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三月,若已有得 | 养东书院走过2017


原创 2018-01-10 徐新芳 养东书院

忽然想到黄帝内经上写的,冬三月,若已有得。我得到了什么呢,是心态的改变。回首来时路,身心是一天天在变得纠结、不安,像一条不断结冰的河,而遇到师父后,在师父的熏陶下,这条河在不知不觉中层层冰释。






(十一)听师父讲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作者:胥师弟子徐新芳 

注:此为作者“跟诊笔记”系列文章,记录详实,丰富可读,用心之作。其余文章以后陆续发布,分享于读者阅读学习。




师父坐在太师椅上,神色庄重,垂目,面对四位手执拜师帖的新弟子。多么熟悉的场景,去年此时,还是在这间教室,索建华师姐、张亮、智鹏、哲招师弟和我,一同拜师,在这一晚,师父说要成立养东书院,不是武馆,是书院。当时作为新弟子的我们,在晚宴时坐在师父身边,无比局促、紧张,更疑惑跟着师父在书院可以学什么,怎么学。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和张亮每周末一起侍诊,我最常对他说的话就是:张亮,我肩疼;张亮,我又被冻着了;张亮,你会不会心情低落……师父说我是“小人常戚戚”,和师父这位“大人”一比较,确实如此。师父说,“大人”和“小人”是境界问题,非关道德。“大人”可能就像师父这样很强大,但不凌人,而是让人感到亲切温暖,又有正气。师父是如何练成“君子坦荡荡”的呢,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我想要去总结这一年跟师所学,原本要感慨,针刺也不会,站桩也不多,忽然想到黄帝内经上写的,冬三月,若已有得。我得到了什么呢,是心态的改变。回首来时路,身心是一天天在变得纠结、不安,像一条不断结冰的河,而遇到师父后,在师父的熏陶下,这条河在不知不觉中层层冰释。不会,站桩也不多,忽然想到就像那位来自西安、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大学老师,她因住的地方靠近水房,很潮湿,身体的关节一点点恶化,四处求医,却总是失望,后在微博上关注到师父,翻遍了师父所有的微博文章,于去年6月来就诊,师父用粗针为其治疗,半年来,她感到自己的身体一点点变好。



若已有得


它们原本只是僵化的文字,

借由师父,再次进入我的生活中,

以如此鲜活、生动的姿态,

这常常让我感动不




上周,我去景利师兄出诊的地方,看他问诊、开方子、给病人扎针。上午天气不太好,只来了三个病人,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聊天。师兄说,跟着师父,是要学他的思想,可以用三个词概括,即洒扫(做事的能力)、应对(待人接物、与人交流)、进退(对事情的判断),这是“本”,不要舍本逐末。下午,雾霾散去,病人呼啦都来了,师兄跟他们打招呼,让他们稍安勿躁,然后从容地问病人的饮食起居、诊脉、揉腹、扎针等。在师兄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传承自师父的针刺理路,也看到了一个青年中医大夫与病人之间的那份亲和、温暖。忙了大半个下午,终于把病人都送走了,师兄又和我聊起病人的经历和故事,感慨,每一个人都是不易的,有着自己人生的跌宕和悲喜。包括师父,也会有烦心事,会遇到困境,而如何从无尽的烦恼中超脱出来,只能是修行、不住,然后把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当中。师兄说你们真幸运,一开始就可以在门诊跟着师父,在病人身上看到疗效,对中医产生信心,这信心是很重要的,不似我们,毕业后在医院,完全按照西医的那一套去做,很容易产生对自我所学的怀疑。


景利师兄的一番话,让我想到,跟着师父学习的这一年就接近于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与我们上学时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不一样的。书本上的知识并不等同于学问,不能在实践中应用,便只是“两脚书橱”。在我修习古典文学的大学四年时光中,特别想去做学问,但一直不得门径,最后放弃,工作后以做新闻为主,把曾经喜爱的诗词全然抛开。跟在师父身边侍诊的日子里,师父不经意中提到《诗经》中一句诗,或者提到某一位诗人,让我又将过去的知识翻腾出来,它们原本只是僵化的文字,借由师父,再次进入我的生活中,以如此鲜活、生动的姿态,这常常让我感动不已。也是师父,教会了我考据。在这美好的元旦之夜,师父和我们一起喝酒、唱歌,我想起师父曾问我,“觥筹交错”是什么意思,我含糊道,就是一起高兴地喝酒。师父说,觥是盛酒器,1959年,山西的石楼桃花庄出土了一件商龙纹觥,人们知道觥是长这个样子的;筹是酒筹,觥和筹交错在一起,说明人们喝多了。


资料:觥是一种盛酒或饮酒器,《诗经》屡见其名,如《七月》:"称彼兕觥"。觥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晚期,一直沿至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其形制有盖,有流,有鋬,下有方座或四足。觥的纹饰多极精美,大多有生动的动物花纹,在当时应是最贵重的器物。龙纹觥是商后期盛酒器。原器通高19厘米,长44厘米,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桃花庄,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 



若已有得

对于金石、字画、拓片,

师父抱持的态度是欣赏、鉴定,

以及汲取其中蕴含的丰厚的文化



师父就是这样把先秦的历史、器物信手拈来,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知中国文明的源头。在经筋班上,师父指着甲骨文说,商代的文字。商代,在我们头脑中是多么久远而模糊的过去,跟我们当下有什么关系呢。有一天,看完病人,接近中午了,师父的一位同学来访,并邀请师父中午一起吃饭。我心想,这一吃饭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下午还能不能继续讲内经呢。谁知,师父毫不客套地说,不行,下午要讲课,没空出去吃饭。同学就有点讪讪的,从兜里拿出一些钱币,请师父鉴定。师父说,我车里有金错刀币。冒着大风去车里拿,在后备箱翻找了一会,没找到,在后座上找到一只鸡缸杯,送给同学;回到诊室,又把盛着墨的小碗,擦干净,送给同学;又从抽屉中翻找出一只商代的玉器,我和张亮研究过,类似蝾螈或者蜥蜴,又送给了同学。


对于金石、字画、拓片,师父抱持的态度是欣赏、鉴定,以及汲取其中蕴含的丰厚的文化,与当下许多藏家为了升值而收藏艺术品,完全不一样。白谦慎老师写过一本小书《吴大澂和他的拓工》,呈现出同光时期金石学家和拓工的互动关系,让我看到了传统士大夫的文化生活。师父收了新字画,一定拿出来给我们弟子欣赏,这也是师父的文化生活,古今并无不同。吴大澂是吴湖帆的祖父,前一阵子,苏州博物馆举办“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这一展览,从祖孙二人所递藏的青铜器、玉器、书画、碑帖、古籍、文房等物品上,展现的是文化在一代代具体的人之上的传承。师父也在做这样的事情,沾溉莘莘,如春风化雨


| 师父自己制作的东汉画像石拓片



若已有得

相比城市,山里面相对朴实,

师父不止一次说过,

在他从小长大的十里画廊,

你若说一句谎话,

这一辈子也不再有人相信你。



这一次讲黄帝内经,师父从《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一直讲到了《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听课的为大师兄及其爱人、亚威师兄、力旋师姐、张亮和我。讲课之前,师父让我们看喷墨打印复制的韩滉《五牛图》和王羲之的《兰亭序》,质量非常好,在外行眼里,几可乱真,大师兄还拿出放大镜来看墨迹。


《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中讲道,祝由也能治病,原因是“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虑,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就是说当时的人朴素,心思单纯,没有太多忧虑,多半是受寒邪,通过祝由这种看起来是迷信的方式,也能治病人心不古,随着文明的发展,有了青铜、城市、商业、文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朴实,精神方面的疾病增多,复杂的社会不适合祝由。相比城市,山里面相对朴实,师父不止一次说过,在他从小长大的十里画廊,你若说一句谎话,这一辈子也不再有人相信你。师父说在山里待着学中医会有感觉,向我们展示他手上因为砍乌拉草而留下的疤,并问我们,什么叫“动如脱兔”,说了他的亲历过的,在草丛中忽然窜出来的兔子就像炮弹一样。


 “余欲临病人”中的“临”字,延展开来,就是中医在看病时,应该有足够强大的气场,让患者一看就信你。“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僦贷季相传为岐伯的三世祖师,色、脉并重,“以观其妙”可与《老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相联系来理解,指的是一种模糊思维,人体是模糊的,是黑箱子。“色以应日,脉以应月”,“色”对应的是太阳,“脉”对应的是月亮,所以“色”更重要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

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

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

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

——《素问·移精变气论

读内经,学中医


  “暮世之病也则不然”,“暮”,师父说你们看这个字的甲骨文,就是太阳落到草里,非常形象。“粗工凶凶,以为可攻”,师父提到针灸科本中的一段内容:


据《左传》记载,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病,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晋朝杜预注解,“攻”指艾灸,“达”指针刺。


师父先为我们画图,说明肓之上,膏之下,是一处空腔,类似于器物鬲(此处读li),有三个中空的足,用来添柴火来烧煮。杜预的解释错了,“攻”不仅仅指艾灸,汤药也可以攻。在后一章《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中,即出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


师父说,学中医不要迷信课本,要学考据。比如在《诗经·角弓》中写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何为角弓,朱熹解释为“角弓,以角饰弓也”。师父说,“角”是“校”的意思,把牛角当做量器。而弓在平时未上弦时,会反张,“角弓反张”,此时,就要校弓,以此比喻兄弟之间要搞好关系。


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

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

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

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素问·移精变气论》

读内经,学中医



 “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师父说,你看,色脉诊错了,能“亡神失国”,多么严重,而得当,就能“移精变气”,对病人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现代社会缺乏朴素的东西,什么是“素”,没有染色的丝。“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把门窗关起来,询问病人,观察病人的神,还是强调“不离色脉”,并且要专一,要安静


《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中,“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这里强调病人精神的重要性,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也感慨: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太素》云:精神越,志意散。师父说,站桩正可以凝神定意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讲惫矣。”师父说,这本来是说病后出现的状态,但现在的情况是反过来,人们低头看手机,眼镜近视,精神萎靡,久坐,这种生活状态必然会导致生病


治之要极,无失色脉,

用之不惑,治之大则。

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

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素问·移精变气论》

读内经,学中医



歧路亡羊,很多人身体感知到了不舒服,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曾这样迷惘过。跟在师父身边,学习中医和传统文化,看起来零零碎碎,不成系统,但很多收获都是不期然而然。师父是通过他的言行,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感染弟子。这一次在经筋班中,张静妹妹给大家泡茶,在后厨张罗,还在晚宴上唱歌,活跃气氛,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状态,让人由衷地感到幸福,让原本孤立、封闭的我们在师父的感召下,心在一起。大师兄虽然很严厉,但是他是个好人,为书院操心无数,所以新入门的弟子不要害怕他。张亮就不用说了,天天被我欺负。热心的佳宁师姐见到我,说我气色好了很多,脸上也有了笑意,还在分别时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力旋、桑黎丽、晓丽师姐,在我初入师门无所适从时,给我最温暖的回应。景利、景文、修洋、王云涛师兄,在我遇到难题时,无私地帮助我。伟峰师兄,在前面探路,带领我们;王慜师姐,我们通过文字而惺惺相惜。


……感谢师父,感谢同门,愿2018年我们在养东书院共同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父:你看,针灸需要宣传
江西弟子黄晓的中医之路
十二经脉与十二生肖的内在联系(五)
跟药王学中医
师父讲秦师兄癌症病人医案
佛经故事:佛待病人犹如亲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