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胸有成竹“春养肝”的那些年,你真的了解肝吗?

 贤吉

 前言 

我们都知道春季养肝,那大家真的了解肝吗?为什么要在春天养?一起来看看中医如何解读肝。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意思是说: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故称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跟自然界四季是相关联的,并称此为“天人合一”。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肝正好是这个特点,肝主生发,也是向上生长的一个过程,所以说春天跟肝是对应的。

春天阳气升腾,万物生发。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以顺应阳气自然生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除了肝气生发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肝其他的重要性。

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肝脏的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疏”即疏通畅达、舒展;“泄”即发泄、升泄。

“疏泄”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其曰“发生之纪,是谓启陈,主疏泄,苍气达。”

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首次明确地提出“司疏泄者,肝也。”以后历代医家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肝主疏泄的含义不断补充、修正,至清代的唐容川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至今仍十分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目前所说的“肝主疏泄”主要是指肝脏具有调畅气机、调节情志活动,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主司胆汁的分泌、排泄。

此外,“疏泄”还对肝脏的另一生理功能一一藏血,起着调节的作用。

所谓调畅气机就是调节、疏通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脏的特性是主动、主升。这正像树木向上生长, 其枝叶向外伸展一样,须畅达舒展,不能抑制。

如果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便可出现种种肝郁气滞的病理表现。

临床上对于心情郁闷、肝失疏泄者,往往施以“逍遥散”(主要是一些疏肝理气药)。对于怒动肝火者,又往往运用清泻肝火之法。

脾主运化,性主升清;胃主受纳,性主降浊,升降有度则消化功能正常。

脾气健升,胃自降浊。病理上可归结为肝失疏泄,脾不升清;升发太过,胃不降浊二个方面。治疗上就分别应以疏肝理气、健脾助运,和泻肝柔肝、和胃降浊的方法。

最后,再来谈一下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之间的联系,这对于把握肝脏的生理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清代医家叶天士指出:“肝脏体阴用阳。”可见肝脏以其所藏阴血,作为“体阴”的物质基础,即肝脏自身的物质特性是属阴的;同时肝脏又以疏达、调畅气机作为其“闶阳”的功能表现。即肝脏所表现出的功能具有“阳”的特性。

肝主疏泄,除了最直接影响脾胃消化,帮助脾胃疏通饮食外,还能疏泄周身气机,掌管情绪,条畅人的精神情志。古人把这种功能称之为“肝主条达”或“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所以为什么抑郁不开心的人,脾胃都好不到哪儿去,甚至抑郁的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胸肋部胀满?这在中医就叫“胸闷肋胀”,如果这胸胁有团气堵住,你就郁闷了。

肝肾同源

“肝肾同源”又名“乙癸同源”,主要是说明肝与肾二脏的密切关系。

在生理上,肝藏血,肾藏精。肾精可以化生肝血,肝血亦可以化生肾精,二者之间相互化生、滋养,故为“肝肾同源”,又称“精血同源”。

肝与肾二脏均内藏相火,推动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着各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共同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

另外,从肝与肾二脏的解剖部位来讲,同居下焦关系极为为密切,肾在五行中属水,肝属木,母子相生,水涵木荣。

由于肝与肾二脏在生理上的密切关系,因此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如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临床上常看到在耳鸣、腰酸等肾精不足诸症的基础上兼见目糊、眩晕失眠等肝血不足的症状。同理肝血不足也可以导致肾精亏损。

肝阴肝阳、肾阴肾阳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制约,维持着机体的阴阳平衡。若肾阴不足可导致肝失濡养、肝阳偏克,如眩晕、头痛头胀、急躁易怒等症状。

这种因肾水不足导致肝木偏亢的病证,习惯上称之为“水不涵木”。

相反,肝火太盛,阳气有余亦可伤及肾阴,导致肾阴不足,常见有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由于肝与肾二脏在生理上的密切关系,常常采取肝肾同治,肝肾兼顾的方法。

如在治疗肝肾阴亏、肝阳偏亢的病证时,除去采用平肝潜阳的方法外,还常常参入滋补肾水、涵养肝木的方法,达到以阴敛阳的目的。这就是肝肾同治原则中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方法一一滋水涵木法。

其他如对肝血不足者,在补养肝血的同时兼以填补肾精;对肾精不足者,在补肾益精的同时,兼以滋养肝血,其意也在于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再如,对肾阴不足、阴不制阳导致相火偏旺者,在滋补肾阴不足的同时, 常佐以补养肝之阴血,以期阴长而火自减。

这种补肝以补肾,补肾以补肝,养精以生血,养血以生精的治法,都是从以“肝肾同源”为出发点,治疗肝肾病证的具体方法。

肝与情志

一个人如果心情特别不好时,腋下就会老觉得有胀痛感,饭吃不香,觉睡不安,还会多梦。

这种感觉就是肝气郁结,气机就像齿轮在旋转一样,如果车轮子过不去就没法工作,身体就不舒服。

所以这时你如果懂得用疏肝解郁的思路,搞点逍遥散,或者玫瑰花、橘叶泡茶喝一喝,气机顺畅了,胸肋部闷紧的感觉就松开来了。

大家想,如果整天怒火攻心,做事情能舒服吗?问题出现的时候,不是生气能够解决的。如果生气能够解决,吵架能够摆平,那天底下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了。

正己才能化人,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家庭环境。当一个人开始自我反省,智慧就开始增长,家庭氛围就会渐渐好起来。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上讲,一个家庭如果成员之间有什么不快,需要早早道出来,“勿使隐忍以为无苦,过时不知,便为重病,遂成不救。”

就是说很多顽疾,直至不可救药,是因为家庭里对立矛盾太多,导致气场很乱,人很烦,气很郁,大家都在强忍着不满。

殊不知一口气憋在胸中,刚开始可能胸闷肋胀,后来就有可能发展为肝炎胃炎、乳腺增生、心肌炎。

如果再没有解开这郁结,炎症、增生进一步恶化就会变成包块肿瘤,最后日渐增大,堵塞经脉,身体败坏,良医束手。

所以自己心灵真正放开来,使气机不再打结郁结,这才是治根治本,所以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病也好了,家庭关系也和谐了。

用逍遥散治疗妇科疑难杂病,肝气郁结,有些效果好,有些效果一般,总结后发现不是辨证问题,也不是药材不道地,而是人们用药的同时没有自己调心。

那些顽固怪病,最后能够调整过来,活得有声有色的人,除了医生用好药外,必定还调整了心态。因此,生病的人要学会过一种不计较、不扭曲、不郁结的生活。

所以,不是说抑郁者不能治,只要是问题就有对应的治疗的思路和方案,抑郁者要身心并调。调身以汤药,调心以圣贤教育、传统文化来熏陶。

因此,养肝可不是简单吃点喝点就能养好的,调理情志,改善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调节人体脏腑机能,使人心胸开阔,情绪乐观,肝气顺达,气血调畅,强化肝的生理机能,才能达到防疾病保健康的目的。

国粹古中医

古中医的理论体系远在人类有科学之前就已确立,是一套遵循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经验医学,其理论体系只在中国存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输入古中医,排在第一位的当属著名中医李可先生,老先生经过半个世纪的苦苦搜求,并亲自主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

这本堪称“中医秘籍”的书,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已连续八年多,在“最畅销专业类书籍”里排名第一。

原书作者清末明初的中医学家彭子益,有“中医复兴之父”之称,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的第二位医中圣人。

所谓的古中医的圆运动学,是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的物质势力的圆运动之学也,大气的热有升浮降沉,人身的热亦如是。

五行者,是阴阳二气在整个升浮降沉中的五种物质(所谓行,即是运动之意);六气者,是风热暑湿燥寒,乃五行运动不圆,作用偏见之气。

李洪渊老师常讲:相生相克不是病,太过或不及才是病。这本书,整个讲的就是如何将出现偏见的人体自身的圆运动,时时调圆的办法。

如果把这本书比做一串世间罕有的珠宝项链,那么这一套思维方法,就是串起所有珠子的那根金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肝肾同源,两者是需要同时调理的,听听药师是怎么说的吧
百病从肝治(之三)
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授说:耳鸣很多人只知道...
步入更年期,心烦易躁总失眠?中医疏肝健脾,有效改善失眠难题
老祖宗的养肝护肾方:肝净,皮肤娇嫩;肾强,精力充沛!
肝肾同源,肝肾气亏易难起,中医肝肾同调,保卫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