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 | 杨硕诚:蓄势常新的太极哲学(节选)


很久没有跟大家分享太极拳的课程,第一是前两年花了较多的时间在禅修的课程上;第二就是我感觉太极不是一个用言语可以表达的东西。包括今天来上课,我感觉不知道要讲什么。为什么呢?


因为言语可能能够让你们头脑理解太极,但是肯定没有办法让你体会。太极最重要的其实是要练,只有利用亲身的经验,才有办法体会到。


虽然是这样,还是不免其俗用言辞表达的方式来帮大家建构与太极的桥梁。今天的这个课程上,不见得能够让大家对太极拳有很深的体会。但透过这样一堂课,至少可以帮助大家与太极之间架起一个桥梁。


太极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很简单,但又很深奥。简单的地方是什么?


讲到太极,我想每个人脑海里面都会呈现出太极图,这就是太极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一个图形、阴阳、意象。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虽然我们没有去研究太极,但是它跟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总是能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接触到“太极”这两个字,或者说太极衍生出来的影响,所以太极对我们来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但我们不要以为简单很容易,简单只是就中国人而言——阴阳的概念。对很多外国人来说,太极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与经验。而对中国人来说,了解太极你会感觉非常熟悉。


接下来我要说很难的地方,也跟刚刚说的有关。虽然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太极,可是如果有一个外国人来问你,“太极”是什么?我们扣除掉语言矛盾,大家都能听懂中文,你跟他表达,就很难表达清楚。可能就只能说:“太极就是阴阳吧”。


我以前在武当山学习的时候,有一个不是华人的男士也在一起学习,他之前在美国便跟着一位华人学气功,而且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气功的老师。对气功的爱好,促使他来到中国深入学习太极拳。


他回到美国给我写信抱怨,他有一个中国学生,大家总会以为中国学生是他的老师,而他是学生。就跟我们觉得印度人都会瑜伽是一个道理,所以太极跟我们中国人其实紧密结合在一起。


而我刚刚说的障碍正是因为我们对太极好像很熟悉,所以我们很少去深入地理解它到底表达的是什么。


从古至今“太极”这个名词都没有变,而“太极拳”这个名词,事实上只存在了几百年。



太极拳跟我们中国长远的哲学思想、文明比起来,这个名词出现的时间很短。古人是在宋代之后才开始练太极,不过在此之前太极的概念已经出现,更久之前是太和的思想,而无极的思想就更前了。


但实际上到了宋代理学之后,才比较明确使用“太极”这个词来表达现在所熟知的太极的概念。太极的概念,自宋代逐渐成熟、成形之后,便有非常多的人透过不同方式去表达以及应用它,包括现在我所说的太极拳。


但是太极不只是在拳上、兵法上体现,像工匠精神的传承,包括中医的医学等等。它在逐渐形成了一个太极核心的思想之后,跟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成为太极思想用的部分。就是将太极的精神运用在生活当中,同时也形成了在这些事物上去学习太极。


比如说透过武术的学习,通过某种农业的学习,通过医学的学习,去体会太极的思想,然后将体会到的思想运用到生活当中。


学习之后被运用到生活当中的这些内容,在被他人学习传播之后,别人也透过这个学习,再去体会曾经体会到太极思想的那个人体会到的东西。


这种方式在我们中国的传承当中,是源源不绝的。当然表达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比如说我有一个师兄通过琴去表达,也有通过萧去表达,像可一师是通过写书法去体会......



太极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体系里,运用到生活当中的时候,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记忆。 我们通过这些记忆来体会太极拳的思想,这是我们中国人一直保持的一个传统。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虽然称为“蓄势常新的太极哲学”,但主要还是用太极拳做一个管道,帮助大家了解我个人所体会到的太极到底是怎样的思想。它用到生活当中的时候,可以怎么用?


太极拳虽然是一个拳法,但是它讲的是一个对应的关系:


一是你跟自己相处的时候的对应关系,你跟你的身体有对应关系;

二是我们要跟他人相处,跟他人有的对应关系;

三是我们跟天地相处,跟世界相处,也有对应关系。


这三种对应的关系背后的思想都源自太极,所以太极拳在处理对应关系上有自己的一套系统。


作为一门武术,太极拳首要是指导如何与跟自己有着抗关系者间的处理机制。



太极拳跟一般的武术不同的地方,正是因为它的背后是太极思想在支撑。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对抗者的时候,心态、视角是不一样的。



为了让大家对太极拳有更深入的理解,我摘取了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的片段,帮助大家构建与太极的桥梁。


王宗岳先生是明代人,因为学习太极拳,便写下了关于他对太极拳的体会,我们后世称这篇文章为《太极拳论》。这篇文章被后代所有学习太极拳的人奉为圭臬,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核心知识文章。


太极拳在民间有非常多的流派,每一个流派对于太极拳的理解,或者对太极拳的发源,都有一些不同见解,甚至有某种争议。


可是王宗岳的这一篇文章却跨越了这个局限,也就是说它不是任一流派所专属的一篇成熟的内容。所有的太极拳流派基本都奉这一篇《太极拳论》为一个中心思想、学习的指导原则。或许每一个流派对它的诠释不同,但是不妨碍它作为一个流派最重要的传承内容。


这篇文章不长,字数不足百字,但想真正读懂它的道理,真正能够深入它体会它的人相对少数。我作为一个太极拳的学习者,每一次读《太极拳论》,总感觉被先人在制高点上往上拉了一层,那也代表着我现在所意识到的,还不是王宗岳先生真正所要传达的真意。既然我还在进一步,就代表我肯定不是在最高点。


就我自己而言,每一次进步都帮助我解决了一些,面对生活、面对我在打拳时的困惑,或者是困境。我也希望今天在略微讲述《太极拳论》的过程中,透过曾经的太极大师,从太极拳当中体会到他的精神,及通过文字传递的心境。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太极拳论》的开篇,“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这句话从文字上很容易理解,我们常常听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变八卦。


这是我们中国人对现象学的说法,阴阳就是两仪,已经分阴阳就就叫两仪,所以阴阳之母就是太极,它居于无极跟两仪之间。


如果说两仪是两个世界,我们现在的世界就是两个世界,有是有非,有对有错,有高有低,是二元对立的世界。我们身处的世界事实上就是两仪的世界,我们必须要判断,必须要分辨是非,必须有个分界。


这就是两仪式现象的用,在世间生存的一个法则。虽然我们在这个世间的生存必须用到两仪方式,可是两仪的方式却也形成了我们的困顿,它既成为我们用的方便,也形成了我们的障碍。


也就是说你一旦有好坏美丑,就会产生对立,一旦你产生对立,你就有落差,你就不满,你就会希望别人按照你想法做,这就会产生对抗。我们常常自己制造对抗。


所以说虽然两仪是这个世界的应用方法,但是在古人就认为两仪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圆满的世界,它是一个客观性现象展示的世界。古人心目中有一个圆满的世界,他们心目中的圆满世界称之无极。


无极就是生出太极的主体,是世界阴阳对立未分之前,一切仍然处在和谐状态的时候,那种混沌的世界称之为无极。在过去朴素的世界观当中,这是人们对美好世界的一个愿景形象。



也就是对许多在这一条道路上学习者,它是一个追求的方向。若一个人内心如果仍然处在两仪对立,他跟这个世界基本上便处于相互拉扯状态。


但是如果有人停下了跟这个世界的对抗,他就会回到一个跟这个世界和平共处的状态,这样的状态称之为无极。这对很多人来说不是一种想象,而是一种体会。有这样体会的人,于是想要告诉别人,赶快从你两仪的世界来到无极的世界吧!


因为站在无极的世界的人看到两仪世界的人是很辛苦的,不是在对抗,就是在追逐,没有停歇的,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去向。所以作为无极的角度的人,他非常希望别人能够从两仪的世界来到无极的世界。


但是对处于两元对立世界当中的人,你要一下子让他回到无极的状态,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时候出现了一种过度台阶。也就是说如果两仪是一个“二”的状态,无极就是我们常说回到零的世界。可是“二”很难一下子回到“零”,必须先借由“一”,这个“一”的台阶就是太极。


太极作为两仪跟无极之间的中心存在,无极跟两仪的关系是透过太极来联系的。简单的来说,当古人分析出这样的一个原理之后,鼓励人们用一些方法锻炼自己常处太极阶段,因为从两仪到太极比较容易。如果你常常有办法处在太极的阶段,就有机会回到无极。也就是说你不会像两仪世界当中的人,那么难回到零的状态。



中国的古人有很多的方法,很多的语言都在描述这种锻炼方法,这样的方法叫做抱元守一。抱元守一,“一”就是太极,所以太极拳锻炼方法的原理上是抱元守一,包括打坐静坐的也是抱元守一。


透过太极拳的锻炼,就可以让你常常回到一的状态,在你生活当中,你可以用一的角度来面对自己。 但是一并不是练太极拳的目的,目的是为了体会无极,它是一个踏板的存在。


在你还没有踏在太极的踏板之前,我们只是想象太极的美好世界,是没有办法真正地身处在无极当中的。我们必须亲身体会,透过身体力行进而进入无极。


这样的说法似乎有点玄妙,但玄妙的原因是对只是想要以头脑理解无极的人而言。今天跟大家说这些,最重要就是唤醒大家直接去经验。不一定就是练太极拳,可先略微了解太极的精神,进而带入日常生活感受,慢慢就会体会到人在二元对立以及泯却二元对立会是怎样。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太极拳论》讲的主要是太极拳,虽然背后蕴含的是太极思想,但是是用拳的方式来解释太极思想。所以说太极拳它是: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很多人以为动是行动而已,是动作而已。并不是只有动(动作)叫分,动作停止叫静。其实它最重要的是心态,不是动作。


就是说所谓的太极、无极,跟所谓的两仪,它的分界点并不是在你的外在形象,是在于内在心态。它是由内在的心态来决定你是身处在太极,还是在两仪对立的。


如果说你的这个对立开始产生的时候,就是身处在两仪;对立停止的时候,你就会合。道家有个说法叫做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就是在最后的这个状态才会合于道。


那道是什么?其实就是无极,这是道家的观念。就是道人的思想当中,合于道就是无极的境界。


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所以说在太极拳的练习当中,它有非常重要的特质:无过无不及。太极拳的很多动作,它不会做满。为什么是这样?


因为它做满了就没有余地。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蓄势常新的太极哲学,这是太极拳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思想。


太极拳一定要常处于蓄势的状态。为什么?


太极拳需要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就相当于拉弓,如果弓已经拉满了,就没有办法再拉了,拉满就必须得放。就是你的势已经走满了,力量就得放出去了。


而太极拳所处的状态就是准备要发力,他永远处于准备发力的状态。除非真的要发力,它才会发力。这个意思是什么?


回到我们生活中,人的一生的精力其实是有限的。就比如我们一辈子,总共是一百升的油,你很快的把它用完了,你的生命就容易提早结束。你这些精力能够较慢的使用,生命就可以有效延续。所以很多道人讲究要慢,要慢慢的消耗。


我自己虽然认同这样的看法,我不完全觉得这样子一定对,我不觉得慢就是对的,我也不觉得人一定要活得很久,才叫做有意义。我认为精力要用在适当的地方,不要白耗。



关键是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人,精力并不是用在适当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事情的时候,需要动脑筋去解决,必须要思考,需要计划。我们大多数人该动脑筋的时候动脑筋,但是不该动脑筋的时候,它停不下来,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要知道,身体的能量有70%是供应给大脑的消耗,就是在心神的耗散上。如果你该停下来的时候停下来,就能够把其他能量用在更适当的地方。


所以大多数人现在常常一天里面并不见很忙,但是会觉得很累。这是因为你的身体虽然没有很忙,但你的心跟头脑很忙,这在中医上有一个名词叫暗耗精血。


如果你有办法在日常生活中,让身体的状态处于蓄势的状态。其实就是在充电状态,属于停止发射的状态,至少不是平时乱发射的状态的话,就可以在需要用的时候,专注、精确地将你的能量用在适当的地方。


这种哲学思想用在太极拳的时候也是一样。也就是说它面对敌人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慌,慌就会不择手段,它需要处变不惊,不能先乱发射它的能量


它的应对方法一定是就对方的方式出招,对方有反应了,再来用适当的方式回应他,这是最省能量的方法。这就是太极拳的哲学观,所以太极拳会处于一个随时处在待机状态的状态。


这时候它就会无过而无不及,无过就是它不会在能量不需要发射的时候一直发射,无不及就是在待机。在太极的哲学当中,它是这样的状态。


 然后它就可以随屈就伸,也就它是随着对方的反应,随着对方的屈、伸,做出相对应的反应。这是它的基本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太极图.太极拳.太极思维
什么是太极
千变万化的太极拳,可用一个字来概括?
太极拳清谈一(预备式)
读经典 |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命名!试解《太极拳论》第一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