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家四口,得了同一种病......丨正安


中医讲“同病异治”,那到底什么是“同病异治”?


我们特邀深圳正安中医施合一大夫,从具体临床案例分析出发,向大家解析到底什么才是“同病异治”,到底该怎么“同病异治”。



大约六年前,我遇到了很有意思的一个临床案例,确切地说,应该是四个临床案例。



一对年轻夫妇,有个不满一岁的小孩。


第一天,小孩突然开始上吐下泻,小儿科医师判断可能是诺如病毒传染;

第二天,妈妈因为照顾小孩换尿布等,也开始上吐下泻。第二天爸爸也请假在家照顾小孩;

第三天,爸爸开始胃痛呕吐,轻微拉肚子。换奶奶来帮忙照顾小孩。结果……

第四天,奶奶开始上吐下泻、胃痛、胃部胀气。



同样是上吐下泻,西医检查全是诺如病毒传染。

但从中医的角度看,每个人的症状是有差异的,我通过中医的辨证,开出了四张不同的处方。



小孩的上吐下泻怎么治?

葛芩连汤:

葛根,黄连,甘草,黄芩


五苓散:

桂枝泽泻、茯苓、猪苓、肉桂、白术(炒)


小孩的先天阳气比较足,表现出的是比较明显的湿热证:口渴、舌质红、小便黄赤,肛门一圈也是红红的。这种下利是所谓的“热利”,用葛芩连汤清利湿热;另外还有呕吐、发热、口渴这些症状,这是典型的水停中焦,水逆又有表证的五苓散证。所以给小孩开出的处方是葛芩连汤加五苓散。



妈妈的上吐下泻怎么治?


妈妈的热象不明显,平常身体有沉重感,苔白腻。这是湿证导致的上吐下泻,所以只给她开了五苓散。


爸爸的上吐下泻怎么治?

半夏泻心汤:

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


爸爸可能平常在外吃饭应酬比较多,肉类海鲜吃的多,所以热痰比较明显:比较怕热,喜欢喝凉的,舌苔稍黄腻有痰象。而且也没有表证的发烧,只有轻微的腹泻。这是热痰结于心下、脾寒胃热导致的上吐下泻,所以给他开的是清热祛痰温脾的半夏泻心汤。



奶奶的上吐下泻怎么治?


胃苓汤:

苍术(泔浸),陈皮,厚朴(姜制),甘草(蜜炙),泽泻,猪苓,赤茯苓(去皮),白术,桂枝


奶奶的湿证比较明显:水滑舌、苔白腻。另有胃痛、胃胀的症状,是脾胃气滞的表现。所以用祛湿的五苓散,加行气燥湿的平胃散合方,开给她的是“胃苓汤”。


一家四口都有上吐下泻,但症状细节不同,辨证论治后,所用的药方也不同,耐人寻味。这个案例也解决了我之前学习中的一个困惑。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


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其中有一段条文是上文那样的。伤寒论中的“心下”指的是胃,“痞”就是闷胀的感觉。初学中医的时候,不了解为什么半夏泻心汤与五苓散,明明药味组成南辕北辙,主证也差异甚大,怎么会有先给泻心汤,之后痞证不解,需要用五苓散的情况?


经过以上的临床案例,才知道仲景先师可能也遇过同样类型的肠胃型传染病,在不同体质的人身上,可能出现半夏泻心汤与五苓散的差异症状。有热痰的体质会出现半夏泻心汤证,有湿的体质会出现五苓散证。


中医的治疗,一定要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根据八纲、气血、津液、湿燥痰,整体辨证处方。不能只根据某一个症状开方,更不能生搬硬套西医的诊断来使用中药。


—以上思路仅供中医研习,用药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再次感恩仲景先师与倪师


口述:施合一

整理:子源


作者:施合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刘讲中医:一家四口得了同一种病,我开出了四张不同的药方……
冬季胃肠型感冒常用药方
诺罗病毒、冠状病毒、轮状病毒
黄连为主药系列经方在糖尿病辨治中的运用
方剂学歌诀
存留:史上最全感冒对治方(名师点评案例)-上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