针尖的部分,又微微膨起一点,就是所谓中身微大。这里中身和前面的且圆且锐都是指尖端位置而言的,所以后面才会说,“微大其末,反小其身”。这种针的特征就是细,而且锐利,针尖一定要且圆且锐,因此才没有其他的刃口。伤害是最小的,所以可以深纳。

毫针长一寸六分,如毫毛。毫毛和前面的氂毛比较起来,就要更细更尖了。这在当时的制作工艺来说,就是最难的了。因此指示明确,不再多言。只是强调“令尖如蚊虻喙”,尖我们说了并不是指末,而是整体,意思仍然是说,细小的程度,就象蚊子和牛虻的口器一样。

长针长七寸,它是仿照綦针制作的,綦,是鞋带。针身应该是一种扁平的,而不是圆的。因此针末说的是锋,是一个刃口,而不用锐字。这样的针在皮肤下穿行,以取远邪。

大针长四寸。针身微圆,而如梃。锋也是微圆的。这样就象一个细小的棍子一样。是用来通利关节的。

      简单来说,九针的式样,决定了他们各有特殊用途,这样构成了一组针具。而真正与今天常用的针灸针类似的,则主要是毫针演变而来的形态。

 关于长短,九针从制式上,常用的尺寸是“一寸六分”。秦汉时期的一尺大约是23.1cm,那么一寸六分大概就是不到4CM的样子,(最长的长针有16CM,但只是其中一种;另大针四寸大约有9.24CM;鍉针大约是7cm)所以说是小针。根据考古发现,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出土的金银针,报道说针长度在6.5——6.9CM之间,其实是连柄加头身末的总长度。除去针柄的部分,按照比例来看,或是所谓的一寸六分和三寸半。


1988年在广西武鸣县马头乡元龙坡时约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群出土的青铜针,报告说其形制为“分柄和锋两部分。柄作长方形,长2.2厘米、宽0.6厘米、厚0.1厘米。锋呈圆锥状,长0.5厘米。” 其实是分三部分,柄、身、末。考古者误将柄与身都看作是了柄,这一形态,接近鑱针的形态。叫做“大其头,锐其末”,靠近柄的部分膨大,以致类似柄,而针末则突然变锐,即报告中所说的呈圆锥形的末,实际不能称锋,而称锐。当然这一针是西周时期的,应该是鑱针的鼻祖。


1968年,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中出土了4枚金针和5枚银针。这些针具的长度在6.5~6.9厘米之间,是指其连柄的长度,而《内经》九针的长度是除去柄的。从图上的金针,我们看到,其制式从长度上有两种针,一种针身长度短,其中三根长度相当。另一种略长,或即一寸六分和三寸半之分。三寸半针,针末端看不清楚,但似乎不锐,不能肯定是不是就是鍉针。但其身即所谓“筒其身”甚为明显。另外短的三根针中有两根很明显呈且员且锐的状态。

很希望能够网友的支持,拍摄更加清晰的图片给我。也欢迎大家讨论。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归经典识'九针'
中国古代九针,你知道几个(上)?|每日一读
第13课:《黄帝内经·灵枢》三
《世界针灸杂志》刊发的立新七针论文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二十一九针之一 九针所象
从远古而来的针灸故事——锋针、毫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