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书解读—从《辩证录》中学习如何运用阴阳五行(一)


此篇出自《辩证录》之内伤门,我用阴阳五行思想来解读。对大家只是参考,也提供一种思维方式。


原文是黑色加粗,黑色字是解读文,其中重我认为重要含义用其余颜色标示。



人有贪恋房帏,纵情色欲,遂至感冒外邪伤风咳嗽,睡卧不宁,人以为外感于风也,谁知内伤于肾乎。


初读此段,多匆匆而过,其中深意比较难看清楚。但换个角度来看,则能通晓很多问题。


比如病人来找你看病,会有三种可能:


1、病人可能会首先告诉医生:


感冒外邪伤风咳嗽三天


按照常规思维,多数人就会考虑是桂枝汤证,或麻黄汤证等。然后去问诊,号脉等来验证。


2、如果病人首先告诉医生:


睡卧不宁有五个月


多数人先考虑到的是是不是归脾汤证、酸枣仁汤证,然后去问诊,号脉等来验证。


3、如果病人首先告诉医生:


贪恋房帏,纵情色欲有三年


大家可以想想,一般你不问病人,病人会告诉你这个么?这个不适合中国国情吧。就算病人告诉你,他会怎么表达?他会说他自己贪么?


多数医生听到病人的陈述后,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要补肾,用某某汤?



综上所述:


当我们在读医书时,都有一种前提假设,即假设自己收集或诊断出来的症状与医书是一样的。


由此,我采用阴阳五行离合法!



阴就是病人如何表达自身不舒服,这个是医生无法掌控的,只能沟通。


阳就是医生如何回应病人的表达,以求医生收集到的症状与书上的一样。


五行代表的是医生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医生的思想,为什么要这么问,为什么要这么思考等。



以病人甲告诉医生睡卧不宁有五个月为例。


甲说:医生,我睡卧不宁有五个月了


医生思想现实版:


1、睡卧不宁就要安神,安神可以用远志。要养血,养血可以考虑白芍丹皮,某某汤适合。直接扎某穴位也行,某某地方刮痧也可以等等。


2、睡卧不宁要辩证,分好多种,我得问问他怎么个睡卧不宁,如做恶梦、是想睡睡不着还是醒了后睡不着等等,到时候在根据情况调整。


3、睡卧不宁只是其中一个症状,得问问他还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没,才好做出判断。(但是问出来的症状越多,越没法诊断,比如你问出20多个症状的时候试试。)


最后,你悲催的发现一个事实:


你的诊断,很难与书上的诊断契合,而同时你要是按照书上的方子去给人治病,效果有时就不明显。


也许还会绝望到读了那么多医书,谁能告诉我具体应该怎么辩证?是套方子、套症状、还是用秘方或凭感觉?



上述医生的想法并没有错,甚至现实中不止这几种思考方向,但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


按照阴阳的的分法,就发现很多医书,其实是我们自以为我们自己读懂了。


那要如何应该如何去读,才能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在本医书的写作方法是属于横向写作方法,什么叫横向?就是具有先后次序的表达。


人有贪恋房帏,纵情色欲,遂至感冒外邪伤风咳嗽,睡卧不宁。


这句就是在说,疾病是有发展顺序的:


1、先有贪恋房帏,纵情色欲,


2、接着导致了感冒外邪伤风咳嗽,


3、最后睡卧不宁。


此时我们在看看作者的病理分析:


夫肾为肺子,泄精过多,必取给于肺母,肾虚而肺亦虚,肺气不能充于毛窍,邪即乘虚而入。倘以为外邪之盛,日用散风之剂,则肺气益虚,肾水又来取资,是内外盗肺之气,肺金安得不困乎,肺气既困,不特不能生肾中之水,且反耗肾中之气,遂至变劳、变怯者比比也。治宜补其肺金,更补其肾水,使肾不盗母气,则肺自得子援,子母两旺,外邪自衰,不战而遁矣。


从这个分析来看,也是属于横向分析,横向治疗,


他告诉你这个病是:


先是肾虚,然后导致肺虚,接着就受风邪,其治疗就是补肾补肺。


大家看医书就知道,很多医书都是这种横向表达,看起来条理分明,有理有据。因此学起来很容易,上手也快,可具体用久以后就发现很多问题了。


而《素问》属于纵向思维。



当你具备横向思维以后,条理分明,有理有据。但病人告诉你他的情况后,你的横向思维就被弯曲了,你的条理,你的理据基本没用。(具体看第二段医生的思想。)


用现代话说:人不会照着书生病。


此时,就需要纵向思维,即每个医生自己特有的思维,由思维转变为思想。


比如病人告诉你睡卧不宁有五个月,无论你怎么辩证都是对的,都代表你的思想,你的治疗。


但是有一个核心:


即你要从病人的叙述中,将病人的症状还原为横向思维,即疾病发生的前因后果,如同书上所写这般,这种还原方法属于五行。


这也是很多中医愿意摸脉,不愿意问的原因,因为不知道怎么问。加之多数人都是只有思维,没有思想,如何去形成思想,这个秘密就藏在《内经》中,朱丹溪得之,成了滋阴,张景岳得之,成了温补。黄元御得之,成了升降。


因此,现在很多医书都是理清前因后果后语言表达,所以都是看起来简单,用起来难。


将以前写的医案解读与自己医案分享下:


如何从医案中学习经验谈

如何从医案中学习经验谈续

医案解读—如何掌握吉凶消长之机

史 视网膜脱落一例(一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来源
慢性疾病为什么难以根治?
浅论推拿治疗积聚的思路和方法
王清任在学医时,读了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他发现书中出现了很多自
不是真的上火喝凉茶,可能是折寿!
360doc个人图书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