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伤寒第一方之桂枝汤

在《伤寒论》中,桂枝汤是第一个方子,这个方子里面包含了很多治病的思路。柯琴在《伤寒杂病论附翼》中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后代医家将此方誉为“仲景全方之冠”。可见张仲景对其非常重视,后世甚至称此方为伤寒第一方



桂枝汤名由的神奇传说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关于桂枝汤的名由来自一个传说。


肉桂树在古代称为梫树,梫,侵也。一般在肉桂树的周围几尺的范围内是长不出其他树木的,它似乎有一种侵略的力量,使其它的风木之气被排除。


而这力量有多强呢?据说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肉桂木削尖钉到其他树上,那些树没有几天就死掉了,好好一棵树摧枯拉朽般被剥夺掉了本来顽强的生命力。


桂枝的这种“侵”用神奇的疗效,其“侵”力令尚未侵入营分的风邪无法进入营分,即使入营,辛热之性也可以驱赶出来。正因为桂枝具有如此祛邪的作用,所以本方以桂枝为名。



桂枝汤的精妙配伍


桂枝汤由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组成。


这是张仲景当年的份量,现代医生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加以调整。


看似如此简单的处方,为何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及赞誉?


奥秘关键在于其配伍组方精妙。


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故为君药,有助阳化气,温通经脉,化湿利水的功效。


芍药味酸,性寒,阴也,味酸,为臣药,能止汗、止血、止津液耗散,性寒具补血、平肝、止痛之效。


这两味药等量配伍,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味辛辣,性温,发散风寒,温中止呕,配桂枝增强助卫阳,解肌表,除外邪之功。


大枣味甘,性温,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配芍药补营阴,二者配伍,酸甘化阴,以滋周身之阴液。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


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桂枝汤的使用



《伤寒论》中提到: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外邪进入我们的身体,都是遵循由表入里,由阳入阴,由轻而重的发展趋势的。外邪循六经传变即是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规律循行的。太阳是外邪入侵人体,人体的第一道防护屏障


一般情况下,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的最初阶段的,即外邪在体表的时候。

 

桂枝汤的辩证要点,首先,是“汗出”,这个“汗出”,是我们判断是否是桂枝汤证的关键。张仲景说阴弱者汗自出,此时的阴弱,阳气振奋,需要抗邪,使得气血运行加快,可是控制阴的力量不足时,汗就会失去控制不断流出了。


“恶寒”、“恶风”是我们患了风寒以后,怕冷怕风的症状。


“鼻鸣”是一种鼻腔堵塞、有鼻涕梗阻的状态。“干呕”是因为鼻咽部始终不正常,接受刺激,所以会出现干呕的症状,这在外感风寒的时候是经常出现的。


张仲景使用桂枝汤的范围特别广泛,既用它治外感病,也用它治内伤杂病。但无论将它用于哪个证候范围,都有汗出、恶风的表现,汗出、恶风就是使用桂枝汤的主症,反映了营卫不和的病机。


那什么是营卫不和呢?原来人体内有许多重要的气,如营气、卫气、宗气、肾气等等,它们都是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分子。


营气,是主管营养的,所谓营者,营养也,运行于血液中,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


卫气,顾名思义,是保卫人体的气,我们经常提到的人体免疫力、防御力,就是卫气的功能,它运行于皮表,能够保护机体免受外邪的侵害,控制汗孔的开与合,温煦体表维持体温。


营气和卫气,一阴一阳,配合紧密。卫气保护营气不致外泄,营气滋养卫气不致虚弱,这种状态称为营卫调和。如果因外邪的干扰,或者由于疲劳过度、起居失宜等内伤的因素,导致卫气不能很好地固摄营气,营阴外泄,就会出汗。出汗后汗孔开大,而卫气又不能对其控制,就会怕风、怕冷,这种情况张仲景使用桂枝汤来调理。



服用桂枝汤期间的调护


在《伤寒论》中特别强调了桂枝汤的煎服方法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将桂枝、芍药、甘草三味药碎成小块,加水7升,微火煎煮至3升后去药渣,冷凉后即可服用。煎煮时用微火是因为桂枝、生姜都是辛温发汗之品,不宜大火急煎,以免药效丢失。


但是药熬好以后,并不是全部都喝的,而是先喝一小部分,看看是否出汗,如果微微出汗,代表气血运行通畅了,一旦气血通畅,就“不必尽剂”了,后面的药就不必再服用了。


如果没有出汗,则再喝剩下的一小部分,这样依次进行,直到出汗为止。这种用法,在治疗外感急症的时候,使得患者服用的药量,是正好适合自己身体的药量,而且是起效的量,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然后,这个桂枝汤最重要的,是在喝药后,要喝一碗热粥


保胃气,存津液是《伤寒杂》贯穿始终的原则,服药后喝热稀粥的目的,这是滋补脾胃的,用张仲景的话来说,是“以助药力”,一方面借热粥的温热来促进散寒,另一方面借助谷物之气以滋补脾胃。


温覆,在服用此类药物后,最好盖好被子躺下,注意千万不要被风吹到,有人喝完药汤就出门,这是最不适合的。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不要发大汗,要微微出汗即可,微微出汗代表着气血通畅,阴阳调和,微微出汗只是一个结果,我们并不是为了发汗而发汗,此时的矛盾是患者的正气不足,阳浮阴弱,阴阳、营卫不相和谐。所以张仲景说:“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忌口,张仲景说:“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生冷需要忌口,因为会影响脾胃的功能。粘滑指的是粘食,不吃是因其阻碍脾胃运化。


关于肉面,平时吃是可以的,此时不可多吃,主要是助湿。


五辛,指的是各种辛香辛辣之食物,此时患者阳气已浮,而阴气尚弱,五辛会影响气血运行,阻碍两者的调和。


酒酪、臭恶等物主要指的是发酵的食品,发酵之物,多有阴凉之性,所以要忌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上)
张仲景的《伤寒论》记载了113方,397法,精于选药,讲究配伍,
张仲景群方之祖,巧治阵阵出汗!老中医刘渡舟的案例,值得一学
张仲景群方之冠,巧治半身不出汗!挺有意思,我给你仔细讲
曹颖甫桂枝汤证第二案
古方今解|桂枝汤:能治感冒还能补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