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喻嘉言讲中医第七讲:论太阳经伤寒证治大意
原创: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

喻嘉言讲《伤寒论》第七讲

(述自喻嘉言《尚论篇》)

七、论太阳经伤寒证治大意

(喻嘉言先生结跏趺坐开始讲了。)

列位,我将仲景《伤寒论》重编为三百九十七法,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一介绍给大家。

今天是第一讲:论太阳经伤寒证治大意

王叔和当日编次仲景《伤寒论》,把“辨痉湿暍脉证”列为第一,以“辨太阳病脉证为第二”。解释说痉湿暍虽然是太阳经见证,然而应该别论,故列之篇首。

要说起来,这个安排最不妥当。哪里有别论反而在正论之前的道理!况且既然是别论,那么就该明明确确的指示清楚,哪有故意虚悬其篇,而不加说明的道理?这就是王叔和不讲究的地方了。

再看看他编次的太阳经的内容,一概混编,合病、并病、温病、坏病、过经不解病,以及少阳诸病,全都混在一起。其实编次最是讲究,如理棼丝,假若不清楚其中的宗脉,只是寸寸补接,结果只能是不适于用,白白的让阅读者困扰,这更加是王叔和不讲究的地方。

宋代林亿、成无己他们,把脉法和伤寒例放在前面,然后是痉湿暍,然后是太阳病,并把太阳病分为上中下三篇。他们的理解是把桂枝证、麻黄证汇集在上篇,把大青龙证及汗后、下后诸证汇集在中篇,结胸以及痞证汇集在下篇,结果是上篇混中下,下篇混上中,越弄越糊涂。

更糊涂的地方在于,下篇结胸例中,凡有个结字的内容,一概放在一起。比如阳微结、阴微结、脉代结之类,都和结胸证混在一起。

这还不算,上篇第六条,

芃澜忙出PPT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伤寒大义,还未申明十分之一,却混入温病内容,叫人出戏,摸不着头脑?!

再看中篇、下篇,太阳本证,还没讲出十分之七,却又去说少阳证及合病、并病、过经不解诸病。如此割裂原文,使后来学习的人纵思研究,也无门可入!

说起来,足太阳膀胱病,主的表。而表有营卫的区别,病有风寒的差异。

芃澜忙出PPT

夫足太阳膀胱病,主表也。

表有营卫之不同,病有风寒之各异。

风则伤卫,寒则伤营,风寒兼受,则营卫两伤。

三者之病,各分疆界。

仲景立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实际是鼎足大纲,三法分治三证。

风伤卫,则用桂枝汤;

寒伤营,则用麻黄汤;

风寒两伤营卫,则用大青龙汤。

用之得当,风寒立时解散,不劳余力也。

但是临床中会见到,病在卫,却治了营;病在营,却治了卫;病在营卫,而只治了其中之一,余留一。还有病已去营卫,却仍用汗法;病仍在营卫,却用了下法。以至于经传错乱,辗转不已。这些问题,都是源头一差,末流百出。

针对这些问题,仲景因此立论各种节目,不过都是辅翼太阳经病三法而行的。就好像由八卦而有六十四卦,由八阵而有六十四阵,不过都是分统在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之下,只有这样才会井井不紊。

仲景叁伍错综,以囊括各种正病变病的形态,全部统于桂枝、麻黄、青龙三法之下,这还有什么疑惑的?

仲景书写,文辞奥约,义例互陈,本有完善的体系,但由于当时编次者的潦草和糊涂,不能够纠察来意,使得仲景原本一手一目,变成了现在的千手千目,悠悠忽忽,沿习至今。我喻昌不得已这才写作《尚论》,将太阳经仍旧分为上中下三篇,以风伤卫为上篇,以寒伤营为中篇,以风寒两伤营卫为下篇,每一篇开首,都用直白的话概括大义在前,明奥旨于后。而至于原本混杂在其中的温病、合病等名目内容,逐段清出,另立篇目。

目标就是一个,让读者不再有疑惑在心,让临床施治有法度可守。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下一讲我们详细解读。

来来来,让我们一起关注“腔调中医”,把一个《伤寒论》逐一道来!

(众人鼓掌,今日课毕,来日方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汗解表 大青龙汤
【伤寒日积9】发现一个高手解的麻黄汤-良医愚人Dr张的日志-网易博客
麻黄加知母汤(张锡纯方)
【《伤寒瘟疫条辨》《寒温条辨》清 杨栗山】卷一 2
医方集解 | 发表之剂 | 汪昂
医方集解(发表之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