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辨证论治呼吸系统大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概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展为右心衰竭的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咳喘、咳痰、水肿、紫绀等为特征。可分为代偿及失代偿两个方面。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本病常年存在,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肺心病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通过适当治疗,心功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后期病情危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中医“喘证”、“痰饮”、“肺胀”、“水肿”等范畴。
【病因病理】
慢性肺心病的病因为机体正气不足,反复感受风寒,肺伤气弱,痰饮留滞,气道不畅。肺伤日久必及于心,肺脏血瘀,损及心气而致病。
病理变化首先在于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低下,邪气侵袭人体,肺先受之,肺气宣降失司,发为喘咳。
若反复感受邪气测肺伤气弱,痰饮留滞,日久正气必衰,而进一步累及心、脾、肾诸脏。“肺伤日久必及于心”,心气虚无以推动测致心血瘀阻而见心悸、胸门、憋喘、紫绀、舌黯;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谷不化,痰湿内生,上涌犯肺,而见咯痰量多;肾主水,肾虚无以制水,水气凌心,则加重心悸、气短;肾又主纳气,肺主呼吸,肺气应下行归肾,肾气又有摄纳肺气的作用,若肾气虚不能摄纳肺气,则发为虚喘。因此,肺心病的发生,在于肺、心、脾、肾四脏功能失调。
【诊断要点】
1.有慢性肺部疾病史,早期功能代偿,有咳嗽、咯痰、乏力、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右心衰竭、呼吸衰竭,如心悸气急加重,紫绀,头痛,烦躁,神昏谵语、抽搐,甚至昏迷。
2.体征  早期表现为肺气肿,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干湿??音,心浊音界不易叩出,心音低钝,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以后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浮肿,腹水,心率加快等。
3.心电图  早期低电压,心脏顺钟向转位和肺型P波,电轴偏右;后期右心房、室肥大。
4.X线检查  肺部可有原发病的表现,右心室增大征,甚至可有全心扩大。
5.血气分析  呼吸衰竭时,可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辩证分型】
1.寒痰壅肺症状:咳喘气急,劳则即著,胸部胀问,痰白而稀,纳少倦怠。舌苔薄白而腻,脉弦滑。多见于肺功能不全合并呼吸道感染。
证候分析:病程日久而肺虚脾弱,故见纳少倦怠;正虚复感寒邪,肺气不宣,痰浊上犯,故咳喘,痰多;因肺虚而又痰阻气机,故胸胀问,咳喘劳则加重;
舌苦薄腻,脉弦滑为寒痰内阻之候。
2.热痰蕴肺症状:咳嗽气促,痰黄而稠,不易咯出,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口于。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多见于肺功能不全合并呼吸道感染。
证候分析:痰浊内蕴化热,痰热壅肺,故痰黄而难以咯出;肺气上逆,故见气促;热伤津液,肺不布津,故口干,小便黄赤;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运化失司,故大便于燥;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均为痰热内蕴之征。
3  痰蒙清窍症状:神志恍惚,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嗜睡,甚至昏迷,或肢体抽搐,咳喘气促,咯痰不爽。舌质黯红或淡紫,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多见于肺性脑病。
证候分析:痰迷心窍,蒙闭气机,故见神志恍惚,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痰浊引动肝风,故可见肢体抽搐;痰浊壅肺,气机上逆,故见咳喘气促,咯痰不爽;舌质黯红或淡紫为心血瘀阻之征,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为痰浊内蕴之象。
4.肺肾气虚症状:咳嗽气短,活动后加重,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白而稀,无力咯出,胸闷心悸,汗出。舌淡或黯,脉沉细数或有结代。
证候分析:肺虚无以主气,肾虚无以纳气,故气短,活动后加重,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肺气不足,不能宣肺布津,故咳嗽,痰白无力咯出;肺病及心,心气虚弱,气机不利,故胸闷心悸,汗出;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故舌淡或黯;脉沉细数或结代亦为肺肾气虚,兼有血瘀之征。
5.脾肾阳虚症状:面浮肢肿,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细。
证候分析:阳气衰微汽不化水冰邪泛滥则面浮肢肿;水饮上凌心肺,故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脾阳虚则脘痞,纳差,便溏;肾阳虚则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细为阳虚水停血瘀之征。
【中成药】
1.双黄连口服液  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可清热解毒,适用于肺心病急性期有肺部感染者。
2.祛痰灵口服液  每次30毫升,每日3次。适用于肺心病痰多者。
3.丹参注射液  每次30毫升,加人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10~14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肺心病急性期感染控制后,伴有高黏滞综合征者。
【简便方】
鱼腥草30克、金银花12克、茜草15克、丹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功能清肺化痰活血。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取肺俞、定喘穴埋针,每周1次,连续半年,急性期可取足三里、素篌、人中、肺俞、会阴等穴针刺,用泻法,中强刺激。
中药雾化吸入:寒性咳喘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10克,橘红5克;热性咳喘用麻黄5克、杏仁10克、黄芩10克、石膏30克、桑白皮15克、金银花20克。两方分别水煎,共2次,合2次煎液,浓缩过滤沉淀取汁500毫升,装瓶,超声雾化口腔吸入,每次40分钟。
食疗法:虫草老鸭汤:虫草9克、黄茂9克、老鸭1只共煮汤,可益气血补肺肾。
【注意事项】
1.积极防治原发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是避免肺心病发生的根本措施。
2.避风寒,积极防治感冒及其他呼吸道感染,减少各类诱发因素。
肺癌
【概述】
肺癌或称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是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取决于癌瘤发生的部位和有无并发症,一般早期无表现,晚期才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常并发肺不张、肺部化脓性感染以及其他器官的转移癌。肺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占大多数,男女之比约为5:1。本病的死亡率较高,目前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肺癌属中医“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
【病因病理】
肺癌的病因为毒邪、痰湿、热毒等外邪,乘机体正气虚弱之时而侵入犯肺,邪积胸中,遂结成形而有块。
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邪气踞之,积之成也。邪毒内侵袭肺,郁结胸中,肺气??郁,宣降失司,若肺气虚则气滞而血瘀,久而成块;若脾气虚则所生之痰湿与外邪凝结,亦成肿块;肾气不足,脾不运化,肺脏津液乏源,若遇热毒,津液凝聚成痰,与气血相搏,成为肿块。肿块在气道侵犯肺脏之脉络则咳嗽,或有疾,或带血,甚则咯血不止。若邪积增大,阻塞气道,气不能通畅,以致气短或气憋。若病期日久,邪积剧增,痰湿阻塞,毒邪更甚,可蕴酿发热,肺气继而不固,出现恶寒、汗出等症状。总之本病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虚为病之本,实为病之标。
【诊断要点】
1.40岁以上男性,有长期大量吸烟史,近期发生的呛咳持续数周不愈,反复咯血痰,或反复发作的阻塞性肺炎,或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肺不张。
2.临床可见咳嗽,有疾,痰中带血,胸痛,发热;
并可发现肺脓肿、胸膜炎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其他浅表淋巴结肿大。
(1)X线检查:可见肺门部出现单侧阴影增大,或肺部有孤之圆形或结节性浸润病灶。可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门和纵隔增宽、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膈肌麻痹等X线征象。
(2)CT检查:能显示胸片上易重叠的解剖部位,能发现X线胸片显示不满意部位的肿物,能确定肿瘤在纵隔内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
(3)痰细胞血检查:连续送检3~6次,阳性率可达80%以上。
【辩证分型】
1.肺气不足症状: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声低神疲,胸闷气短,自汗恶风,纳呆肢困,或时有便溏,面色无华。舌苔淡白,或舌胖有齿印,脉虚弱。
证候分析:肺气不足,气不化津,津反为涎,故咳嗽无力,痰液清稀;肺虚不能主气,肺脾气虚,则声低神疲,气短胸闷;肺气不足,表卫不固,则自汗恶风;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测纳呆肢困,便溏;舌淡苦自或香胖有齿印,脉虚弱为肺气不足之征。
2.阴虚内热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或痰中带血,或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便干尿黄,声音嘶哑。舌红少津,无苦或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生热,肺阴亏损,虚火内炽,肺失肃降测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虚火灼伤肺络,可见痰中带血;虚火灼津,津不上承,故口咽干燥,声音嘶哑;阴津枯竭,内不能洒陈五脏,外不能充身泽毛,故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津,无苦或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征。
3.气阴两虚症状:咳嗽有痰或无痰,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口干发热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时有心悸,纳呆院胀,便干或稀。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嫩有齿痕,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肺气不足,宣肃无权,故咳嗽有痰或无疾;肺气亏虚,肺不主气测神疲乏力,气短汗出,时有心悸;肺阴耗伤,虚热内灼,则口干发热,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脾虚不健,故纳呆院胀,便干或稀;
舌红苔薄,或香胖嫩有齿痕,脉细数无力为气阴两虚之候。
4.气滞血瘀症状:胸胁胀痛或刺痛,咳嗽气短而不爽,大便或干。舌质有瘀斑或黯紫,脉弦或涩。
证候分析:气机不利,络脉痹阻,故胸胁胀痛或刺痛;气滞血瘀,气机不利,肺失清肃,故咳嗽气短而不爽;舌有瘀斑或黯紫,脉弦或涩,乃属气滞血瘀之象。
5.痰湿瘀阻症状:咳嗽痰多,气憋胸闷,或胸胁疼痛,或胁下痞块,刺痛拒按,或发热,痰黄黏稠。舌质黯或有瘀斑,或胖,苔厚腻,或白,或黄,脉弦滑,或兼数。
证候分析:痰湿内蕴,肺气郁滞,气不布津,脉络受阻,故咳嗽痰多,胸胁疼痛;气机升降痹窒,故气憋胸闷;痰瘀互结汽滞血瘀,故胁下痞块疼痛拒按;
痰湿郁而化热,可见发热,痰黄黏稠;舌黯苔腻,脉弦滑为痰湿瘀阻之征。
【中成药】
1  .平消胶囊  每次4~8粒,每日3次。
2.康莱特注射液  每次500毫升,每日1次静脉滴注,15~30日为1个疗程。
3.猪等多糖注射液  每次4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肌内注射,15日为1个疗程。
【简便方】
1.生黄茂15克、构根子12克、女贞子12克、太子参15克、天门冬12克、红花6克冰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肺癌放射治疗后。
2.生黄民  30克、白术  15克、防风  9克、假龙骨30克、浮小麦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肺癌手术治疗后,虚汗乏力等症。
【其它疗法】
食疗法:
(1)芦笋香菇:芦笋200克、水发香菇100克,加入味精、盐等调料,一起煽炒。功能防癌消瘤。
(2)离营炒香菇:葛营400克、水发香菇50克,起油锅翻炒,并入调料。功能清热化痰,防癌软坚。
【注意事项】
1.本病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适宜手术者,应及早手术切除。
2.忌烟酒,饮食清淡,起居有常。
3.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肺结核
【概述】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肺部感染的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本病四季均可发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以青壮年为多。肺结核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不但可以彻底消灭结核菌,也能使病变组织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复。肺结核属中医“肺痨”范畴。
【病因病理】
肺结核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为感染痨虫,侵袭肺系;内因则为正气虚弱,气血不足,阴精耗损,成为痨虫入侵的发病条件。内因和外因可以互为因果,痨虫是发病的因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
病理变化为痨虫入侵后首先侵蚀肺体,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发病后积年累月,久病不愈,肺阴更虚,继则阴虚生内热而致阴虚火旺;或因阴伤气耗,阴虚不能化气,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肺痨久延,继则传变于其他脏腑,特别是肾及脾,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虚亏。故本病其病理性质为阴虚为主,但阴虚可致火旺、气虚或阴阳两虚。
【诊断要点】
1.长期低热,盗汗,全身不适,消瘦,咳嗽,咳痰,咯血,胸痛。
2.锁骨上下、肩肿区叩诊略浊,咳嗽后可闻湿??音。
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痰结核杆菌检查阳性。
4.X线检查  常见的有纤维钙化的硬结病灶、浸润性病灶、干酪性病灶和空洞。
【辩证分型】
1.肺阴亏损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中带有血丝或血点,色鲜红,午后潮热,胸部隐隐闷痛,低热,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干咽燥,少量盗汗。舌边尖红,苔薄或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感染痨虫,侵蚀肺体,肺阴亏虚,阴虚肺燥,肺失滋润,故干咳痰少;肺伤络损则痰中带血,胸闷隐痛;阴虚生内热,故见午后低热,手足心热,皮肤灼热;肺阴耗伤,津不上承测口干咽燥;阴虚阳盛,迫津外泄,故有少量盗汗;舌边尖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之候。
2.阴虚火旺症状:咳呛气急,疾少质黏,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量多,心烦失眠,性急善怒,胸胁掣痛,男子梦遗失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红绛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数。
证候分析:病久不愈传及他脏,肺肾阴伤,虚火内灼,炼津成痰,故咳呛气急,痰少质黏;虚火灼伤血络则咯血,色鲜红;水亏火旺则见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颧红;阴虚火旺,迫津外泄测见盗汗量多;
心肝火旺则心烦失眠,性急善怒;肝肺络脉不利则胸胁掣痛;阴虚相火偏旺则见男子梦遗失精;阴血亏虚,冲任失养则女子月经不调;阴精耗伤以致形体消瘦;舌红绛,苔薄黄或剥,脉细数为阴虚燥热内盛之象。
3.气阴耗伤症状:咳嗽无力,气短声低,痰中偶夹血丝,血色淡红,午后潮热,热势不高,面色眈白,颧红,怕风畏冷,自汗盗汗并见,食少便溏。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证候分析:久病肺牌两虚,阴伤气耗,清肃失司,肺不主气而为咳,声低气短;气不化津而成痰;肺虚络损则痰中央血,且血色淡;气虚不能卫外,阳陷入阴,故见气虚身热,怕风,自汗;阴虚则内热,故盗汗潮热;脾虚不健,则食少便溏;气阴两伤故面白颧红,舌嫩红,脉细弱而数。
4.阴阳两虚症状:咳逆喘息少气,痰中或见夹血,血色黯淡,潮热,形寒,盗汗,自汗,声嘶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五更腹泻,口舌糜烂,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光质红少津,或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证候分析:阴伤及阳,肺脾肾三脏并损,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咳喘;阴亏声道失润,金破不鸣而声嘶;肺络损伤则痰中带血;脾肾两虚,故面浮肢肿,五更腹泻;病及于心,乃致心慌,唇紫;虚火上炎则口舌糜烂;卫虚则形寒自汗;阴虚则潮热盗汗;精气虚竭,无以充养形体,资助冲任化源,故女子经少经闭,大肉尽脱;命门火衰故男子滑精阳屡;舌光质红少津,或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脉微细数虚大,俱系阴阳交亏之候。
【简便方】
1.白及15克、百部15克、牡蛎15克、炮山甲15克,水煎服,每日1  剂,分2次服,功能润肺止咳,敛阴止血。
2.??草30克、百部15克、白及15克、夏枯草15克冰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可清肺止血。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取巨骨、尺泽、肺俞穴,用平补平泻法,适用于咳血;取合谷、复溜、百劳、阴郄穴,平补平泻,适用于盗汗。
外治法:净灵脂、白芥子各15克,生甘草6克,研末,大蒜泥15克,同捣匀,入醋少量,摊于纱布上,敷于颈椎至腰椎夹脊旁开卫寸半,1~2小时皮肤有灼热感去之,7日1次。
雾化吸入:大蒜30~35克捣碎,放入装置器内,加水20~40毫升,通过雾化吸入,每周2次,每次30~60分钟,3个月为1个疗程,可杀虫抗痨。
体疗法:可进行以太极拳为主的锻炼,可调和气血阴阳,促进机体康复。
食疗法(1)双耳羹:白木耳50克、黑木耳30克、百合30克,加水适量炖煮,成羹后人蜂蜜适量,可补肺润燥生津。
(2)虫草老鸭汤:冬虫夏草15克、老鸭1只,煮汤,汤成入调料,可补肺肾,填精血。
【注意事项】
1.本病多属慢性病变,应耐心治疗,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连续、全程的治疗原则。
2.禁止吸烟,经常呼吸新鲜空气,居室保持空气流通。
3.饮食宜营养而清淡,忌辛辣刺激、动人燥烈之物。
肺脓肿
【概述】
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临床以高热,咳嗽,咯大量脓性或臭味痰为特征。可分为原发性肺脓肿和继发性肺脓肿,前者多与吸入有关,好发于肺下叶背段及上叶后段,右侧比左侧更为常见,亦称吸入性肺脓肿;继发性肺脓肿以败血症引起的血液性肺脓肿较多见,也可来源于邻近脏器的直接侵入,如肝阿米巴或隔下脓肿可侵入肺部,引起肺脓肿。病程超过3个月,迁延不愈者为慢性肺脓肿。
本病多发生于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肺脓肿早期须积极彻底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肺脓肿属中医“肺痈”范畴。
【病因病理】
肺脓肿的病因为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肺卫,或感受风寒之邪,日久不愈,郁而化热,邪热壅遏于肺,热瘀互结而成肺痈。或由于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辛辣之品,嗜酒过度,滋生湿热成痰,或肺经素有疾热蕴结,或因疲劳过度,肺卫不固,外邪易侵,内外合邪,而致痰热蕴结,形成肺痈。
病理变化为各种原因导致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壅肺络,气血阻滞,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血败肉腐,肺络损伤,脓疡溃破外泄而成痈。其病理演变过程可随病情发展、邪正消长,表现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及恢复期等阶段。肺痈初期多因风热袭肺、或风寒外袭,肺气郁闭,日久化热,继而邪热壅肺,瘀热互结,蕴酿成痈。热毒充盛,肉腐血败,致使痈脓溃破,而咯吐大量臭脓痰,或因热毒耗伤肺络,而咳吐脓血。病程后期,脓痰排出渐尽,邪毒已趋缓和,同时气阴亦见耗伤,故常见气耗阴伤的病理变化,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候;若脓毒破溃之后,邪毒未尽,正虚邪恋,则病情迁延反复,日久难愈,气阴两伤的表现更为突出。
【诊断要点】
1.突发畏寒,高热,咳嗽,大量腥臭脓痰。
2.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3.X线检查,胸片示大片浓密阴影,中间有脓腔及液平面。
【辩证分型】
1.初期症状: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黏沫痰,痰量日渐增多,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红,苔薄黄,脉浮滑数。
证候分析:风热袭表犯肺,表卫失和,正邪交争,故恶寒发热;风热犯肺,肺气失于宣肃,而见咳嗽咯痰,呼吸不利;风热袭表犯肺,气不布津,故见痰白黏,且痰量日渐增多;风热上受测口干鼻燥;肺络阻滞,不通则痛测见胸痛,咳则痛甚;舌红,苔薄黄,脉浮滑数为风热外袭之征象。
2.成痈期症状:壮热不退,时时振寒,汗出,咳嗽气急,咯吐黄稠脓痰,气味腥臭,胸胁疼痛,转侧不利,口干烦躁。香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由表入里,热毒内盛,正邪交争,故壮热,振寒,汗出;热毒壅肺,肺气上逆,肺络不和,则咳嗽,气急,胸痛;痰浊瘀热郁蒸成痛,则咯吐脓痰腥臭;邪热扰心,热上津液,则烦躁,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热势亢盛之象。
3.溃脓期症状:咯吐大量脓痰,或痰液黏稠,或痰血相兼,腥臭异常,胸中烦闷疼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身热面赤,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血败肉腐,痈脓内溃外泄,故咯吐大量腥臭脓痰、血痰;脓毒蕴肺,肺气不利,肺脉瘀阻,而见胸中烦闷疼痛,气喘;肺络受损,故而咳痰带血;
热毒内蒸,热耗津液,故身热面赤,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毒热内蕴之征象。
4.恢复期症状: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或有胸胁隐痛,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心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脓溃之后,邪毒已去,故热降咳轻,脓痰日少,痰转清稀;热毒蕴肺日久,耗伤气阴,而见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口干心烦;肺络损伤,溃处未敛,故胸胁隐痛;青红,苔薄黄,脉细数无力,为气阴两伤,余邪未尽之征。
【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  每次4片,每日3次。用于肺脏肿初期。
2.祛痰灵口服液  每次30毫升,每日3次。功能清肺化痰。
【简便方】
1.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30克、芦根3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肺脓肿成痛期、溃脓期,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排脓。
2.白及200克、象贝50克、百合50克,共研细末,早晚各服6克,用于肺脓肿恢复期,功能敛肺养阴化痰。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取大椎、合谷、曲池、外关、尺泽、鱼际穴,用泻法,功能透邪泄热,适用于肺脓肿初期;成痈期、溃脓期选用合谷、尺泽、肺俞、大椎、期门、膻中、内关穴,用泻法,可祛邪泄热;恢复期选用肺俞。
尺泽、气海、太溪、天门、复溜穴,用平补平泻法,功能扶正祛邪。
超声雾化:用桔梗、川贝、黄芩、瓜萎皮、甘草各15~20克,鱼腥草30~50克,加水400毫升,浓煎成100毫升,每次20毫升,兑入蒸馏水20毫升,作超声雾化吸入,每日  l~2次。配合体位引流,排脓祛痰效果更好。
食疗法;白木耳红枣羹:取白木耳50克、红枣15枚,加适量水炖煮至木耳呈糊状,加冰糖适量即可,功能润肺补虚,适用于肺脓肿恢复期。
【注意事项】
1.根治上呼吸道、口腔的感染,以防止污染分泌物误吸入肺部而诱发本病。
2.积极治疗皮肤疖痛或肺外化脓性病灶,以预防血液性肺脓肿的发生。
肺炎
【概述】
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其他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亦能引起肺炎。临床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咳嗽、咯痰、胸痛等。肺炎四季皆可发病,而多发于冬春两季。青壮年多见,男多于女。本病若及时诊治,预后良好。肺炎属中医“风温”、“咳嗽”、“肺热病”等范畴。
【病因病理】
肺炎的病因常发生于劳倦过度,醉后当风等人体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之时,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所致。
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不能御邪于外,邪伤肺卫,风邪束表,卫气郁闭,而见恶寒发热;
肺气壅闭,失于宣达而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伤于寒邪则为白稀痰,伤于热邪或寒邪化热则见白黏痰或黄痰。邪气阻滞肺络,可致胸痛,邪热内盛.灼伤肺络,可见咯血。若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气入里,内传营血,甚则邪热内陷,逆传心包,可致真阴欲竭,阳气虚脱。
【诊断要点】
1.细菌性肺炎起病急骤,寒战,高热,胸痛,咳嗽,血痰,病变广泛者有气急,紫绀,其他肺炎症状轻。
2.患侧有湿??音及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
其他肺部可无体征。
3.痰液检查及培养可区别各类肺炎。
4.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左移或胞质内出现毒性颗粒;支原体肺炎白细胞正常或稍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霉菌性肺炎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偏高;克雷白杆菌肺炎和霉菌性肺炎可有贫血表现。
5.X线检查  细菌性肺炎实变时可见大片均匀致密阴影;病毒性、肺炎支原体性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阴影;真菌性肺炎在中下肺有散在不规则阴影。
【辩证分型】
l.  风热袭肺症状: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咳嗽痰黄黏,胸痛不适。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多见于细菌性肺炎早期和病毒性、支原体性、霉菌性肺炎。
证候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见发热畏寒;风热上扰则头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痛;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黄黏;肺络受损,故胸痛不适;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肺之征。
2.邪热壅肺症状:高热不退,汗出而不解,咳嗽气急,鼻煽气粗,咯痰黄稠或咯铁锈色痰,胸痛,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多见于细菌性肺炎大片实变期。
证候分析:表邪不解而入里,邪热郁肺,肺卫郁闭,而见高热不退,汗出不解;邪热壅阻肺气,肺失清肃,故咳嗽气急,鼻煽气粗,痰黄或铁锈色;热伤肺络则胸痛;热伤津液而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均为邪热壅肺之征。
3.热毒内陷症状: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痰中带血,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口渴。舌质红绛,苔焦黄而干,脉细数。
多见于重症肺炎出现并发症者。
证候分析:热邪内入营血,热闭心包,故身热不退;热毒郁肺,肺失清肃,故咳嗽气促;热伤肺络,可见痰中带血;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
热毒灼津,故口渴;苔黄而干,舌质红绛,脉细数为热毒内陷之象。
4.  阳气欲脱症状:体温骤降,冷汗如油,面色苍白,肢冷唇青,气急鼻煽。舌质黯,脉微细欲绝。多见于休克型肺炎或伴心力衰竭。
证候分析:热毒内陷,正不胜邪,正气欲脱,阳气耗散,阴液耗竭,而见凶险之象;气无所主,故见气急鼻煽;阴阳离绝,故体温骤降,冷汗如油;正气虚脱,无以行血而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舌黯,脉微细欲绝为阳气欲脱之象。
5.  正虚邪恋症状:咳嗽无力,低热泪汗或盗汗,手足心热,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或音红少苦,脉濡细或细数。
多见于细菌性肺炎后期及病毒性、真菌性肺炎等。
证候分析:正邪交争,邪气已去大半,正气亦见不足,故低热,咳嗽无力;气虚卫外不固,而见神疲乏力,自汗出,舌淡苔白,脉儒细;热邪伤阴,阴虚内热,而见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苦,脉细数。
【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  每次4片,每日3次。
2.百咳静糖浆  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简便方】
1.蒲公英30克、败酱草45克、半枝莲15克、虎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急性肺炎。
2.鱼腥草煎剂:鱼腥草500克,浓煎成100毫升溶液,每次30毫升,每日3次。用于大叶性肺炎。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针刺尺泽、孔最、列缺、合谷、肺俞、足三里穴,每日1次。高热者取大椎、十宣穴,可用点刺放血。
雾化吸入:用鱼腥草注射液通过超声雾化器将药液喷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
刮痧疗法:取胸、背部脊柱两侧和肩胛区,用硬币蘸植物油或白酒,刮至皮肤充血。用于发热神昏者。
食疗法:金银花9克、鲜芦根30克、冰糖适量,煎汤代茶,可清热生津。
【注意事项】
1.应注意年老体弱、免疫缺陷者的治疗,防止传变及并发症的出现。
2.避免淋雨受寒、疲劳、酗酒等诱发因素,禁止吸烟。
3.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支气管扩张症
【概述】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本病系支气管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及化脓破坏管壁,以致支气管管腔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而变形所致。临床以慢性咳嗽、咳吐脓痰和反复咯血为特征。本病约80%在10岁前发病,病史可追溯到儿童时代患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约30%病例有反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史。本病如及时诊治,控制感染,病情预后尚好。支气管扩张症属中医“咳嗽”、‘肺痈”、“咳血”等范畴。
【病因病理】
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为感受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肺失宣肃,肺络受损;
内因则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于肺,肃降无权,损伤肺络所致。
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复因感受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而致肺气失于宣肃,外邪郁而化热,肺络受损,故见咳嗽、咯痰、咯血等症。素有痰热内蕴,内外合邪,郁滞于肺,致肺失清肃,肺络受损;邪热蒸液成痰,阻塞肺窍,进而又致气机不畅,血滞为瘀,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腥臭脓痰。而脏腑功能失调,肝火上逆犯肺,致肺气失于清肃,肺络受损,而咳嗽咯血。此外,病情反复,耗伤气阴,以致阴虚肺热,而成正虚邪恋。
【诊断要点】
1.长期咳嗽,吐大量脓性疾,痰量与体位有关。
痰液静置可分为泡沫、黏液和坏死组织沉淀物三层。
2.间断咯血,或无咳嗽而仅表现为反复大量咯血(又称干性支扩)。
3.反复肺部感染,特点为同一部位反复感染和迁延不愈。
4.体检时常在病变部位听到局限性粗、中湿??音。部分患者有杵状指(趾)。
5.X线摄片可见肺下野纹理增多、粗乱,或有不规则环状透光阴影及卷发祥阴影。
6.支气管造影、肺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出现相应改变。
【辩证分型】
1.燥热伤肺症状:咳嗽吐痰,痰中带血或咯血,喉痒咽痛,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感受风热燥邪,损伤于肺,使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故咳嗽喉痒,痰中带血;燥热伤津,故口干鼻燥;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感受风热燥邪,燥热伤津之象。
2.肝火犯肺症状: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咳吐纯血,血色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火上逆犯肺,使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故咳嗽咯血;肝之络布于胁肋,肝火偏亢,脉络壅滞,故胸胁胀痛;肝火上炎,故口苦,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火偏亢之象。
3.痰热壅肺症状:咳嗽,咯痰黄稠,或痰中带血,口苦口干,胸胁隐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壅肺,灼津成疾,肺之肃降无权,故咳嗽,咯痰黄稠;肺络受损,则痰中带血;痰热郁蒸,故口苦口干;痰热壅肺,肺络不和,故胸胁隐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壅肺之象。
4.阴虚肺热症状: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肺热用市失清肃,故咳嗽疾少;
火热灼肺,损伤肺络,故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阴虚津乏,不能上承,故口干咽燥;阴虚火旺,则颧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有热之象。
【分型治疗】
1.燥热伤肺治则: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桑杏汤加减。
桑叶9克杏仁12克象贝12克淡豆鼓10克桅子10克南沙参12克白茅根30克芦根30克梨皮12克藕节12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兼有发热头痛,咽痛等外感风热表证时,加金银花9克、连翘12克、牛蒡子12克,以辛凉解表,清热利咽;津伤较甚者,加麦冬12克、玄参12克、天花粉12克,以养阴润燥。
2.肝火犯肺治则: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桑白皮10克地骨皮12克黄芩10克龙胆草6克海蛤壳15克青黛6克旱莲草12克生地12克茅根30克大小蓟各12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咳血量较多,纯血鲜红者,加丹皮15克、赤芍12克、三七粉3克(冲服),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肝火较甚,头晕目赤,心烦易怒者,加丹皮12克、栀子10克,以清肝泻火。
3.痰热壅肺治则:清热化痰,凉血止血。
方药:《千金》苇茎汤加减。
芦根30克冬瓜仁15克桃仁12克生薏苡仁15克桔梗6克黄连3克象贝12克半夏10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咯痰黄稠者,加桑白皮12克、瓜萎仁12克,以清热化痰;痰浊阻肺,咳而喘满者,加葶苈子15克,以泻肺清泄。
4.  阴虚肺热治则: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生地12克百合12克麦冬12克白芍15克当归6克象贝10克玄参12克白茅根15克胡黄连3克西草10克生甘草6克随症加减:反复咯血者,加白及12克、藕节10克,以凉血止血;血量多者,加阿胶9克、三七粉3克(冲服),以养血止血;潮热颧红者,加青蒿9克、鳖甲9克、地骨皮12克、白薇12克,以清退虚热;盗汗者,加糯稻根12克、浮小麦15克、五味子6克、牡蛎30克,以收敛固涩。
【中成药】
1.银黄片  每次4片,每日3次。
2.复方穿心莲内酯片  每次4片,每日3次。
【简便方】
1.百合10克、白及10克、南沙参6克、百部6克,水煎服,每日卫剂,分2次服,可长期服用。
2.大黄10克、象贝10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咯血时用。
3.白及10克、阿胶10克、三七3克、蒲黄6克、小蓟30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咯血时用。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可选肺俞、尺泽、行间、大冲、鱼际、孔最、后溪、合谷等穴,每次3~4穴,用泻法。
食疗法:百合薏苡仁汤:百合100克、薏苡仁100克,加冰糖适量,煮汤食用,功效润肺化痰。
体疗法:可以太极拳为主,结合慢跑、散步等,以调和阴阳,增强体质。
【注意事项】
1.避免大量咯血时血块阻塞气道,咳咯脓痰腥臭者,可采用体位引流排脓,务将痰涎排净,保持呼吸道通畅。
2.药物不易控制、年龄40岁以下、全身情况良好者,可作肺段或肺叶切除。
3.加强饮食营养,注意饮食宜忌。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
4。冶悦情志,避免情绪激动。
支气管哮喘
【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以呼气性为主的呼吸困难。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12岁前开始发病者居多;大多数好发于秋冬季,春季次之,夏季最少。哮喘发作时能及时诊治,一般预后良好。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证”范畴。
【病因病理】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乃宿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此后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多种诱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而致哮喘发作。
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诊断要点】
1.哮喘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喉痒、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迅即引起发作。
2.典型发作常在夜间发生,病人突感胸闷窒息,迅速发生呼吸困难,呼气延长,伴哮鸣,张口抬肩,喉中痰鸣有声,咳嗽等。
3.哮喘发作时,胸部多较饱满,叩诊有过清音;
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长期哮喘发作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时,则在缓解后也听到干湿??音;并发肺气肿时,就有肺气肿的体征。
4.X线检查可见两肺纹理增粗或透亮度增高。
【辩证分型】
1.寒哮(寒痰伏肺)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隔满门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香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候分析: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以致呼吸急促而哮鸣有声;肺气郁闭,不得宣畅,则见胸隔满间如塞,咳反不甚而咯痰量少;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带青,形寒怕冷;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不渴而喜热饮;外感每易引动内饮,故天冷或受寒则发;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皆为寒盛之象。
2.热哮(痰热壅肺)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证候分析: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喘而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热蒸液聚生痰,痰热胶结,故咯痰黏浊稠厚不利,色黄或白;痰火郁蒸,则烦闷,自汗,面赤,口苦;病因于热,肺无伏寒,故不恶寒而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是痰热内盛之征。
以上二型见于哮喘发作期。
3.肺虚(肺卫虚弱)症状: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打嚏,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咯痰清稀色白,面色?s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证候分析:卫气虚弱,不能充实腠理,外邪易侵,故自汗,怕风,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痰饮蕴肺,故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面色眺白,舌淡苔白,脉虚细,皆属肺卫虚弱之征。
4.脾虚(脾虚气弱)症状:平素食少院痞,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于腹泻,往往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倦怠,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舌苔薄腻或白滑,质淡,脉细软。
证候分析:脾虚健运无权,故食少脘痞,大便不实,常因饮食不当而引发;中气不足则倦怠气短,语言无力;舌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皆属脾虚气弱之候。
5.肾虚(肾元不足)症状: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心慌,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喘哮易发。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质胖嫩,苔淡白,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黏手,舌红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久病肾虚,摄纳失常,气不归元,故气短,动则喘甚,吸气不利;精气亏乏,不能充养,故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劳累易发;若遇阳虚可见外寒之征,遇阴虚则生内热之候。
以上三型见于哮喘缓解期。
2.热哮治则: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味。
麻黄9克黄芩15克桑白皮15克杏仁12克半夏9克炙款冬12克炙苏子9克(包煎)白果9克(打)鱼腥草30克大枣7枚甘草6克随症加减:寒邪外束,肺热内盛者,加生石膏30克,以解肌清里;表寒重者,酌配桂枝9克、生姜3片,以解表散寒;痰鸣息涌不得卧者,加葶苈子15克、地龙12克,以泻肺涤痰平喘;内热壅盛,舌苔燥黄者,用大黄6克(后下)、芒硝6克(冲),以通腑利肺;痰吐稠黄胶黏者,酌配知母10克、海蛤壳15克。
射干9克,以加强清化之力。
5.肾虚治则:补肾摄纳。
方药:七味都气丸加减。
熟地12克山茱萸9克淮山药15克茯苓12克丹皮9克泽泻12克五味子9克随症加减:阳虚明显者,加附子9克、桂枝9克、补骨脂12克、仙灵脾12克,以温补肾阳;阴虚者,配麦冬12克、当归12克、龟版胶9克,以滋肾填精;肾虚不能纳气者,加胡桃肉12克、紫石英15克,以温肾摄纳。
【中成药】
1.玉屏风冲剂  每次l包,每日3次。
2.金匾肾气丸  每次10粒,每日3次。
3.固本咳喘片  每次3片,每日3次。
【简便方】
1.地龙粉,装胶囊,每服3克,每日2次。适用于热喘。
2.白果7枚连壳打碎、苏子9克、杏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哮喘痰多气急者。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针刺天突、喘息、大椎、膻中等穴,留针10~15分钟,并不时捻转和加强刺激,常可制止发作;痰多者,可加刺丰隆穴。
敷贴法:白芥子、延胡索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共为末,麝香0.6克,和匀,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盲、百劳穴,l~2小时去之,每10天敷1次。
割治疗法:取膻中,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切口处拔毒膏药敷贴,割治1~3次。两次间隔时间7天。
食疗法:三仁粥:白果仁IO克、生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共熬成粥,加冰糖适量,早晚各服1次,可化痰平喘。适用于哮喘痰多胸闷者。
【注意事项】
1.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性疾病,临床常见,发作时应及时治疗,防止窒息发生。
2.对本病应重视预防,注意气候影响,做好防寒保暧,防止外邪诱发。
3.忌烟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尘;注意饮食宜忌,以冀减少发作的机会。
支气管炎
【概述】
支气管炎是指由于细菌和病毒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常以咳嗽、咯痰、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喘促和伴有一般感冒症状为主要特征。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两类:一般以病程不超过一个月,病变局限于黏膜,痊愈后能完全恢复黏膜结构和功能者,称急性支气管炎;凡病程超过二个月,并连续二年以上发病,或一年发病连续三个月以上,引起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炎症者,称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慢性者以成人为多。发病季节以冬春多见。本病若能及时诊治,预后良好。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痰饮”、“喘症”等范畴。
【病因病理】
支气管炎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为感受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肺失宣肃;内因则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犯,或肺本自虚,复感外邪而致肺不主气,肃降无权,气逆而咳。
病理变化为肺气不足,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六淫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而致肺气被束,失于宣肃;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灼津生痰,阻塞气道,均可使肺气上逆而生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由于外邪性质的不同及人体强弱和阴阳偏盛差异,故在症候表现上有风寒、风热、风燥等的不同。而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及肺,如牌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浊干肺;肾阳亏虚,气失摄纳;命门火衰,水气不能蒸化,为痰为饮,则气道阻塞;肾阴亏损,虚火内炽,灼伤肺津,皆可使肺失清肃,壅遏不宣,肺气上逆而咳喘、咯痰。此外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各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肃降无权,而致肺气上逆作咳作痰。
【诊断要点】
1.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畏寒、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过1~2天后有痰。慢性者每年发病超过二个月,并连续二年或以上,或一年发病连续三个月以上。
3.胸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粗糙,甚至可闻及干湿??音。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发作者可有肺气肿体征。
4.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肺纹理影增粗。
【辩证分型】
l.  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咯痰色白稀薄,咽痒,可伴鼻塞流涕、发热、头痛身楚、畏寒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征候分析:风寒之邪犯肺,肺气为风寒所束,壅遏而不得宣通,肺气上逆而见咳嗽;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咯痰色白稀薄;风寒外束肌腠,故伴头痛身楚、发热畏寒等表寒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气粗,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肢楚、发热微恶风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气粗;肺热伤津,则见口干咽痛;肺热内郁,蒸液成痰,故咯痰不爽,稠黏色黄,鼻流黄涕;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见发热恶风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皆为风热在表之征。
3.燥热伤肺症状:干咳作呛,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喉痒,咽喉于痛,唇鼻干燥,口干,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青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证候分析: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黏不易咯出,口干;风燥外客,卫气不和,则见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均属燥热之征。
以上三型见于急性支气管炎。
4.痰湿蕴肺症状: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咯痰釉稠,胸闷脘痞,纳差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证候分析: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故咳嗽痰多,咯痰黏稠;牌运不健,痰湿中阻,则胸闷脘痞;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故纳差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儒滑,为痰湿内蕴之征。
5.痰热郁肺症状:咳嗽气急,痰多黏稠色黄,咯痰不爽,口子便秘。舌苔黄或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壅肺,灼津成疾,肃降无权,而致咳嗽气急,痰黏色黄;痰热郁蒸,故伴有口干便秘等症;舌苔黄或腻,脉滑数为痰热内郁之征。
6  气阴两虚症状:咳嗽气短,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咯痰稀薄或痰少,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舌淡或舌红苔剥,脉细数。
证候分析:肺虚气失所主,肺气不足,故见咳嗽气短,咳声低弱;气不化津,故咯痰稀薄;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则见咳嗽少痰、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舌淡红或舌红苔剥,脉细数为气阴两虚之征。
7.脾肾阳虚症状:咳嗽而喘,咯痰稀薄,胸闷气短,甚至喉中疾呜,动则心悸,畏寒肢冷足肿,食少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致脾阳不足,脾阳虚则中焦运化失常,水湿内聚,上渍于肺,阻塞气道,肺失宣降,肾阳虚坝u见气失摄纳,故见咳嗽、咯痰、气喘等症;脾肾阳虚,失于温煦,运化无权,见畏寒肢冷足肿,食少腰酸;舌淡胖、苔白、脉沉细皆为脾肾阳虚之征。
以上四型见于慢性支气管炎。
【分型治疗】
1.风寒袭肺治则: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三拗汤加味。
麻黄6克杏仁10克荆芥10克前胡10克桔梗6克陈皮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若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者,加半夏9克、厚朴6克、茯苓12克;热为寒遏,咳嗽声嘎,气急似喘,痰黏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石膏30克、黄芩12克、桑白皮12克,以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10克菊花6克杏仁10克薄荷3克连翘10克桔梗6克鲜芦根30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肺热内盛者,加黄芩12克、知母9克,以清肺泄热;咽痛声嘎者,配射干9克、赤芍10克、挂金灯12克,以清热利咽;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者,酌加南沙参12克、天花粉12克,以清热生津;夏令夹暑者,加六一散15克、鲜荷叶12克,以清解暑热。
3.燥热伤肺治则:疏风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桑杏汤加减。
桑叶10克杏仁10克淡豆鼓10克南沙参12克象贝10克杏仁10克瓜篓皮12克桅子9克黄芩10克梨皮10克随症加减:热重者,酌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以清肺泄热;津伤较重者,加麦冬12克、王竹12克,以滋养肺阴;痰中夹血者,可配白茅根30克,以清热止血。
4.痰湿蕴肺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半夏9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厚朴6克甘草6克苍术6克苏子9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2克随症加减:寒痰较重,痰白腻如沫,怕冷者,加干姜6克、细辛6克,以温肺化痰;久病脾虚,神倦者,酌加党参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以益气健脾。
5.痰热郁肺治则: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桑白皮10克黄芩12克山栀10克象贝9克半夏9克杏仁12克栝楼仁12克苏子9克随症加减:身热甚者,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以清泄肺热;痰多黏稠者,加海蛤壳15克,以化痰;口渴咽干者,加天花粉15克,以养阴生津;喘不得卧,痰涌便秘者,酌加葶苈子12克、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以降气通便;痰有腥味者,配鱼腥草30克、薏苡仁15克、冬瓜子15克、芦根30克,以清肺解毒。
6.气阴两虚治则:补肺益气,养阴生津。
方药: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太子参15克沙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9克百合12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桑白皮12克随症加减:咳嗽剧烈者,加川贝9克、杏仁10克、百部10克,以肃肺化痰止咳;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10克、银柴胡10克,以清肺降火;食少便搪,少气乏力者,去麦冬、沙参,加黄芪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以益气健脾。
7.脾肾阳虚治则:温肾健脾,纳气平喘。
方药:肾气丸合六君子九加减。
熟附子9克肉桂5克熟地12克山茱萸6克淮山药15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陈皮6克半夏9克党参15克白术9克甘草5克随症加减:肾阴偏虚,咽干口燥,腰酸溲赤者,去附子、肉挂,加知母9克、黄柏9克、麦冬9克,以滋阴敛肺;虚不纳气,喘促动则尤甚,汗出肢冷者,加人参9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紫石英15克《局方》黑锡丹6克(包煎),以纳气定喘。
【中成药】
1.半夏露  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2.祛痰灵  每次30毫升,每日3次。
3.固本咳喘片  每次3片,每日3次。
【简便方】
1.川贝粉3~6克温开水吞服,每日2次,适用于咳嗽痰多者。
2.白果仁3克,杏仁3克,水煎服,每日1煎。
适用于久咳体虚者。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针刺肺俞、尺泽、天突、丰隆等穴,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
贴脐法:苍桂粉(苍耳子5克、肉桂2.5克、公丁香2克、麻黄12克、细辛5克、白芥子3克、吴英2.5克、罂粟壳2克、冰片0.5克,共研细末)用适量姜计调匀后填脐,外盖胶布封严。2~5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穴位注射法:用核酪穴位注射,取双侧尺泽、足三里穴,交替注射核酪,每次每穴0.5毫升,2~5天1次。8周为1个疗程。
食疗法:薏苡仁50克、杏仁15克,洗净捣碎,加适量水煮成羹,加冰糖适量,分早晚2次服用。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纳呆胸闷者。
【注意事项】
1.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得病后应及时治疗。如不及时诊治,咳嗽迁延,易致慢性支气管炎。
2.注意防寒保暖,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新鲜。远避有害气体毒物。
3.禁止吸烟,改善环境卫生,防止大气污染。
感冒
【概述】
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卡他性疾病。
临床常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等为主要特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为多见。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两类:前者起病急骤,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可引起广泛流行;后者相对起病慢,无传染性和流行性。普通感冒预后良好,流行性感冒如不及时治疗,可变生他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等。流行性感冒属中医的“时行感冒”范畴,普通感冒属中医的“伤风”、“感冒”范畴。
【病因病理】
感冒的病因为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但在不同季节,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会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若四时六气失常,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伤人,则更易引起发病,且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互为传染流行。
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六淫之邪夹杂病毒乘袭,邪毒由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迅速出现卫表不和及肺失宣肃的证候;或因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以及过度劳累,而致肌腠不密,外邪侵袭为病;若体质虚弱,卫外不固,稍不谨慎,吹风受凉之后,则可见虚体感邪。其他如肺经素有痰热、伏火,或痰湿内蕴,肺卫失于调节,则每易感受外邪。又因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人体素质的差异,故证候表现上有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以及素体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燥热,痰湿偏重者易受外湿。
【诊断要点】
1.普通感冒无流行病史,流行性感冒有流行病史。
2.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流行性感冒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可有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少数可增高,分类正常或仅有轻度改变。
【辩证分型】
1.风寒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咯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紧。
证候分析: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遏,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头痛,肢节酸痛;风寒上受,肺气不宣而致鼻塞流涕,咽痒咳嗽;
寒为阴邪,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俱为表寒征象。
2.风热证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徽黄,边尖红,脉浮数。
征候分析: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见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风热上扰则头胀痛;风热之邪熏蒸清道,故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黏或黄;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风热侵于肺卫之征。
3.暑湿证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候分析:夏季感冒,感受当令之暑邪,暑多挟湿,每多暑湿并重,暑湿伤表,表卫不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风暑夹湿,上犯清空,则头昏重胀痛;暑热犯肺,肺气不清,故咳嗽痰黏,鼻流浊涕;暑热内扰,热灼津液,则心烦,口渴,小便短赤;湿热中阻,气机不展,故胸闷,泛恶,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薄黄腻,脉儒数为暑热挟湿之征。
1.风寒证治则: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9克防风9克生姜3片柴胡6克薄荷6克前胡9克川芎9克积壳6克羌活9克独活9克茯苓12克桔梗6克甘草3克随症加减:表寒重者,可配麻黄6克、桂枝9克,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
2.风热证治则: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9克连翘9克桔梗6克薄荷6克竹叶6克荆芥9克牛蒡子9克谈豆豉9克芦根15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头胀痛较甚者,加桑叶9克、菊花6克,以清利头目;咳嗽痰多者,加象贝9克、前胡9克、杏仁12克,以化痰止咳;咯痰稠黄者,加黄芩9克、知母9克、瓜萎皮12克,以清化痰热;热毒症状明显者,加大青叶12克、蒲公英15克、草河车15克,以清热解毒;如风热化燥伤津者,可酌配南沙参12克、天花粉12克,以清肺润燥。
3.暑湿证治则: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6克金银花9克鲜扁豆花9克厚朴6克连翘9克随症加减:暑热偏盛者,可加黄连3克、青蒿9克、鲜荷叶15克、鲜芦根30克,以清暑泄热;湿困卫表者,加豆卷12克、藿香9克、佩兰9克,以芳化宣表;里湿偏重者,加苍术9克、白蔻仁3克、半夏9克、陈皮6克,以和中化湿;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散12克(包煎)、赤茯苓12克,以清热利湿。
【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  每次4片,每日3次。适用于风热感冒。
2.蕾香正气软胶囊  每次3粒,每日3次。适用于暑湿型外感。
3,感冒退热冲剂  每次4.5~9克,每日3次。
适用于各型感冒及流感初期。
【简便方】
1.鲜葱白5节、生姜5片,水煎服,分3次服。
可宣表散寒,适用于各型感冒。
2.黄芩9克、玄参9克、连翘9克,水煎服,分2次服。适用于高热咽痛者。研项目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取大椎,风池、风门、列缺、外关、合谷(双侧)穴,平补平泻。咽痛可加鱼际穴,鼻塞可加迎香穴,头痛加太阳穴。
食疗法:藿佩冬瓜汤:鲜藿香、鲜佩兰各5克,冬瓜500克,先将藿香、佩兰煎煮,取药汁1000克,再加入冬瓜及盐适量,一起煮汤食用。适用于夏季感冒。
药熨法:取苍术30克、羌活30克、枯矾10克、葱白3握,前三药为粗末,炒热,捣葱白汁和药,趁热熨脐,功能疏风散寒。
握药疗法:取苍术6克、羌活10克、明矾6克、荆芥9克,共研细末,以生姜汁和为丸,握于手心,令微汗出,每日3次,功能祛风燥湿散寒。
【注意事项】
1.感冒只要能及时而恰当的处理,即可较快痊愈。但对老年、婴幼儿、体弱患者,必须加以重视,注意防止发生传变,或同时夹杂其他疾病。
2.注意避风保暖,以防复感。
3.  多饮开水,适当休息。
善行必有善报,转给患者功德无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痰湿阻肺与燥邪犯肺
中医诊断学精品课程
[基础知识]辯病、證、候
《中医诊断学》总结
舌红无苔并非皆“阴虚”,厚腻也不尽“湿浊”
疾病的鉴别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