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道的诗(二)

《老子》——道的诗

 

原作老子

述者芃澜

 

 

       老子显然是一位诗人,他的《道德经》是用诗的语言写成的。

        诗的语言是长于意向的,读诗的语言,在于感悟,而不在于说破;在于意,而不在于言;在于境,而不在于辩;在于倾吐,撩拨思绪,而不在于用,吓唬小孩子。


那名为美的,

假若天下人都认识了,

以为就是美,

便是恶了。

那名为善的,

假若天下人都认识了,

以为就是善,

便是不善了。


有无总是相生,

难易总是相成,

长短总是相形,

高下总是相盈,

音声总是相和,

先后总是相随,

这就是恒。


所以,

古代的圣人啊,

总是坐在无为上,

倡导着不言的教义。

而,

万物就那样相生了,

但无人能找到究竟是谁最先出现;

仿佛是有谁做了什么,

但无人能自持有这力量;

一切就那样成功了,

但无人能说那是自己的功劳。


但,

就是因为不去占有这份功劳,

却使得自己拥有了这份教义。

 

 

原文:

1、这里的原文全部根据马王堆帛书本《老子》甲乙本而定,与今本文字不同,应留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已。

2、“恶已”。郭店简本和马王堆帛书本皆是。今本前面加了字成为“斯恶已”。

3、“斯不善已”。郭店简本作“此其不善已”,马王堆帛书本作“斯不善矣”,今本作“斯不善已”。帛书本的“矣”,使我们能够确认,已,是语气词,和矣一样。

有无之相生也,

难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形也,

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

先后之相随也,

恒也。

    4、长短之相形也。有本写作“相较”。失了韵,非是。郭店简本,马王堆帛书本都是“形”,合韵。

    5、高下之相盈也。盈,今本作“倾”,是避汉惠帝讳改。

    6、恒也。我们上次说了“恒”是先秦思想的大命题。这里再次强调“恒”,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帛书有此二字,与前段合,今本无,意思便少了。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7、圣人是道的继承者,也是道的传播者。

《论语》里有孔子这样说过: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见今本《述而篇》)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见今本《先进篇》)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见今本《雍也篇》)

里面提到了“恒”,提到了圣人、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再看本章,正是从美不美,善不善入手,还有“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是为“不恒”,再看本章“有无相生”句,到“恒也”,正见老子话有所指。

孔子因现实中难见圣人和善人,便从观察人世中种种不恒变化里,而能被坚守的有恒者的行为,推知善人之道,进而企图找出践行圣人之道的路径,这是孔子作为社会学家,做学问的严谨之处,由此总结规律而成其说。老子明显反其道而用,指出只看到“亡而为有”便以为“不恒”,却不知道“有无相生”正是“恒”,从而高屋建瓴,确立了自己的体系。所以,只有把孔子与老子拉在一起,才能够明白,老子的思想为何是从“恒”开始叙述的。也才知道,前后两章,真正的关键词不是“道”,却是“恒”。所以,假如让我给第一章和第二章叫个题目,便不会是《道可道》之类,而是《恒一》和《恒二》。

万物作而弗始也,

为而弗恃也,

成功而弗居也。

8、《论语》里面记录有这样两段话: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见今本《公冶长篇》)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 (见今本《阳货篇》)可见,孔子主张的也是“行不言之教”。孔子说的“天何言哉?”四句,和这里“万物作而弗始”,精神可以互见。

一般大家都以为道家不同意儒家,其实,真了解,会发现他们的精神一致的地方。庄子也是这样。里面提到孔子,也并非一味诽谤。很多观点,其实与孔子相对而观,才能理解。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

9、对于上面提到的孔子的观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本公众号文章《孔先生的背影》,回复“四教一”和“知道五”可收取与本章相关的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共读 第27章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道德真经》
《读论语.述而》时代的悲哀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
现在还可以找到马王堆未经篡改的《道德经》吗?为什么要篡改?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原文勘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