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医学堂丨 有过则改

在《论语》中说:“过,则勿惮改。”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细细想来,这句话值得深思,一个人有过错,为什么还担心改正呢?尤其是知道了自己的过错,为什么不能及时纠正呢?比方那些犯了错误而屡教不改的人是很值得深思的,他们是因为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已经产生种依赖? 自己的精神已经被某种东西所麻醉而无法解脱?还是破罐子破摔,觉得已经无所谓了呢?如果是这样的,那就危险了;而不危险的方法就只有想办法尽早地摆脱。


否则,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且不利于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子贡曾认为“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在子贡看来,纣的不善并不同于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坏。我们也可以想象,除了周氏家族夺得天下后的大力贬低之外,其的确也有一些弊病伤及到人们的痛处而不得不憎恨,所以许多的过错即使与纣无关,可由于人们对他的憎恨,不好的一切也就都归咎于他了。 可是,他要能够避免呢?不仅不会失掉天下,也不会长期受到人们的指责。


从理论上讲,古人对那些犯错的人是持两种态度的:一种是严惩,一种是宽容。宽容就体现于常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甚至认为“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也就是说不是出于有心为恶,虽然做了坏事却不受惩罚。但对明知故犯者却从不姑息、不纵容的;相反,所犯必罚。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惩罚制度,才使得人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至于出现许多行善止恶的思想激励着人们前行。


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道德品质不培养,学问不讲习,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亲身赴之,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孔子的忧虑。这样的忧虑,在庄子看来,只有“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也就是同有道德的人在一起会学好,同无道德的人相处会变坏,而与贤人相处自然就无过错了。可是遇不到贤人,那就可以如同脱僵的野马而放荡不羁吗?肯定不能,那样危险就更大了。可以说,一个人如果省过不勤,俭身不力,那是存有危险的。这种危险并不是别人或是上天强加给自己的,而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所致。


在《太上感应篇》就明确地指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天地有司过之神专门监视着人们的行为,所有所犯之罪必罚。也许有人觉得荒唐可笑,如果细细想来却并不荒唐。试想,当一个人 做过错误和其没有行非之前能一样吗?肯定是不同的,当然并不见得是外神的作用,却一定不能排除心神的影响。也由于此,“圣人之于善也,无小面不行;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圣人如此,俗人也当如此,只有改过自新,不存恶念.满腔仁慈,回心向道,才能生活的更加安然和踏实。面对于他人的错误我们却不应该记于心里,这对身心都是有好处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富贵皆从德而生
观过知仁
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就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
站在他人身邊,看自己所行之事
错误的存在,使人们更加完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