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务农出身,仅上过五年学,却靠自学成才,终成一派宗师,堪称一代“医痴”

他务农出身,仅上过五年学,却靠自学成才,终成一派宗师,堪称一代“医痴”

原创 2017-05-16 蛋蛋姐 读透伤寒

如果有人问蛋蛋姐

最爱金庸小说里哪个老头

蛋蛋姐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最爱的是

老顽童周伯通



周伯通童心未泯

胸中无半点城府

对名利一事毫无概念

从不在乎排行第几

待人处事全凭纯心

既能给毫无乐趣可言的郭靖

当大哥

又能和清高孤傲的小龙女

一起练武

和洪七公的关系铁的就不用说了

如此至情至性之人

一生醉痴于武功

无时无刻不在钻研

即使孤身被困桃花岛

也能自创左右互搏术每日练习

最终凭着对武功的痴迷和钻研

终成武学大师

让黄药师也甘心

将“五绝之首”拱手相让

堪称一代“武痴”

蛋蛋姐就喜欢这种呆萌不做作

又有真本事的男银

在蛋蛋姐的老中医男神天团里

也有一位和老顽童有的一拼的

呆萌老中医

这个老爷爷有多萌呢?

讲个故事大家就知道了


话说在上个世纪

60年代的一天

他的老伴让他

去供粮站去买粮

他去了粮站才知道

早在几年前就开始

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了

没有粮票是买不到粮的

而他竟然不知道这个事情

幸好粮站的一个工作人员

把认出他了

便同意他先把粮拿回去做饭

让他老伴明日再把粮票送来

这才使他避免了

一家老小挨饿的尴尬局面

 

60年代粮票


之前看了那么多无所不能的

老中医的故事

初次看这个故事时

蛋蛋姐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还以为看到了一个假的老中医呢

其实这位老中医

在日常生活中

呆萌的事情可不止这一件

还有一次

老伴让他下班后

顺路买棵白菜回家

刘老看到买白菜的摊上

竟然要排很长的队

心想着自己的科研论文还没完工

时间上实在耗费不起

正好旁边有处理白菜帮子的

刘老灵机一动

想着白菜和白菜帮子一样能吃

便花了一毛钱

提了一大堆白菜帮子回家


 

脑补一下一家人吃白菜帮子的情形

哈哈哈哈

原谅蛋蛋姐看到这里

发出了杠铃般的笑声

心疼刘老的老婆孩子一分钟


正是这个呆萌老中医

一生醉心于中医研究

竟然几乎几十年不进商场

几十年不买东西

也没有什么特殊嗜好

治学、读书、接诊、治病

便是他生活的全部

堪称一代“医痴”

他便是

鼎鼎有名的山西名医

刘绍武

 

让我们来围观一下

“医痴”是怎样炼成的 

刘老祖籍山东诸城

写到此

山东蛋蛋姐默笑一分钟

他的祖辈

由山东迁徙到了山西襄恒县

他的祖祖辈辈都是穷苦的农民

父亲更是目不识丁

一家人在山西以务农为生

但经常遭当地人排外欺凌

日子过得并不尽如意

一家人勉强填饱肚子

念书的钱是拿不出来了

他等到13岁时

才有机会上小学

他知道读书机会难得

所以便开启了开挂模式

用一年的时间读完了三年的课程

之后又进入了高小住堂学习

几年后顺利考入长治中学

可惜的是家里实在太穷

一年开挂的时间也供不起


他只好退学回家种地了

刘老自幼体弱多病

年幼时曾得过一次痢疾

病情非常严重

一度曾卧病在床十几天

家里给他请来了个郎中

不曾想却越治越严重

幸亏他命大才躲过一劫

那时还是小刘的他

便深知病家之苦痛

庸医误人之可恨


后来他又遇到一个乡村医生

便拉着他问道

看病到底难不难?

那个医生答道

看病是很难的

小刘紧追不舍又问

那你是怎么学会的呢?

那个医生可能被他的问题给震住了

只是笑了笑没再出声

小刘心中暗想

难又何惧?

还能比在小学学习开挂还难?

我还就不信这个邪了

我一定得学会了

让大家看看

老刘家的孩子肯定会有出息的

不能再受别人的欺负了


辍学之后

他便开启了“医痴”模式

在田间耕种时

常常左手拿着书

右手拉着犁耙

一边看书一边拉犁

经常因为看书看得太入迷

把犁耙拉歪了也不知道


有一次随父种谷

  在打陇时

他只顾着低头看书

将墩子滚到了陇背上

看到这个不务正业的儿子

做的这件不靠谱的事情

父亲气不打一处来

一个土坷垃便飞过去

打在了小刘的脑袋上


即使父亲不理解自己

条件艰苦买不起书

也没有丝毫影响他对中医的痴迷

为了能按时还上借来的书

田间乡野变成了他读书的课堂

在这个“课堂”里

他相继读完了《黄帝内经》

《伤寒》、《金匮》、《医学说约》

等中医经典书目

为日后走上临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18岁那年

为了家庭生计

来到了长治经坊煤矿当学徒

学习会计

煤矿地处偏僻

交通极其不便

导致周边40里没有医生

刘绍武便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

免费为老百姓治病

因疗效显著

一时声名鹊起


五年后

刘绍武彻底告别了经坊煤矿

结束了他的会计职业生涯

专职做起了大夫

23岁的他和同仁合作

白手起家

创办了长治友仁医院

一所不起眼的民房

堂屋中摆上一张陈旧简洁的方桌

两边各有一张圆凳

这便是诊室的全部家当

刘绍武从来都是黎明即起

每日早早来到诊室

匆匆喝一碗小米粥后

便开始了一天的诊疗工作

每每遇到衣衫褴褛的患者

他不仅不收诊费

还在处方上盖上一个印着

“抓药不收分文”的印章

许多贫苦的患者感激涕零

小刘大夫总是握着病人的手

安慰道

“吃剂药就好了”

在长治地区行医的十几年里

虽然白天诊务繁忙

机会没有休息时间

刘绍武也没有放弃对医术的钻研

常常读书到半夜才休息

他对伤寒论的研究也日益精深

提出了“一病一方”的诊疗思路

《三部六病》思想开始萌芽


1939年

日军侵华,家乡沦陷

刘绍武逃难到了西安

出到西安时

没有经济来源

有时仅靠两三块白薯充饥

也常常挨饿

一个堂堂名医沦落到

每日靠教会救济度日


后来刘绍武考取了

当地的行医资格证

才得以在尚仁路挂牌行医

生活才有了着落

并且和傅仙方、王新武等人

共同创办了《国医周刊》

在随后的近十年中

因时局动荡

刘绍武被迫几次搬家避难

辗转于天水、太原、长治

随生活动荡不安

刘绍武的医术却日益精进

曾研制“团鱼丸”、“小红丸”等药

疗效独特

其名气也越来越大


可命运总爱和他开玩笑

1956年的春天

有一个太原基督教会人员

因个人恩怨

诬告他传播邪教

导致他蒙冤入狱

就是这么戏剧化

前一秒还在救死扶伤

下一秒却遭受牢狱之灾了

幸亏刘大夫内心够坚强

最终得以沉冤昭雪

平安归来


索性他便留在了太原行医

在“大仁堂药店”坐堂

因医术高超

声名远扬 

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他被人们

誉为山西“四大名医”之一

1958年

刘绍武应邀成为

“太原市中医研究所”的研究员

出任附属医院的内科主任

他不仅每日有近百的门诊量

还要主管30张溃疡病病床和

20张脉管炎病床

及其他科研工作

业余时间还要在研究所讲课

更无暇顾及人情往事

所以才会造成了他

在生活中呆萌一面


虽然刘老在生活中略显呆萌

可医学水平却登峰造极

诊断和处方水平及其高超

治疗急诊危重患者无数

既诊查细微又处方果敢

很多病案让人看了不禁拍案叫绝


刘老曾治一冬月伤寒患者

四十余日不解

患者由壮热躁烦变成昏冷厥睡

呼之不应

喂以汤水尚知下咽

已持续10余日昏厥

诊时周身厥冷

寸口、趺阳脉皆无

按腹则濡

双目赤如血衰

刘老思其病情如此凶险

而能迁延十余日而不败者

乃正气尚未溃败

两目红赤乃火热之候

邪热内服而阳不得伸

正所谓热深厥亦深

遂投大剂白虎汤1剂

石膏重用500g

知母亦用至250g

煎一大盆频频灌服

进大剂遂热大作

病人苏醒

并呼喊“热死我了”

半日尽剂而热不退

乃摄药不及

正值天降大雪

刘老嘱其家属做雪球与患者吃

吃了大约拳头大的雪球9枚

热退自安

厉害了,我的老中医

看得蛋蛋姐是目瞪口呆呀

雪球治重症信手拈来

还能效如桴鼓

这医术真是出神入化呢


刘老一生精研伤寒论

临证立法、处方不离伤寒

却也不拘于古法

经过几十年的钻研

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由骨骼、气血、肌肉、神经等构成

从整体观念来看

人由三部分构成

分别是

人有暴露于自然界的外层

即包括体表和呼吸系统的表部

有裹在里面的内层

即包括整个消化、吸收、排泄

等系统的里部

有介于内外之间的实质层

即以血液、循环、神经、内分泌

等系统为主的半表半里部

这三部共同协同作用

维持人体正常功能

而疾病入侵机体时

每部都可能有阴阳两种病证

所以共有六个不同症候群

以整体为观念

以“三部六病”辨别病症

并将证与方相对应

实行“一病一方”诊疗

临床疗效可观

这便是刘老独创的“三部六病学说”


1986年

在刘老的“三部六病学说”指导下

计算机专家开发出了一套

计算机诊疗系统

曾在在多家医院试验运行

试验结果同刘老门诊226个病历

相比较显示

该诊疗系统诊断结果和

刘老诊断结果一致率

达到100%

作为一名传统老中医

刘老坚持与时俱进

用科学的方法来证实中医

这种做法令人由衷敬佩

 


刘老的一生是投身中医研究

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

正是这颗赤子之心

使他在逃难靠救济度日时

也未改其志

使他住在不足12平的房子里

也能甘之如饴

使他在文革期间

每日面对无休止的劳动和批斗

却也保持乐观心态

每日以偷着给人治病为乐


这颗赤子之心

让他坚守几十年

未收病人一份礼物

未吃患者一顿饭

更让人感叹的是

在20世纪90年代初

海南刚刚建省不就

中医药人才极度短缺

当时已耄耋之年的刘老

毅然奔赴海南岛

支持海南中医发展事业

勤勤恳恳十余年

建立起了“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

并且培养无数的中医人才

为海南留下了宝贵的中医财富

2004年

刘老在海南永远离开了我们




关注读透伤寒

看遍中医故事



苹果用户赞赏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绍武传奇一生:放弃时方,专攻经方!
【小柴胡汤:何以成为刘绍武教授协调整体的基础方?】
刘绍武“三部六病”学说
人物|马文辉:让中医回归经典、回归临床
“一方治百病”系列之协调方
劉紹武的三部六病經典故事(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