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按图索骥 | 上古天真论——美好的愿望(二)

以下文章来源于简蠹,作者一行爹

简蠹人无百年不死之人,所留在天地间可以增山岳之气、表五行之灵者,只此文章耳。——傅山

  简蠹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试图从中医经典探寻线索,在古籍中挖掘古人的思维宝藏,在临床加以验证,以写就好玩的中医文章。



术数与医学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汉书·艺文志》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六方面列入术数范围。,指方术;,指气数、数理。术数是古代人们想了解万物的一种手段,“数”是如何产生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对客观存在首先会有感官上多少的认识,抽象为“数”的概念,此过程便是人脑中从客观存在到抽象认识的过程;而对不同事物的归纳和总结,形成了不同“术”的“式盘”,比如我们的节气,比如我们的方位,这都是可以不断循环的事物,因此可以各用一个闭合的圆来模拟它们,这个圆上的不同位置代表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位,这便是简单的“式盘”,将它们归置为一个同心圆,时空就在一起了。

于是有了“数”,借助不同的“术”的“式盘”,人类就想探究这与时空相关的规律。

古代的医学将人体置于天人一体观的大概念下,因而用术数去探究人体也就顺理成章了。七、八,在后天八卦中分别代表了兑卦与艮卦,也对应的是少女、少男,而这七到七七、八到八八之数所对应的生理现象变化必然是经过长期观察而来,再借用术数去描述其规律(都经过了一个成长——盛极——衰减的过程)。

我在这里更注重探讨的是古人是如何思考,而不是术数为什么这样解释,因为术数的发展,导致它可以对很多现象都自圆其说,反而容易让人忽略了规律本身。

常人的不同时期生理变化与肾气息息相关,肾气衰则“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肾气盛则“天寿过度,气脉常通”并年老而有子(能生育);这里仅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后世的郑钦安将肾比作坎卦,并说“坎中一丝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就是说这里面藏了先天的种子——真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而坎卦正是对应了水,坎卦为二阴抱一阳之象,这中间的一阳来源于先天的乾卦(纯阳),将这个观点放于此处,对这一段描述作一个补充。

对应前面讲的“少欲”也可以做一个呼应,“欲”,朱丹溪比作相火,但在他的生命观和方法论里认为,这个火是让人折寿殒命的原因,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用药以清之泻之,与郑氏的观点有根本性的不同,在这点上我更倾向郑氏观点。(个人的临床治疗中也重视相火的作用)

“神”与“寿”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与天地同寿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人体寿命毕竟有尽时。但是从描述的境界,却比较符合中国古代隐士的特征,“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在道家里这是非常高的成就,因其守神而神不灭,因此按照道教的理论,肉身虽灭,而灵体不坏,所以能达到畅游天地的境界,因此道教将道士的离去称为“羽化”,就是脱离了肉身。但这毕竟是一种常人无法能想象的真人境界。

而稍逊一点的至人也能做到“淳德全道”、“积精全神”,也是保全了“神”,联系前文可以看到对于“神”这个东西,医家道家是多么重视,因此虽没有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高度,也可以“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

到了圣人的境界,就是在世俗中的磨练了,最后也只能做到“形体不敝,精神不散”的境界,但也比常人要好太多了。

贤人的境界让我想起了诸葛亮,虽然可以“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却也抵不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劳心劳力。结果七星灯还要被魏延给踢灭了。(一声叹息)

其实最后这里还是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能让大家重视“神”的作用,其实,虽然达不到寿敝天地的境界,但总可以活得自在些。《陋室铭》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如此。


… 完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精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③真至圣贤
上古天真论 第一篇 【原文】
独家秘籍逍遥派《回春术》破解千年奥秘,后世有缘可得。
上古天真论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译文
时牧先生禅解《黄帝内经上·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