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邪难祛,试试这个食疗方,祛湿利水,健脾补肺
现代人,谈“湿”色变,更有甚者,说“湿”为百病之源。更有“千寒易除,一湿难祛”的说法,中医还形象地将其比喻成“如油裹面”,难分难离。



外    湿,常由于大气中雾露雨湿过盛,或居处潮湿、涉水冒雨、衣湿裹身、长期水中作业等,在正气虚弱的情况下,湿邪侵犯人体导致疾病。

内    湿,多因脾胃功能失常而生,主要是由于过食生冷寒凉、肥甘厚味,或饮食不洁、饥饱失常、劳倦太过,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体内水湿滞留而形成。


外湿和内湿虽有区别,但在发病过程中,常常互相影响。外伤湿邪,内水液输布失常,脾阳被困,则湿从内生;而脾阳不振,阳气蒸发无力,也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而发病。

湿为重浊有形之邪,其形无定体。积而为水,聚而成饮,凝则为痰,化生百病,四肢百骸,脏腑经络,上下内外,无处不到。又常与风、寒、暑、燥、火相兼为患。六淫之中,伤人最广。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邪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运化功能,因而出现胃纳呆滞、脘腹痞闷胀痛、泄泻、浮肿、肥胖等。

湿为阴邪,具有冷、寒的特性。如果湿邪过盛,稽留于体内,会过度克伐人的阳气。此时,人会出现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的症状。

湿邪侵袭人体后,就会感觉到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若湿流下焦,则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甚至妇人带下粘稠腥秽等。《内经》说“因于湿,首如裹”就是这个道理。


湿重的典型特征




舌胖,舌边有齿印

肢懒、乏力

有口气

大便粘马桶

腹胀、小肚子肥大


3




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的功能障碍,痰饮水湿内生,即所谓“脾生湿”;水湿产生之后,又反过来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脾阳不振,称为“湿困脾”。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余的湿气运化出去。所以,祛湿的重点应该是健脾祛湿。因此,要祛除身体湿气,必先调补好“脾”!

山药薏米芡实粥



山药、薏米、芡实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三者煮粥,可以健脾益胃、补肾益精、祛湿利水,健脾补肺。


山药可补五脏,脾、肺、肾兼顾,益气养阴,又兼具涩敛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补中有清,以祛湿浊见长;芡实健脾补肾,止泻止遗,最具收敛固脱之能。


做法:先将三种原材料以1:1:1的比例,浸泡20分钟,加入适量大米,煮成粥即可。



郭小青,副主任医师,连续三届获“月犁传统中医奖”。中医临床40余年。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焕禄主任医师及中医外科名家石晶华主任医师。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外科,皮肤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如不孕不育,肿瘤放化疗后调养,尤其是使用中药治疗调养妇女肥胖,脾虚多湿,代谢障碍,高脂血症等疾病有独到的辨证和治疗手段,收效明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热不除,越补越毒!薏米巧搭配,胜过“灵芝草”,滋补又祛湿!
湿气重、百病生,湿气除、百病无,老中医的祛湿养生法
五行健脾散,不是药胜似药
不想湿气“缠身”,少吃三物,戒掉二习,夏季饮热茶,逼出湿毒
湿气缠身,百病生,难治愈?每天三分钟,轻松排出一身湿气!
谷雨将至:你的身体准备好迎接盛夏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