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20)腹满寒疝宿食病脉并治第十·宿食篇

原定本章为上下两部分错矣,应为上中下三部分才对。既错只好把本节单独名为宿食篇,特此说明。——编者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20)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并治第十·宿食篇

王东海

【原文】问曰:病人有宿食,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注释】《黄帝内经》“灵兰秘典”云:胃为仓廪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大肠为传导之官。谷入于胃,一日夜周则化为大便排出,此消化道运行之常。有时因他故,则失其常而谷食停滞不化即为宿食,因其情形之反映而脉有涩、滑、紧如转索无常等之变,然诸脉皆在沉分,初则为停著而脉涩,继则化热则脉滑,或不化热而寒食停滞则脉紧,不管其他脉浮脉微,而宿食之真面目脉不可掩,故言: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宿食停滞而大便不通而热盛者,宜大承气汤。

【原文】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注释】脉数者,热也;滑者,有形之物而化热也。数滑同见是为重阳之脉,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原文】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酒洗)、芒硝三合、厚朴半斛(炙)、枳实五枚(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朴,取五升,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方解】承气者,即《内经》所言:“亢则害,承乃制之”也,盖胃为阳土,大肠为燥金,并称阳明。《黄帝内经》谓:“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又谓:“阳明主燥热之气,在阳明土与燥金而化气”,若胃阳素盛之人,或因妄汗、妄利小便以夺液而助阳明之燥,邪入阳明则燥热交加,土燥则水涸而心用自恣,火恣则刑金而水绝化源,则燥热愈橫、脏气相互为忤而成阳明金土燥热至极之悍气,如此之证,立见阳亢阴亡,当急下之。君以大黄大苦大寒中实而走内,苦为火味以入心,寒为水性而泻热,味厚能沉,其性沉而不浮;气香其气用走而不守,酒洗能降至高之热;芒硝色白味辛苦而咸、性寒,咸寒禀水性而制火,辛能润燥,咸能软坚,合大黄上承君火以荡热,开血分之结,清润燥金而救化源,在此亢害之极之热邪,必藉肠胃有形之糟粕为依附,二药入血而不入气,佐以枳朴之苦辛而推之荡之,以破气分之结,使金土二腑、气分血分、有形无形一齐泻下而解,制亢害之阳而救将绝之阴也。

【原文】下利不欲食,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释】下利则肠胃空虚,则当欲食而反不欲食,知胃为食伤而恶食。师言宜大承气汤,亦当有腹痛拒按方可宜用。

【原文】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注释】凡逐邪之法,就其近而攻逐之,因其势而利导之。宿食在胃之上脘,上越之路近,当吐而不当下,因下出之路尚远,吐之则能即吐,下之不能即出故也。

【原文】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煮)。

上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一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

【方解】《内经》“其高者,因而越之”,以瓜蒂轻虚宣上而不达下,其味苦而宣泄,合赤小豆质滑性燥味酸,酸苦相合,而成涌泄之功。更以香豉之芳香乃熟谷腐化而成,助其化气腐邪,取其熟汁先行以宣导,二味为末,取其有形之气味最全,三药为剂,使上脘之宿食涌吐而出。

【原文】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注释】紧如转索,有力而劲;无常者,不定也。时紧时而不紧,寒食停滞仅在一处,不及全身,则脉紧而不持续而无常也。然紧脉应在沉分,如腹中上下疼痛有此脉者,为宿食也。

【原文】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注释】脉浮紧而头痛,为外感风寒;脉沉紧、腹中上疼痛,为内伤之宿食。但宿食之诊,脉在右而不在左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19)腹满寒疝宿食病脉并治第十(上)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方解与释义(1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下)
切脉捷诀——《医门补要》 - 脉因证治 - 民间中医网 - 中医养生,中医咨询,中医书籍,...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释义与方解(29)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下)
金匮要略方解与释义(14)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并治第七●肺痿肺痈上篇
周末分享:金匮要略方解与释义(5)痉湿暍病脉并治第二●暍病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