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医生,会辨“疑似证”
3


脾气虚弱、脾气下陷、

脾不统血、脾阳不足辨



脾位于腹中,有主运化,化生气血,统摄血液,主四肢肌肉等功能,开窍于口。


人体的生长发育,全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供给,故有“脾为后天之本”之说。


脾气足则人体气血旺盛,精力充沛,肌肉丰满;脾气虚则健运失调,气血生化无源,发生种种病证。


脾病多虚,故有“虚者太阴,实者阳明”之说。


由于脾虚病程有长有短,病情有轻有重,故临床根据脾虚症状分为脾气虚弱,脾气下陷,脾不统血,脾阳不振,诸证皆由饮食不节,劳倦思虑,或身体虚弱,或久病失调等引起,其共同症状为食欲不振,身倦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蜡黄。


所不同的是:


脾气虚弱,多因脾虚失键,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不充所致。


症见食少乏味,饭后脘腹胀满,大便溏泻,四肢倦怠,面色无华,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当健脾益气,方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


脾气下陷,则多由脾虚中气不足发展而成,或因久泻久利,损伤脾气,致使发生中气下陷的病理变化。


症见头目眩晕,语音低怯,自汗,食入则胀,脘腹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淋漓不尽,或久泻脱脏、子宫脱垂,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宜益气升提,方用补中益气汤。


脾不统血,则多属中气虚衰,脾失统摄之权,以致血不归经的病证。


症见便血肌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及其他血证,常兼饮食减少,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弱等。


治宜益气摄血,方如归脾汤。


脾阳不振,则多由脾气虚弱发展而来,也可因过食生冷,损伤脾阳所致。


症见腹胀纳呆,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或遍身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嫩,苔白滑,脉沉细或迟弱。


治宜温运脾阳,方如理中汤;或温脾行水,方用实脾饮。



4

肾阳不足、肾气不固、

肾虚水泛、肾不纳气辨



肾的阳气亏虚,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肾阳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肾不纳气四种证型,它们临床表现都具有面色晄白,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等特点,易于混淆。


肾阳不足,多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的病变。


临床以面色晄白,形寒怕冷,腰膝酸软,男子阳痿不举,女子宫寒不孕,舌淡苔白,脉沉无力为特征。


治宜温补肾阳为主,方予桂附地黄丸或右归丸。


肾气不固,则多为肾气亏耗,以致封藏固摄的功能失职。


临床表现男子以滑精早泄为主,常兼神疲,小便频数而清,尿后余沥,甚则不禁,夜尿频多,女子带下清稀,胎动易滑,舌淡,脉细弱等。


治当补肾固摄,方予秘精丸或大补元煎。


肾虚水泛,则多因肾阳虚弱,阳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液泛溢肌肤。


症见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没指,尿少,畏寒肢冷,或兼呼吸急促,咳喘痰鸣,舌淡胖嫩有齿印,苔白滑,脉沉弱或沉滑。


治宜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


肾不纳气,则多由肾气虚弱,摄纳无权所致。


症见喘促息微,呼多吸少,动则喘促更甚,或咳时遗溺、汗出肢冷,或面目虚浮,舌质淡,脉沉弱。


由此可见,肾阳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肾不纳气四型,皆与肾阳亏虚有关,故治疗总宜以温肾助阳为主。


偏于肾阳不足者,证属肾气亏耗失固,治疗重在温肾以固摄;偏于肾虚水泛者,证属肾阳亏虚,阳不制水,治疗重在温阳行水;偏于肾不纳气者,证属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治疗重在温肾以纳气。


如此等等,临证都当详辨细察,分别论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忠告】脾衰比肾虚更危险,脾衰人就废了一半
少气
爱打哈欠,养养肾气
哮喘的推拿疗法
补中益气丸搭配一物 补足一身之气,上补肺气,中补脾气,下补肾气
夜尿多,老起夜怎么办?5味中药,健脾缩尿,远离起夜烦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