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对《论大医精诚》的一点理解 ②

原创曾骞文创 请风停下来

不要怕&啊杰咯 莫西子诗 - 月光白得很

我对《论大医精诚》的一点理解 ②

 曾骞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孙思邈先生不但是个精英主义者,更是理想主义者。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里强调了大医治病,我的理解不是指那些有名有威的医生,而是指体量很大心量很大的医生,故名大医。有的事情不能那么狭隘地去看,其实但凡各行各业的“大者”,都虚怀若谷。

关于“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发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我觉得这段话十分有必要细解。学医的时候,不管西医中医,都要这些要求。西医会以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宣誓,中医则绕不开孙思邈的《论大医精诚》。目的都是在强调行业道德。但是呢,这些事情到了工作上,能做到的实在太少了,谁敢说自己真的全部做得到。很难。我甚至觉得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更接近一个凡人的状态,更接地气。大家有时一看到孙老师说的“大医”,心里就容易想到的是历代那些圣手。

大医其实就是体量比较大的医生。所以我会觉得,学医真不是人人可学,了解医学知识和真正的学医是两回事。人人都可以了解医学知识。但人人学医,这个世界其实会大乱。心量小的人不适合学医。我学医的时候,老师会摸每个人的鸠尾,摸到心下特别窄痞结很多的,老师就笑笑,他会先教这部分学生调养自己的办法而不是先学治病救人。我的老师这一做法,对我的启迪很大。在我有限的教学经验里,有些做法就是延续着我的启蒙老师。

体量心量大的人,做什么事情,神都很稳当。所以我们实在不必要太苛求自己了,看到大医就拿当下的自己去对比,历代圣手那是一个行业里的顶尖人物,能不能成为那样的人物,需要天赋、经历、天造地设、卓绝的毅力、丰富的学养等综合因素促成。普通的大家,我觉得让自己逐渐锤炼为一个心力心气不断增长的人就已经是个很好的目标。在这件事情上,我纠结过,所以才会觉得说,这件事情要细辨一下。

而关于所谓的“无欲无求”,这其实很容易自欺。造成内在的自我压抑。尤其在当今的商业社会更是如此。在古代,本就有句话,叫家无百亩不为良医。有的人学医行医,会因为家境所需,也要生活,行医为了钱,我觉得没什么。真正的现实是,你有无欲无求的资本的,就无欲无求地做好了,有生存压力的医生,见到病人别一开始就盯着病人的钱包算,就已经很高尚。同样一个病,有的医生收五十,有的收五百,很难讲收五百的那个医生是不对的。首先,治病是以疗效为前提。收五十的没效果,收五百的效果非常好。便宜收费的那个,再怎么说自己有医德,恐怕也没说服力。但收五十的效果比五百的超出很多,那就是为人和技术的问题,这样的人当然是弥足珍贵的。但我觉得不管学医行医好,或是病人患者,其实都不应该用一些死的教条标准来绑架医生,医生自己也是,不要过于教条地绑架自己。

收别人一百块,别人觉得值两百块,就是一种很成功的。

早年,我在成都那边有个同事,自己开诊,每次见他,都瘦骨嶙峋,憔悴。衣衫褴褛。他是专门做疼痛微创的,一天要做十几台。和太太两个人一起做。收费非常低。低到只有市价的十分之一。在给掉房租和生活花销后,小孩的学费都很紧张。我问他,你提高一些费用可否?他说不不不,我要积累功德,我们行医的人不应该计较钱。我说,可是你生活很困难。他真的身体很虚,总是手心出汗。眉头紧锁。后来他和我们坦承,感觉自己走入了一个怪圈。想着医生的行业是高尚的,应该低收费,可是发现自己生活以及身体越来越差,看起来做了很多善事却并没有好回报。他心里积有怨的。我和他说,医是以余力而助人呢,你是在透支而倾洒,看起来很伟大,其实走偏了。医,是为中道。很难想像一个人成天苦着自己,又硬头皮地所谓积累功德,除非是干得很快乐开心,否则做法就有问题。我这位同事是被自己设定的某种道德标准绑架了,所以苦。他也给我说,他其实对技术不太有信心,所以也不好意思多收。我想这才是问题的最关键点。

行医,首先要保证心量不受损。陷入在纠结里,心量心气最受损。最初行医的刚入行的人,经常会觉也睡不着,总是想病人究竟好了没有。往往遇到这些事情,病人后来反馈来的结果都是不尽人意的。这件事情很微妙,看起来有责任心,其实是心神不足的表现。按照孙先生的标准:“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样的念想完全不达标。真做到孙先生的这一条,病人来时也淡然,病人离去后也一样淡然。行医久了就会发现,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淡然中,病人的效果往往最好。

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真。

生活里,我们为对方做很多事情,看起来付出特别多,结果往往发现对方不开心。原因都因为不真。这一个问题,就很残忍了。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哪里不真了?你看情侣之间,买一堆礼物,安排一堆旅游,都是想着对方开心,给对方惊喜,结果吵架!医生给病人看病也有这些类似现象。其实只要是一个人出于“怕对方不好”,以此为动机去为对方做事,对方往往最后不会开心。不是出于“怕对方不好”,而是明白对方需求地真心提供所需,往往事情更顺利。我很难想像我那位曾经的同事,每天都是“怕”自己技术不好,而收得少干得累的日子是怎么煎熬过来的。

如果一个医生刚和太太闹完矛盾,心情正十分不爽,强行地压着自己“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像念咒语一样十遍,心情是否能平复,我觉得恐怕还不如想想自己老婆的好,她那么好,我和她吵架是不是很傻!想想自己可能因为情绪而引发医疗事故来的有效。

实在不行,按按角孙穴,按按膻中穴,解开气结。

孙老师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个标准,我觉得把它当作一个考试目标,而不是考试结果,用作一个练心法,倒是非常好的。每天反思一下,做到了吗,破功了吗,不行就继续练。当作练习法,比直接当作一个结果,要求自己达不到而罪该万死地纠结着憋着消耗心气要更好。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有的事情,真的得分环境分时局。医生有权利选择病人,病人有权利选择医生,双方是平等的。孙先生提出的这一条: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要求实在是太高了,甚至可以说是有宗教献身与奉爱意味。可以说是要求医生要拥抱一切痛苦!什么样的人有这个能力,那就是那些自身已经具备了化解痛苦渠道的人。孙思邈先生是个修行人,提出的这一要求是从修行人的角度出发。但现实里是,行医的人各自的承付能力与化解渠道及能力并不相同。生命法则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管不了的事情不能管!不要以为学了医就可以打败很多大魔头,我以为,行医的第一课,是要懂得服输!

在能力范围内的,当然要尽力去做,并且尽量以孙先生的标准来锻炼自己。但在心力覆盖范围之外的,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开心做这件事情,不开心去做,能量聚集不起来,误人误己。孙老师的这句话,大家一定要知道,已经不是在要求一个好医生的标准,而是近乎修道的标准!

可是做医生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修行人,这是现实。我想强调一点的是什么呢,这样的标准,把握得不好,就很容易令人变态。怎么说呢,一个人会容易陷入在要做好人的念想里。要做完人的妄想里。会把自己搞到神坛上下不来。走到这条路上,就真的偏掉了。有的人在外对别人特别好,回家就打老婆孩子,这样的人多吧,就是好人做得太累,回家发泄!

对于根本没有化解痛苦渠道的人而言,你要求上手,就像上帝一样对待病人,那只会变成一个假上帝。阿基里斯的表弟,偷偷代替阿基里斯去打仗,结果被赫克托尔戳死。战力根本不是阿基里斯水准,却装,当然就被干翻。所以仔细地分析孙先生的话,第一要求,出自真心就好,这个真心呢,不是说怕自己对别人不好而起的心,就比较接近真心。第二呢,要自然一点,难道不是吗,真正真心的时候啊,你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那个真心,而是纯粹自然地就做了。

所以我有时觉得孙老师的《论大医精诚》文字上很吓人。这些文字出于某些高度的慈爱之心,反而将一些浅显的道理掩盖起来了。我想啊,如果是跟在孙思邈先生身边,可能就能发现出他具体是如何操作这些准则的。文字毕竟不能讲出全部要义,心诀的东西要跟人。跟在他身边,他可能会嘱咐,这个事情你怎么做最合适啦!文字背后的思想以及相连到的操作技巧,往往才是精髓。

执于《论大医精诚》的文字表面,特别容易上神坛,特别容易变得虚伪,特别容易变得反而加固自我假大空,也可能会滑向一个堂吉诃德 式地天天去斗风车,这是我再次想说的。

做医生,很像吹气球。内部充满起来时,外部的自然饱满,覆盖面触及面自己变大。内部充满了,外部该动就动,该停就停。孙医生的标准,很好,但我们也要仔细思考,不落到口号与教条中。而是不断尝试和探索,如何结合自身,落地到实践里。

他那么苦口婆心,其实不就是在讲专注的力量吗。我们的专注如果给我们带来的是心力喜悦,那么就走对了,如果心力憔悴,不断添堵,就说明哪个步骤和环节出了问题。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苍生大医基本上都是与魔头对决的级别,有化魔的技术。《论大医精诚》往往给人一种读之则振奋,回到现实里则易茫然感。反此?反哪个此?就是反这段前面的那些内容,按照这个标准,遍地是含灵巨贼!可是世间善恶,往往不是新疆切糕一刀切的买卖标准地定义的。人率性一点更好,脑子里整天想着苍生大医与含灵巨贼,会活得太严肃了,世界虽然乱七八糟,但我们还是需要保持真心微笑,我觉得这一点就已经是最有力量的做法。活得太严肃,活在某些绝对的定义里,人也容易不真。

正是有贼人,才会有良人,有良医就会有庸医,有害人也有救护,这个世间是阴阳而存。要想成为体量大心量大的医生,起码要知道心的基本功能,对于粘附到不良信息时懂得自我调解,我们去过于地关心是否苍生大医还是含灵巨贼的问题,倒不如更多地关注自己心里那些智障,成为“大”医,需要水道渠成,变成含灵巨贼,也非一朝一夕,觉察自己每一步的心智障碍,走得踏实一些,少一些紧绷,有些东西自然水落石出。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吾之志也!这些确实是良志,可以培养出一个人的正气。

想想取熊胆,想想穿山甲,都很可怜。

真的能做到孙先生讲的这个志向,是非常人!这些话里,最有名的当属“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中药里有时会用到动物药,但传统的经方思想里,所用到的动物药也并不多,多是虫类,取其血肉之情,血肉有情,以脏补脏;血肉所生,系于脏腑。物从其类,中药在动物以及动物脏器类,以及生理器官与其代谢废物类、营巢卵孵类,都有应用。同源功近,故而用之。但这里确实涉及到一些伦理与礼。孙思邈先生的这些文字里,将贪取与正取做了一定鉴意,都是从上天有好生之德,医应惜命爱物的角度出发,这些观念与理念,永不过时。

如果一个医生,就是靠那些高价的珍稀动物药让患者物有所值,满足迎合消费者的高消费心理,以及为了给自己的高收费找内容找理由,而滥用、贪施高价动物药,很可耻!孙先生若在世,定当视其为含灵巨贼。

而关于对待那些不堪之状,诸如诸病丛苦丛生的恶物恶景,医者应怀恤心,这可以说是起码的职业素质好吧。而且,那些再脏的东西,其实不就本是生命的一部分吗,见得多,才更会懂得珍惜世间的美好。对于理想主义者而言,生命中历经的一切,都将为生命的宽度增加内容,心怀宇宙,踏雪迈山,蜷草而冥,也只会更为坚定自己曾经的那些理想,孙氏以游道之身而医迹寰宇,他带着他那一身理想主义的光辉,有时如山火,有时如星光,有时如烛光与油灯,照亮着病苦,有时也如甘露,他是大医,志如苍穹,心如纯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若愿普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
中医医德医风名言
大医精诚——是为苍生大医,是或含灵巨贼?
药王——孙思邈
【郁氏文化】 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之四: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文/平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