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医学堂丨道医学的未来发展

中国道医


道医学的未来发展
编辑/中国道医



回归宫观传统是复兴道医的有效方法


1
宫观特殊条件


卿希泰先生曾指出:“中医学是中华传统的文化瑰宝,它与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一道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仙道贵生,道门中普遍肯定现世人生之生命价值,高扬“生为第一”的道理。道教出于习医自救、济世利人之目的和宗教情怀,自创立之日起就重视研习医药方技,故形成了崇尚医药的传统。葛洪曾明确指出:“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民间历来也有“医道通仙道”、“十道九医”之说。道教医家对中国传统医学发展曾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过去学术界受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和束缚,在论及中国医学发展的史实时,往往有意无意地回避,掩盖道教对中医发展的影响和积极作用。更有甚者,干脆一笔抹煞道教医学的存在,这种状况不能说不是中国医学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缺憾。


2
特殊地理环境


南朝齐、梁的道教学家、医学家、药学家陶弘景在所著的《真诰》中说:“武当山道士戴孟,乃姓燕,名济,字仲微......服食大黄及黄精,种云母、雄黄,月砂、芝草...得不死之道.....遂能轻身健行,周旋名山,日行七百里。”“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陆羽《茶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本草经》)。神农为帮人民治病去痛,亲尝草木而多次中毒,终于寻茶得以解毒。并取名为“茶”(今之茶)。除了解毒,人们又发现茶的其它药效,“茶叶苦,伙之使人格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本草经》)。神农帮人民治病去痛,亲尝草本的高尚精神和方法被后人所沿袭,能羽化轻身的茶,正是寻找长生之药的方士所发现。“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被誉为“草木之仙骨”。《山海经·西山经》载曰,“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这种长生不死的丹木,当然是想成仙得道者的追求。被称为“神仙道教”的信奉者们,或认为饮露能身轻腾飞,或认为服食草木能飞身轻举。“或食元气,或茹芝草”(《神仙传·彭祖传》),寻药食草者不计其数。“玄中草术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我生求羽化,云中采药蔬”。“采药层城远”,“穷遍一根莲”。“岩崖产灵药,等闲人顾稀”。道观特殊的地理环境,为道士们寻找草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崇山峻岭、深沟野壑到处留下道士寻药采药的身影和足迹。


3
特殊文化涉猎


庙宇的功能,是人在心灵空虚的时候,为人提供精神依托的场所,以非理性思维来满足人类情感与信仰的需求。人在危难、忧愁、逆境等等境况下,特别需要这样的精神归宿。庙字的开放性,促成庙宇医学文化向外扩散,民间医学文化向内吸收,通过两种文化的碰撞,新的医疗手段和方法由此而生。金代名医、中医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张子和,谙熟医理,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治病,高当世。曾为太医,因不屑曲膝逢迎,不久即辞归,日游于隐水之上,与友人谈医论道,著书立说,悬壶济世,隐迹林泉,过着名医与隐士的生活。别人多年不治之症,经他医治,往往应手而解。后人形容子和医术,如老将对敌,或陈兵背水,或齐河焚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然以其治病之法另出一辙,一反当时温补之陋习,善于攻邪,且为人恃才放旷,不容于权贵,不容于庸医,在当时就已经可说是名满天下,谤满天下。子和虽生前备受非难,殁后终为大家,其医说精髓,为后世医家之要法。张子和是总结和运用民间疗法最有成绩的道医学者。


4
医界学者介入


由于庙宇的多功能性,时有医药界大家学者介人,把一些宫观的神学思想养生保健技术、民间偏方验方及治疗手段,综合一起,进行整理、归纳、筛选,使其高效能地服务于社会。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就是这样的代表。他长期隐居终南山修炼、行医。唐太宗、唐高宗数次征召他到京城做官,都辞谢不就,志在山林,一心向道,终其一生。他将道教养生理论与医学相结合。广搜民间验方、秘方,总结唐代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加以分类记载,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做出极大贡献,因而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小结


自古就有十道九医”的说法。道教“以医传道”、“以医弘教”的传统,是儿千年的文化传承,高效的优良传统和技能,如能在今天服务于当今社会,是宫观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职能,也是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良法。道区药学的珍宝,大量埋藏在宫观,做佚于民间,亟待我们去发掘、整理,更好地为当代人服务。


道医体制建设是道医发展的捷径


1
教材编撰


一编著《道医学) 教材,创建中国道医学体系应编写道医哲学教材,增加开设以“道”为基本内容的“中医哲学”课。锻炼加强学者的哲学思维能力,使学者建立起一定结构的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以利于中医学的学习和中医的医疗实践。不但如此,还应在普通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以中医学为基本形式的世界观及养生学教育。真正使学生的德、智、体等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对生产高素质的中华民族而言,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创建道医学院也就是创建道医学体系,近医学应该是中医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医学和中医学具有相互兼容、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特点。道医的形成和存在有其独特的合理性和科学价值。现在道医仅存在于民间,而且更多的人没有医学学历,更谈不上行医资格。这是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极大的浪费。


从未来发展来看,道医学将以一个独立的新学科立于世界的医学之林,这对世界医学是一个很伟大的贡献。创建体系就是创建标准,就是规范管理。道医人才没有出路在于没有规范的管理标准。有了自己的标准,兴盛道医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2
人才培养


一走“师徒制”的道路。创立发展道医新模式,培训、指导道医人才走“师徒制”的道路是道医学内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模式之传承所必须的。这不但为中国医学技术的口传心授特点所决定,更多的则是为中国医学的道德伦理特色所限定的问题。实践表明,这一不成制度的制度,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圣手”。道医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也是要体现在出现多少的“道医圣手”。没有圣手就无从说发展。


传统医学中,向有“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 行医三年,天下无可用之方”之论。因此,道医学不同于其他学问,其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医学者终生所追求的学术问题。所以,应尊重道医学的学术特点,指导中医学和道医学人才,使其学术研究有长足的发展,并为其创造优越的学术研究和生活环境,使优秀的青年学者能够走进学习中国医学的大门并为中医学和道医学的发展而贡献力量。这是保护和发展中国医药学的一个捷径。


3
机构建设


一创建中国道医研究院,开发道医治疗技术,整理道医学说,完善养生保健教育新体系聚合医界顶尖人才,创建中国道医研究院,规范道医行业的管理,创建一套完整的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管理,有利于道医人才的释放和发展。


开发道医治疗技术,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重视手法和疗效,再就是要加强与现代科学的合作,用科学的语言和理论来破译道医医术。道医学说的整理也同此现。


一创建道医学院与道医院,广泛开展道医医疗活动要创立道医学体系就必须要建立道医的资格界定标准,对道医的人才的培养将成为中国道医发展的一个重大创新和进步。让中国最优秀的道医人才从民间走进大雅之堂,把精粹的中国道医文化发挥到极致,为世界大众服务。


中医学的医疗模式,应以采用中医诊断为主,西医医疗仪器诊断为辅的诊断方法;采用中药和道医养生保健为主,采用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力法,提倡并推广道医技术进行预防治疗,更重要的是配合四时养生。道医疗法应逐步采用以重在内养精、气、神、以合大药为内药的医治法则为主,辅以中药调整和治疗的道医学和生命科学体系。


道医学和生命科学的椎行,不但可以提高对养生保健的认识,更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可在相当的程度上提高人们对中医和中草药的认识。采用以道家内功为主,药物为辅; 疗养与治疗并重的医疗模式。


对患者授以道教内丹功法、四时养生、动静相宜为辅的医疗方法,在练功中辅之以中药。这一医疗模式的实行,使患者能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持之以恒并长期受益。一一创立世界道医联合会,广泛开展国际道医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无国界。道医组织是道医人士的家。要鼓励道医人才创新,鼓励道医人才走向世界。道医要获得世界的认可,就应同中医圆融,形成文化融合。道医独立学科的创立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需要较大的财力。政府的扶持,首先要确立道医的学术地位,然后才有机会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承认。道医和中医具有同根性,完全可以与中医圆融,一起相得益彰去发展。


总之,中医学和道医学是人类文化中独特的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财富,在其发生和发展的历程中,与中国哲学息息相关,与生命科学学者的身体力行和医疗实践所总结的理论和经验密不可分。但是,中医学的理论成熟,流派众多,在历史中所形成的医疗模式(以中医七大门派的理论为主),完全可以与道区相互融合,在医治法则上形成互补。在人类理性不断进步的当代,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人,随着当代哲学革命的完成,中医学与道医学必将最后完成以生命科学为主体医疗模式的方法论转向,这一转向能在近代完成,只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致使这一-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历史将表明,在当代中国文化热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医学与道医学的事业定能在世界医学中重放异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医乃道之绪余 中医与道相通
道教哲学与中医药学的发展 - 中医常识
道医和中医续谈
冯学成先生致马昆先生的一封关于中医理论的信
【上饶名胜】德兴妙元观:江西千年道医文化发祥地
中医和道家有什么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