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汉字:弃

细说汉字:弃

汉典文化传播 今天

“弃捐无复道,努力加餐饭。”这个字就是“弃捐”的“弃”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子”(小孩)形,周围的三个点儿是初生婴儿身上残留的胎液,中间是“其”形(古簸箕形),最下部是左右两只手,表示用两手拿着簸箕把初生而死的婴儿抛弃掉的样子,这就是“弃”字的本义。这是个会意字。金文②当中的簸箕变得更复杂了,上部的倒“子”(小孩头朝下)以及下部左右两侧的双手还看得很清楚。小篆③也有点类似金文的样子。楷书④则发生了伪变,把下部的双手变成“木”了。这个字笔画太繁,后来简化为⑤“弃”了。
 
“弃”的本义为“抛弃”,如《韩非子》:“弃私家之事。”即抛开私事的意思。
 
我们在阅读古典文学及史籍时,经常会碰到“弃市”一词,若把“弃市”理解为“把东西扔到集市上”那可就错了。“弃市”是说在闹市上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意思是:有敢再读儒家的《诗经》《尚书》等经书的人,就要在闹市中处以死刑。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1 《甲文编》 189页。2 《中山》 27页。3 《包山》 58页。4、5 《说文》 83页。6 《睡甲》 57页。7、8 《甲金篆》 250页。
 
会意兼形声字。字本从
、从子置于“其” (“箕”之本字)上,“其”亦表声。周以后,“弃”字习从倒子形,所从之其或讹作
形,或有所省略,今字作“弃”。在古文献及古文字材料中,“弃”字可表抛弃、离开义。《说文》棄,捐也。中山王鼎
(吾)先考成王,
(早)弃群臣。” (我先父成王,早已离开了他的众臣子)古代“弃市”之刑罚,即处死刑而抛尸于野。《礼记·王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由抛弃义引申为废除义。《国语·周语上》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还可引申为忘记。《尔雅·释诂》忘也。《左传·昭公十三年》南蒯子仲之忧,其庸可弃乎? ” “弃”还可假为人名,指周的先祖后稷。(齐航福)
 
 ——李学勤《字源》

 04301A07 04302A8 甲詁3101 金詁519 戰典1201
捐也。从廾推
棄之、从㐬。㐬,逆子也。(詰利切)
古文棄。
籀文棄。

釋義:棄子。
釋形:甲骨文从廾捧箕棄子。散盤箕形訛變,子形已經倒做
(倒子)形。中山王
壺省箕形。秦文字睡虎地簡、西漢縱橫家書雖然箕形都已訛變,但是還很清楚地不作
形。西漢倉頡篇廾形訛變為近“木”形,東漢曹全碑則逕作“木”形,但是都明顯地不从“
曹全碑上从“㐬”,隸定當作“
”,與《說文》小篆同。
六書:會意。
 

——季旭昇《说文新证》

捐也。从
①推
棄之;从
,逆子也
②,古文棄。
,籀文棄。詰利切(qì)。
【譯文】棄,抛掉。由“
(gǒng)”(雙手)推着“
”去抛棄;又,从
(tū),
是迕逆之子。弃,古文棄字。
,籀文棄字。
【注釋】①从
句:《段注》:“
既以
會意,又加㐬(tū)以箸之。㐬者,不孝子,人所棄也。
”②弃:《段注》:“古文以竦手去屰子會意。
【參證】甲文作
,金文作
。李孝定《甲骨文集釋》:“字象納子
中棄之之形。古代傳説中常有棄嬰之記載。
文四 重二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




汉典:zdic.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语堂编制】《说文》部首及例字解总复习
古文字
〔人文〕小篆,中国汉字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田蕴章书法讲座【245-棄(弃)-简评《广艺舟双楫》(三)】
【書法】篆書書法簡介
野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