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仲谈治国理政——管仲其人(一)
原创 2017-10-19 夏蝉冬雪 万仞昆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人。(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境内)。管仲是周王室的后裔,管仲的先祖姬鲜,即管叔鲜,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三弟。武王伐纣后封姬鲜于管国,之后姬鲜这一支的宗人以国名管为姓氏。管仲年少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也是颍上人,与管仲同岁(一说是小七岁),是管仲的好玩伴。鲍叔牙很早就发现管仲是不可多得的贤能人才。年少时,管仲非常穷困,所以就经常性地“欺诈”鲍叔牙的钱财,鲍叔牙从不提及这些,从不计较分毫,一直待管仲很好。长大后,管仲与鲍叔牙一同到齐国谋事,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的是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后来,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火拼,公子纠卒,公子小白胜,成为齐国国君,即齐桓公,管仲沦为阶下囚。鲍叔牙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桓公重用管仲为齐国国相。桓公依靠管仲的辅助和谋略,成为了一代霸主,九合诸侯,匡扶天下正道。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一、鲍叔牙与管仲情谊之深,鲍叔牙爱才之切,即使管仲是敌人阵营的,鲍叔牙依然愿意推荐他,兄弟情谊超越了政治斗争;二、齐桓公心胸宽广,之前管仲用箭射伤过桓公,险些要命,但桓公信任鲍叔牙的推荐,重用管仲,国家利益超越了个人恩怨;三、管仲确实是一等一的人才。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后来回忆说:我年少时穷困不得志,曾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时就给自己多分点,给鲍叔牙少分点,但鲍叔牙从不认为我是贪财,因为他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帮鲍叔牙谋划事情,结果让他更加窘迫,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是我不够贤能,他知道这是由于没把握好机会;我曾经多次为官,却又多次被免职,但鲍叔牙从不认为我没有才干,他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我曾多次作战,都战败逃跑,但鲍叔牙从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这是因为我还有老母亲的顾虑。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牙不认为我不知羞耻,他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达于天下为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啊!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难觅一知音。朋友不在于数量的多,而在于质量的高,在于能够理解你,能在关键时候帮到你。能遇到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人生足以。遇不到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也别灰心,我们以学做鲍叔牙这样的人,目光如炬,发现人才,胸怀坦荡,包容朋友。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鲍叔牙推荐管仲为齐国国相,自己甘居管仲之下。鲍叔牙的子孙后代都在齐国享有俸禄,十几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大都成为了有名望的大夫。天下人称赞管仲贤能的不多,而更多地是称赞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可以看出,鲍叔牙不仅是能识别人才,而且是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甘愿为人才铺路。反面例子是,韩非子的同学李斯,嫉妒韩非才华,怕自己失去显达的地位,而阴谋手段将韩非毒死。显然李斯目光短浅,私心过甚,没有鲍叔牙的境界与胸怀。一个贤能的人,一个怀有大才的人,遇到了鲍叔牙是幸运,遇到了李斯则是灾难。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管仲任齐国国相,在他的治理下,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不断壮大,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积聚财货,国家富足,军队强大,并且与老百姓好恶保持一致。他管仲讲到:“粮仓充实了,人们才知道礼仪与节操;衣食富足了,人们才懂得荣誉和耻辱。居高位者遵循礼法行事,六亲自然能和睦相处。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亡。国家颁布的政令能像水流一样畅通无阻,是因为它能顺应了民心。”道理很浅显,操作很容易:百姓要求的合理,我们就顺应百姓的意愿,满足他们;百姓反对的激烈,我们就顺应百姓的反对,抛弃掉。

 

这段讲的是管仲治国理念的一部分,在我们今天依然适用。概括起来三点:一、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二、以上率下,带头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治理国家,善于转危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审视事情的轻重缓急,并能慎重地进行权衡判断。举几个栗子:齐桓公实际上是因为怨恨蔡姬改嫁,而南下攻击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要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想违背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巩固了齐国的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所以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知道用给予的方法,来取得自己想要的,这是为政的法宝。”

 

这一段简略地讲述了管仲的大国外交,后面的文章将会详细的讲到,这里不展开了。管仲在当时的世界舞台上,纵横捭阖,手段高超,四两拨千斤,又善于把握机会,各项事情做得漂亮精彩又令人击节赞叹。而在前面的文字中我们也能看到,管仲年轻时给鲍叔牙谋划,也有过很多次失败,所以后来任齐国国相取得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经历了一个个失败后磨炼出来的,洞察力,掌控力全面提高,总结经验,驾驭全局,化危险为机遇,转失败为成功。

 

管仲富拟于公室,又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管仲的财富和公室相当,有三处家业田产和土筑的高台,但齐国的百姓并不认为他奢侈。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看不起他,莫非是因为当时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是贤君,管仲不竭力辅佐他行王道,而仅仅是称霸吗?《孝经》讲到:“顺从君王美德,纠正君王的过错,君臣上下就能相互亲信”。这大概说的就是管仲吧?

 

管仲富有,但齐国人却不仇富,这是因为管仲治理下的齐国,国家强盛,百姓富足,百姓自然是拥戴国相。而孔子在《论语》中虽然批评过管仲,但也十分肯定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管仲作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天下,搅弄风云,纵横捭阖,助齐国称霸,扶天下正道。管仲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理念,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今人借鉴学习,下次再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秦史话丨53.春秋(18)周庄王时期(三)
中国历史上将魔术用于权术的国君
五)春秋战国 12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的故事
管仲告诉我们:为什么说交友应如鲍叔牙?
任用管仲、鲍叔牙,实现称霸的齐桓公,最后结局你不知道有多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