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天来了,中暑后你会正确选择中成药吗?


夏天来了,中暑后你会正确选择中成药吗?


中暑为夏季常见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就有中暑的可能,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工作,有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劳、四肢乏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若伴有发热,体温高于38℃,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者,为轻度中暑;若症状不见好转,出现昏迷、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持续高热者,为重症中暑。下面我们盘点一下治疗中暑的中成药:


中暑是急症,特别是重症中暑甚至会导致休克与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导致死亡。一般来说,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其中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主要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最早出现热痉挛,突然出现活动中或活动后的痛性肌肉痉挛,以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为多,也可以发生在腹部。主要与大量出汗后严重体钠盐失有关。


进一步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没有补充足够水分与盐分后出现热衰竭,以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为表现。


如果热衰竭没有得到救治则发展成为致命性急症的热射病。以两种人群发生率最多,一种是劳力性的,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的人群(高温下劳作或者中长距离跑步运动者)。一种是非劳力性的,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长期生活在高温环境下的老弱病残者)。主要有高热、皮肤干燥,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甚至出现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对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暑者,首先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或静卧,继之口服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一般经此初步处置后30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继而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适当选择中成药进行治疗。


对于重症中暑首先物理降温。为了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其浸浴在4摄氏度的冷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者并给予吸氧,及时送至医院救治。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中成药的选择。主要依据中暑后不同患者的症状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中成药。


家中常备的仁丹、藿香正气水等中成药,多用于预防或缓解出汗多、乏力等轻度中暑症状。而且中成药服用时也要区别对待,比如仁丹具有清暑开窍、止吐等功效,每次口服10~20粒即可缓解不适,常用于治疗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等症状,儿童一般服用5粒。夏季湿热之气较重,如果侵犯脾胃引起头痛、腹痛等,可服用藿香正气水。一般来说,藿香正气水常用于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不对症用药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藿香正气主要作用是除湿

  藿香正气是根据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的藿香正气散制成的,除了具有祛暑解毒的功效外,还能解表发汗、化解体内淤积的湿气、理气和中、增强食欲,主要用于暑热夹湿造成的轻度中暑,例如,暴雨之后的闷热天气,或者长时间的“桑拿天”。这时环境湿度往往超过60%,人们会觉得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用藿香正气比较合适。

  但如果是由烈日曝晒引起的中暑,就不适合用藿香正气了,藿香正气药性偏温,可能加重不适的症状。

  烈日曝晒后补水加仁丹

  那么,如果我们在大太阳下晒了很长时间,出现了头晕、头痛、目眩等中暑症状,又该如何应对呢?烈日曝晒中暑,应尽快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吃些西瓜,或者喝西瓜汁。条件许可时可将绿豆、薏米、菊花、金银花等偏凉性的药物,煮汤后服用,也可以起到补水祛暑的作用。

  曝晒中暑的患者还可以服用仁丹,仁丹中含有薄荷冰,有散热、醒脑的作用;仁丹中的小茴香等成分还能缓解由中暑带来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不过,仁丹虽然是非处方药,但老人、小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清暑益气丸还能生津

  还有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叫做‘清暑益气丸’,主要成分包括黄芪、人参等,除了清暑,还能益气生津,可以用于平时体质较差,以致中暑的患者,这类患者通常伴有口干舌燥、气虚乏力的症状。

  上述药物仅适用于轻症中暑病人,如果中暑症状比较严重,例如大量出汗失水、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等,就需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急救,不能耽搁,此时可以先给患者服用一些清开灵口服液(冲剂、胶囊)或安宫牛黄丸急救。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各类防暑解暑的成药吧:

1

祛暑淸热


1、 暑热感冒冲剂

功效: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适应症:暑天感冒及暑温,症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尿黄,苔黄,脉滑等。忌食辛辣物。


2、 广东凉茶

功效:清热解暑,祛湿生津。

适应症:四时感爾,发热喉痛,暑湿积滞,口干尿赤等。

3、 清凉含片

功效: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适应症:受暑受热,口渴恶心,烦闷头昏,咽喉肿痛。

2

祛暑散寒


1、 十滴水

功效:祛暑散寒,健胃祛风。

适应症:中暑引起的头晕、呕吐、腹痛及胃肠不适等。孕妇忌服。

2、 周氏回生丸

功效:祛暑散寒,解毒避秽,化湿止痛。

适应症:中暑受寒或饮食不节引起的呕吐、泄泻、腹中绞痛等。孕妇忌服。


3

解表和中


1、藿香正气水

功效:解表祛暑,化湿和中。

适应症:四时外感,中暑头晕,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

2、 六合定中丸

功效: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适应症: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等。


3、午时茶

功效:解表和中,避暑止渴,开爾,增进食欲。

适应症:感冒风寒,内伤食积,头身疼痛,腹痛吐泻等。无积滞或属风热感冒者不宜服。



4

祛暑利湿


1、暑湿感冒冲剂

功效:清暑去湿,芳香化浊。

适应症:暑湿感冒,症见胸闷呕吐,腹泻便溏,发热不畅等。


2、 六一散

功效:清暑利湿。

适应症: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

阴虚、内无湿热者及孕妇忌用。

5

祛暑避秽


1、 仁丹

功效:清暑开窍,辟秽排浊。

适应症:中暑呕吐,烦躁恶心,胸中满闷,头目眩晕等。

用法及禁忌:含化或开水吞服,1次10~20粒。厲寒湿型者,素体阴虚者忌用。

2、 避瘟丹

功效:祛暑避秽,开窍止痛。

适应症:暑邪引起的头目眩晕、头痛鼻塞、恶心呕吐、晕车晕船。


6

清暑开窍


1、 紫雪散功效:清热解毒,止痉开窍。

适应症:暑邪引起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尿赤便秘等。孕妇禁用。


2、 红灵散

功效:祛暑开窍,辟瘟解毒。

适应症:中暑昏厥,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

用法及禁忌:孕妇禁用。


3、 暑症片

功效:祛寒辟瘟,化浊开窍。

适应症:中暑昏厥,牙关紧闭,腹痛吐泻,四肢发麻。

用法及禁忌:孕妇禁用。


7

淸暑益气


清暑益气丸

功效:袪暑利湿,补气生津。

适应症:受暑所致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等。



外用类防暑药


1、 风油精

功效:清凉止痛,驱风止痒。功效:预防中暑,或暑天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头

晕、蚊虫叮咬、晕车不适等。外用涂擦头额或太阳穴处;也可以鼻嗅之。孕妇及3岁以下儿童慎用;勿将药液滴入眼内。

2、清凉油

功效: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适应症:防暑降温,或伤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晕车等。用法及禁忌:外用涂擦人中穴或太阳穴。孕妇禁用。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成药联合应用抗冠
常用中成药1解表药4祛湿解表药:藿香正气水、保和丸,扶正解表药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用药各不同,这8种中成药见效不犯困
居家防疫必备中成药推荐
治疗感冒的中成药
谈谈夏天常备的两个中成药藿香正气和生脉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