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不能成为国医大师?因为你没有像他们那样拼命读书!


每每翻看民国中医史,总是禁不住感叹,民国那个战乱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何以涌现了如此多的国医大师?并且他们各个医术高明,独当一面。而在和平繁荣的现代社会,反而不能培养出更多的妙手回春、立起沉疴的纯中医大夫了呢?


当蛋蛋姐看到他们的学医经历,心中的疑惑解了一多半,因为他们都有开挂的必备技能—拼命读书,他们不成大师,简直天理不容啊!他们的奋斗经历看得蛋蛋姐热血沸腾,深受感动,恨不得立马老中医附体,把他们的奋斗历程亲身经历一番。下面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老前辈 读书经历和大家分享。


 李聪

年少志气高,不畏读书劳  

湖南老中医李聪甫年幼时迫于生计在九江市一个药店里当学徒,每日不仅要忙于碾药、晒药、包药、制药等常规劳务,还要承担店铺扫地挑水、擦桌等杂物。这些活计属于粗活,每日要起早贪黑得忙碌,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李老当时虽小却牢牢记得母亲的临终嘱咐“大丈夫不能建五丈旗为国平难,宰尺寸地为民兴善政,那将来为医以济人,我死也瞑目了”,立志成为拯救苍生的大医。


他刚进店时便向老板对老板说:“得准许我夜里看书”,老板当时就蒙了,心想“你一个十三岁的毛孩子还知道看书,不会是看写歪门邪道不学好吧?”赶紧问他,“你要看什么书呀?”李老很认真的说“我要看医书、药书。”


老板看他态度诚恳,做事也勤劳认真,便特许他守夜店,二更打样时特许他在店里读书。得到老板的准许,李老便坚定得踏上了艰苦漫长的学医之路。

李老学医发蒙便是当 进药店学徒的第一年除夕,店主关了“财们”,别的伙计都回家过年了,李老独自守店,拿出他平生买的的第一本医书《药性赋》,如饥似渴得看起来,越看越痴迷,一直到第二天新年满街炮响,店主开“财门”,虽未回家守岁,却比吃了过年的饺子却要高兴。


此后李老把在药店里得到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书,夜间在店里读书,三年年来过着“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学徒生活,为日后的行医之路打下了基础理论。



刘炳

有志者事竞成,苦心人天不负


同样是湖南籍的老中医刘炳凡老先生年幼时有着和李聪甫老先生相似的经历(嗯,成功都有相似的经历,失败却有不同的理由),刘老出身于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是一个篾匠,靠手艺勉强营生。刘老幼时上过几年学,都的是国学启蒙,后因家贫中断了学业,成了一名“小篾匠”,替街坊邻居编竹器之余,也做做“文笔功夫”,被闾巷称之为“篾匠秀才”。

不少的公公婆婆就向刘老的父亲进言”这伢子做篾匠真可惜了,何不叫他去学门‘斯文艺’呢?” 刘老的父母让他自己拿主意,刘老思忖再三,觉得至善至乐莫过于救人一命,便表明立志学医,于是父母便托人为他找了当地有名的医生柳四公为师。


 刘老拜了师父后,严格遵守老师的要求,白天为了生计仍然做篾匠,晚上去老师寄居的静乐庵读书做功课,三年时间从未间断,根据老师的指点按部就班地精读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药性赋》、《烫头歌诀》、《濒湖脉学》、《本草备要》、《医方集解》、《脉经》、《医宗金鉴》、《温病条辨》等大批中医书,为第四年跟师上临床积累了基础,从此篾匠界有一人转型成功,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大国师。


 周筱斋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江苏籍老中医周筱斋年幼时因家贫失学,经堂姑母介绍到堂叔所设的”大德生”药号半工半读。周老想着只有从医,继承祖业,拯救万民性命,才不辜负已经去世的祖父母的厚望,随立志学医,常常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自我勉励。

 从此白天在药号打工,夜间攻读医书,每到夜深才睡觉。据周老记载,每到夏天天气炎热,夜深人静时,蚊虫轰响如雷鸣一般响彻,周老便在蚊帐中点燃蜡烛,坐在床上读书,常常要到拂晓鸡鸣时才舍得把书放下,因此遭到族叔的指责,恐怕他影响第二天白天在药号里的工作。


但周老仍以深夜读书为乐,每每读到精彩之处,便窃然欣喜,有若深受。历时三年寒暑,最终学有所成。


姚国美

冰雪铸成国医手,风霜印出活人心


 江西籍老中医姚国美老先生堪称读书成痴的典范,蛋蛋姐看了他的经历,表示把他当神一样供奉在心中,时时激励自己。


姚老年少时在江西易学堂读书,学堂离家很近,他却坚持住校,寒暑假也很少回家,把空闲时间都用了在读书上。夜间值班的老师查夜经常看到他挑灯夜读,还因此怀疑他痴迷于读小说,后来被堂长文霞浦老先生发现他读的是医书之后,备受文老先生的嘉许。


姚老毕业后到医学堂门诊部工作,忙于诊务之际,仍手不释卷。姚老结婚那天,花轿已经抬进喜堂了,却很久不见新郎出来开轿门,原来他还在忙着看病,经催促多次才急忙穿好礼服,可新鞋又被朋友藏起来了,只好光着脚迎新娘,一时狼狈不堪,惹得亲朋哄堂大笑。


晚间闹洞房正热闹时,突然发现新郎“失踪了”,到处寻找,却发现姚老躲着看书已经好半天了。

姚老的父亲看到他读书这么拼命,担心他体弱多病的身体,找他严肃谈话,却劝阻无效,只好向他的好友余老发牢骚说:“我已不久于人世了,最不放心的就是国美。像他这样要钱不要命,奈何!”


余老将此话告诫姚老,姚老很惊讶地说:“中医当此欧风东渐之时,非有一番作为不足以振兴此道。但终日忙于生计,无暇及此。我将近十年之力,但求身家卿堪温饱,即将停止个人积蓄,赚一文用一文。”


直到姚老父亲去世,姚老的生活费尚未达到指标,自身肺病却到了三期,当时才年仅二十九岁。后经夫人精心调养,十个月才得痊愈。

从此姚老践行前言,把医务收入全部收入用于办理中医学校,培养中医人才,但最终也没有铺停止过一天不辛劳看书。姚老拼命读书而最终医术大成,有当地童谚道“请了姚国美,死了也不悔”,这便是人民对姚老医术的最高评价。

为什么自己不能成为像民国时代的那样的国医大师呢?很大的原因就是你没有他们没别那么拼命读书。


反观现在,还有多少个能像姚老先生上学时这么痴迷于医书的医学生呢?还有多少能够像刘老一样深夜读书到拂晓的中医大夫呢?

有人会说民国时大师的大师国学基础深厚,学起中医来相对容易,但是国学基础深厚也是从三字经开始一点一点背下来的,不下工夫读书国学知识会自己跑到脑子里去?


也有人反驳说中医院校的学习制度不合理,课程太多,没有工看书,作为过来人的蛋蛋姐深知中医学生日常谈恋爱、逛街、追剧的时间还是有的,至于读书的时间嘛,自己领悟。


更有人说中医大夫经验已成熟,平日诊务繁忙,无暇读书,但许多老先生已经功成名就,却也手不释卷,好学不倦,难道你们比这些国老还忙碌?

蛋蛋姐刚入学时,学院书记便把我们班召集开会,告诫我们韶光易逝,应把时间多用在看书上,从现在开始自己制定目标,从药性赋、烫头歌诀、经络穴位开始诵读,七年下来,经典的中医知识可以背诵,大多数中医书便可以读熟。


有谁最终能够坚持下来便可以去找他要一份大的奖励。现在我们学制由七年改成了八年,能够坚持每日读书背诵的人却寥寥无几,蛋蛋姐也很惭愧,刚开始时还心潮澎湃每日早起去操场背书,但时间长了却因各种缘由没有坚持下来。



 

涓涓可汇成千里大江,垒垒泥沙能积为万仞高山。立志读书,每日制定一个小目标,一点点去完成,到最后会发现自己已拥有汪洋大海。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让我们把中医梦想变成理想而努力吧。



中医初学者可能不了解需要读哪些中医书籍,借用一下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刘更生的文章《名老中医读书之路》,将整理读书目整理如下:

《名老中医之路》中有被5人以上提及的49种书如下:(文章后面数字是推荐人数)

 

类  别

书  目

数量(种)

内、难经

《黄帝内经》59、《素问》21、《灵枢》14、《类经》10、《素问灵枢类纂约注》10、《内经》王冰本6、《内经知要》6、张马合注《黄帝内经》5

《难经》43

9

伤寒金匮

《伤寒论》65、《伤寒论浅注》9、《伤寒来苏集》7、《伤寒贯珠集》7、《伤寒杂病论》6

《金匮要略》62、《金匮心典》9、《金匮要略浅注》8

8

本  草

《神农本草经》25、《药性赋》22、《本草备要》15、《本草纲目》11、《本草从新》8

5

方  书

《汤头歌诀》28、《千金方》21、《外台秘要》14、《医方集解》10

4

诊法、病源

《濒湖脉学》20、《脉经》7

《诸病源候论》10

3

温  病

《温病条辨》29、《温热经纬》15、《温热论》6

3

临证及综合

《医宗金鉴》24、《医学心悟》11、《景岳全书》10、《证治准绳》7、《医学三字经》14、《脾胃论》6、《类证治裁》6、《医学衷中参西录》6、《张氏医通》6、《医宗必读》5、《丹溪心法》5、《医林改错》5

12

针  灸

《针灸甲乙经》6、《针灸大成》5

2

医案、医论

《临证指南医案》12、《医学源流论》5

2

妇  科

《傅青主女科》6

1

合  计


49


 

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名老中医读书的几个特点:

第一,必读经典。排名靠前的著作均为经典,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经》等。还有些医家只提及读“四大经典”,未列具体书目,故经典是医家普遍重视的,是学医必读之书。

第二,重视基础。除了经典,如《汤头歌诀》、《药性赋》、《濒湖脉学》等基础性著作也受到重视,明显高于单纯临证著作。

第三,多未必善。虽然医家提及的书有320种,但仅1人提及的有197种,占61.5%。真正被名老中医普遍重视的并不是很多,也就是说读书应有重点。抓住重点,再博览群书,是学习中医应注意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器晚成的经方家——曹颖甫
大医频频离世,但我们只关注老先生们就错了
湖南有哪些出名的老中医?
国医大师何任:能做到这些,不想学好中医都难!!
中医微信十讲系列之五:中医之传承忧思
郭生白:伤寒论是中医的最高境界,没有任何医书可以代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