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医学堂丨养于气的通生理论





人们可以一日无食,但不可一时无气。无食一日人可话,无气一时人多逝。可以说,气对人的生命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人们知道气的重要性,就是一些猫科动物也同样明白气的重婴性,所以它们在捕食猎物的时候,往往会死死地咬住猎物的咽喉,直至断气。也许正由于气的重要性,气在古人的养生智慧中赋予了许多神秘的思想内涵,使气变得“奇”起来。俗话说“人是一一口气,神是一炉香” ,这道出了人对气的依赖和气对人的重要。

  

在《管子,枢言》中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又如《元道真经》日:“生可冀也,死可畏也。草木根生,去土则死,鱼鳖沉生,去水则死;人以形生,去气则死。故圣人知气之所在,以为身宝。”由于气的重要,在道教的修炼中特别强调气的不可或缺,认为人活气行,人死气绝。人离不开气的这种观点在《庄子》也有提到,其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虽然人的生是离不开气的,但气却有清浊之分,或者说有好坏之别。如果气清则神畅,气浊则神昏,气乱则神劳,气衰则神去。

  

任何动物都离不开气而存在 如在《太上隐书>日:”天地以清浊为质,非气不足以运阴阳:日月以明暗分形,非气不足以交魂魄。以橐籥之用,呼吸之理,是气使之热也,食一冲而制在气,履空如实:鱼一跃而制在水,穿水如无。 众植凋残,独松相而常茂者,气畅通无阻也:群动灭寂,惟龟鹤之不悴者,气任也。形为留气之舍,气为保形之符。欲留形住世,必先养气。至大至刚,充塞乎天地之间。气聚神灵,邀游风尘之外。善养生者养其形,善养形者养其气”。飞禽如果没有气自然也就难以飞起来。


既然气如此重要那我们如何养气?古人对养气的理解各有见的,如在《西山会仙记》中说:“古今养气之士,不免于疾病死亡者,不知其道也。昔人以志士不语为养气。此保气也,失之昏。 以人清出油为养气,此换气也,失之虚。昏者,气散神狂,真灵日厌,终无所归矣。虚者,丹田无实,徒劳而吐纳,终不能住矣。多人少出, 攻病可也,认为胎息,误实。上咽下搞,聚气可也,指作还丹,误矣。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委气面和神也:息息要住纳之不出,闭气而炼形也。一咽复一明, 双收两夹以嘘咽为法,是借气取水灌溉之术也:正坐异身,气满四大,血络通行,荣卫和畅,是布气焚身之法也。若此皆非养气矣。养气之道,生时养之使不衰,弱时养之使不散。如古行电者,是阴初生,屈而未伸.故朝屯以取,养气之茂也。如古行蒙者,是一阳处群阴之中,暗而不明故暮蒙以取,求阳之义也。”其显然把常人所理解或得以运用的某些行气方法视之为不得当。

  

董仲舒则从房事活动谈养气的方法。其说:“天地之气,不致盛满,不交阴阳,是故君子最爱气,而谨游于房,以体天地。是故新壮十日而一游于房,中年者倍新壮,始衰者倍中年,中衰者倍始衰大衰者以月当新壮之日,而上与天地同节矣”。又日,“养生之大者,乃在爱气。气从神而成,神从意而出,心之所之谓意,意劳者神扰,神扰者气少,气少者难久矣。故君子闲欲止恶以平意,平意以静神,静神以养气,气多而治则养生之大者得矣”。

  

养气应善于淡泊名利,如果过分注重名利,那自然会耗气,如在《丹阳语录》中说:“道人要妙,不过养气。夫人汨没于利名,往往消耗其气。学道者别无他事,只在至清至静,颐神养气而已。心液下降,肾气上升至于脾,念绝想,神自灵,丹自结,仙自做。若行不得挟泰山、超北海,非道也”。《道生旨》中说:“气不得形,无因而立;形不得气,无因而成。二物相资,乃能混合。圣人知外用之无益,所以还元返本,握固胎息,洞明于内,调理于中。夫神和则可以照彻于五脏,气和则可以使用于四肢。道经云:三月内视,注一心,守一神,则神光化生,缠绵五藏。凡人劳神役役,无息驻于形中,而希长生,不办远乎?”“夫养气者,四体清和,志无思念,或因坐,或因卧,任气依门户调息,凝然委身,如彼委衣,帖然在床,无筋无骨,无神无识,纵心纵身,寂沉寂沉。如委时,亦无为主。然后澄神炼气,则百节开张,筋脉通畅,津液流注也。”这其中还谈到津,认为养生者应常以舌拄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益气力,令人长寿。

  

养气应养生气而避死气。《抱朴子内篇》卷五《至理》中说:“夫人所以死者,诸欲所损也,老也,百病所害也,毒恶所中也,邪气所伤也,风冷所犯也。”所以道教要求养气者”勿观死者防死气触生气。不近秽处,防秽气触真气。真气未壮,而朝不虚,食常充口:真气欲绝,而暮不实,食常灭口。"虽不想近秽气,然而有时却迫不得已。

  

但“若见死户,丧车,速存三味真火从已心中直下,往烧之赫然,死柩丧车并为灰烬,便想烈风吹之。又闭目内视,令三昧真火自焚,举体洁白,见秽气消灭即解矣。”这是教人对于那些无法躲避的秽气的一种防护措施, 否则吊死问病,则喜神自散;卧湿当风,则真气日弱,这是因为“气如线,触之则断;气如烟,扰之则散。”若临危登峻则魂飞,玩杀看斗则气结。不仅如此,《西山会仙记》中说:“枯水大树之下不可息,防九阴之气,触人阳神:深水大泽不可渡,恐至寒之性,逼人真气。出众花弃不可折,防招妖狂人室;非时果实不可食,防带邪气人腹。”这其中有些内容可以理解,有些内容就难以理解了,如些出众的花卉为什么会招妖狂人室呢?也许是因为人有花心,自然会有“妖狂”人室而耗散气力。

  

因为气的重要,养气要以补为先。在《洞神真经》中说:“养生之道,以不损为延命之术,以有补为先。居安虑危,而防未萌。不以小恶为无伤而不去,不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起卧有四时早晚,行止有至和之常制。调和筋脉,有偃仰之方;养正除邪,有吐纳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以清虚去其狂虑,以安闲养其真性。虽少年致损,气弱体枯;年老得悟.防患补益。以气补气,气自有余;以神补神,神无不足。气盛而形乃延长,神住而命自悠久。”

  

补气要学会炼气。在道教认为“午前炼乾,午后炼坤。气自肾中生,自子时为始,午时为终,其气升而旺也。所以炼乾者,静坐幽室,闭目冥心,升身勿动,使气满四大,董蒸其体,荣卫通和,积日气秀神清。及夫肾气到心,积气生液,液自心中生,自午时为始,子时为终,其液降而盛也。所以炼坤者,闭目冥心,敛身正坐,以两手抱腹,降心火于丹田,烹蒸气海,积日气旺神清,此补益于气也。冬避寒,夏避暑。寒避风,暑避热。动勿劳其肢体,闲勿息其肌肤。”需要指出的是,道教对气的修炼,多崇尚于恬淡虚无,认为纳气以凝精,保气以炼形。如此则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不得生。同时,若有一念之非即遏之,动之妄即改之,毫念虑杂妄,便当克去。志周难持,气固难养。主敬可以持志,少欲可以养气。彭祖曰:“人之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理,常寿之一百二十岁。不得此者,皆伤之也。小复晓道,可得二百四十岁,复微加药物,可得四百八十岁。”可以相见,如果养气得体,其寿命可以延长。

  

在道教的养生思想中,对气的认识比较丰富。在《养生论》中说:“大凡养生,先调元气。身有四气,四气之中,各主生死。一日乾元之气,化为精,精反为气。精者连于神精益则神明.精固则神畅,神畅则生健。若精散则人瘦,精竭则神去,神去则死。二日坤元之气,化为血,血复为气。 气血者通于内,血壮则体丰,血周则颜盛,颜盛则生。若血衰则发变,血败则胸空,胸空则死。三日庶气,庶气者一元交气,气化为律,津复为气。气连于生,生托于气。阴阳动息,滋润形骸,气通则生,气乏则死。四日众气,谷气也。谷济于生,终误于命。食谷气虽生,蕴谷气还死。精能附血,气能附生,当使循环,即身永固。乾元之阳,阳居阴位,脐下气海是也。坤元之阴,阴居阳位,胸中血海是也。


生者属阳,阳贯五脏,喘息之气是也。死者属阴,阴纳五味,秽恶之气是也。气海之气,以壮精神,以填骨髓。血海之气,以补肌肤,以流血脉。喘息之气,以通六腑,以扶四肢。秽恶之气,以乱身神,以腐五胜。”因为道教对气有太多的认识,也因此分化出元气阴阳二气、玄、元、始,及清、浊、和等诸气,这都是养生中所必须了解的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要语
《灵枢悬解》 > 卷五 神气 本神三十八
论内伤杂病重在治肾
道教养生--存思
《道枢》(十七):百问篇
道家百日筑基功法之三百日胎完筑基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