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方解与释义(9)中风历节病脉并治第五●中风篇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金匮要略方解与释义(9)

中风历节病脉并治第五●中风篇

王东海

【原文】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痺。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注释】师言:半身不遂者为中风;但臂不遂者为痺病。脉微者,气血虚也;数者,风为阳邪化热而脉数。

西医言中风由高血压漫延至脑溢血而卒中,其前时血管中流行之压力过大,上冲于脑,致脑中血管破裂,溢血于脑。若溢血过多,则当时即斃;溢血甚少者,中后复苏。但瘀虽少,能障碍脑神经失去自然功用而半身不遂;挟痰者,更伴有神情恍惚,亦有脑血管因压力之故,日久而硬化,栓塞神经,亦成半身不遂。栓在左,则右半身不遂;栓在右,则左半身不遂,与脑溢血同。因脑神经主持中枢,全身之知觉运动,听命于脑,左右交司,具阴阳交感之道。脑中有瘀血者,头必痛;轻者,头必觉胀,轻重各有不同。若中后但头晕,余无所苦,血压从未过高、面色青淡,西人谓脑贫血,亦能致半身不遂,与此络脉空虚甚合;脑充血中风与脑贫血中风,其本异,其标或同,因人之因素而差异。《内经》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复返者上冲不致于极而下降也。

高血压延及中风,究非血管中之血充实,实由内脏虚损,络脉空虚,阴阳之交纽失固而不偕行,阳气升浮则内脏之阳上升,血管中之血随阳气升浮之鼓动,则压力过高。

常见此证病人有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大便不爽、面色潮红,诸多阳气升浮见证,脉多直上直下,脉经谓为冲脉之动。冲脉棣于阳明,《内经》谓: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故病中风者,多有呕吐见证,在阳明之气不降,则冲脉亦随之上逆。西医诸病重实验,不懂气化,解剖见患此证之死者,脑有瘀血,不能阐发其所以然之理。因人身有先天强弱之不同,性情有缓急,生活之嗜好,忧乐劳逸之悬殊,更有五志失调,真元暗损。肥人则阳衰而筋骨不耐疲劳;瘦人则液少而火热自炽,所以无论肥人、瘦人,皆有中风之因素。

风为百病之长,人身肝为风木之脏,藏血而主筋,内寄相火,与外界之风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感。血少而络中空虚者,阳易外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渐而成。师谓:脉微而数之人,偶遇天时之变,脏腑乖逆,阴阳失其交纽,各造其偏,或更触感时令之邪,则千钧一发,其势莫遏而卒中,所以脉微而数四字,知师非指中风后而言也,必在未中风之先或一、二月或一、二年,脉微为正內虚;数者,阴不潜阳,则阳气升浮,其人若见此脉,后必有中风之可能,若既中之后,断断难见此脉。常见中风之人往往因时令之邪相互为害,但有时邪之轻重不同。此时脉之正面反为时邪所掩,故前人治法,初起之时,有专治外邪;有外内合治;有用寒凉,有用温热,诸各不同,知为因时、因证之治,惟叶天士多用养血润燥、潜阳镇逆诸法,观其医案,因治初病者少,多在病人大邪去,非初治之法也。(此言确有所本。另有六气大司天之理,能完美解释诸名家用寒用热、用润、用解表、用祛风、用填补、用补气之缘由)。

【原文】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注释】原按: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此五句与本条文义不属,当在后条之首,后条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为亡血,卫缓为中风,邪气中经。此六句与条文义不属,当在此条之首,文义相属,必是错简,其有浮血虚一句,必是衍文。浮则为虚,寒虚相搏,二虚字当是风字,是传写之误。

寸口即寸、关、尺三部之脉浮而缓,风为阳,其体轻扬也;缓则为虚者,血液少则流行乏力而脉缓也。以指按脉如六菽之重而缓者,为营分之缓也,营分见缓,为血液少也;以指按脉如三菽重之浮者,为卫分之缓也,卫分见缓,为中风。

风邪之中人,先因经络之空虚而后感。《内经》谓:“虚邪不能独伤人,必因身形之虚,而后客之也”。风邪中于经络,则正气愈夺,不能胜邪,则邪难外出,故曰贼邪不泻。人之血偏虚则病左;气偏虚则病右。虚而邪重者,则筋骨焦枯而成偏枯,若正气未至全虚,或风邪较轻者,则半身经络牵引而拘急,则手足不能遂其自用而口眼喎僻也。脏腑行于身躯之脉,直者为经,支而横者为络,经者束缚身躯,络者网维肌肉、反应知觉,风邪扰其脉络则血液不得如常之流行,则神气不得游于关节,气滞而感觉不灵而麻木不仁,邪在于经,则经不能束缚筋骨,则身重而不能任。邪入于腑,胃为水谷之海,灌注九窍,病则失其功用而九窍闭塞而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强难言者,盖心脾肾之经,皆络于舌,邪入则脉络失利,或气机不行,则聚液成痰,雍塞舌系而不能言而口吐涎也。

【原文】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为亡血,卫缓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气短。

【注释】原按: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二“迟”字当是“浮”字,“寒”字当是“风”字,始得文义了然,且迟、缓二脉,不能并见,必传写之误。

寸口三部脉浮而紧,紧为寒邪劲急之脉,浮为风邪之脉,浮紧同见,为风与寒在于肌表,因人之中气内实,里不受邪,风挟寒邪之收引不能从汗出而解,逗留肌肤而为瘾疹。若心胸之阳气不足者,寒为阴邪,上干清阳之腑,则胸满而气短也。

交流讨论请加作者微信:w1597340601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方解与释义(11)血痺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上)
金匮要略方解与释义(14)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并治第七●肺痿肺痈上篇
===把脉诊法===
《医宗金鉴》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 卷二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切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