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辛、赵前林的「中医临证课」能学到些什么?

动静自在 李辛的空间 



今年3月,我们发布了李辛赵前林两位老师教授的「中医临证课」,逾1400位同学报名。近4个月的学习,这门课程已成为老师、同学和动静自在小伙伴的享受,每堂课都像是大家的约会日。

因着这样的感动和收获,我们决定开设「中医临证课」第二期,与新老同学相约,跟随两位老师深入体验中医的智慧,并学以致用。

关于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如何教及如何学,我们整理了与老师、教务组的一些问答,以便感兴趣的朋友了解这门课程。

 Questions 1
 这门「中医临证课」教什么内容?

 动静自在 

这是一门系统学习中医的课程,这个体系将培养同学们的五大能力——体能、功法、理路、实践、自调。
体能:体能锻炼贯穿课程的始终,老师会推荐一个运动的系列,同学每日运动打卡,锻炼体能;
功法:老师推荐八段锦和八部金刚,同学根据视频练习;
理路:理路是课程的主体部分,包括16次线上课程,及老师根据教学进度推荐的一系列阅读材料;
实践:实践是课程重要的一环,通过自我诊断、案例讨论、尝药、观察等,内化所学;

自调:自调是一边学习一边根据所学自我调理,四个月的时间,既是学习,也是自我的一次身心调理。


 李辛老师 

「中医临证课」里我们特别设置了体能和功法的训练。

这是因为如果体能不好,人的形气神的状态都会很差,意志力、思维力、情感的稳定性都不会高,这种状态会干扰学习和疗效,所以体能很重要。

关于练习功法,因为中医调整的是神和气,病人的病因(六淫七情)、气机神机、经络穴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为医生靠的是什么?靠的其实就是我们身心的感受能力。所以功法的练习也非常重要。

 Questions 2

为什么从第一堂课就开始案例教学?
为什么所教理路全部用案例分析来讲?

不是应先学和记理论,再学看病吗?

 李辛老师 

把理论和实践分开学习是一个误区。

我练过武术也喜欢打球,就用这个举例吧。如果你一上来就先把武术或打球的各种理论都学一遍,但是没有真正下场子,其实是不行的。

我在国外做了多年教学,面对的西方学生都是已经工作很多年的成年人,一多半学员的年纪跟我相仿甚至比我年长,如果一上来就跟他们讲中医理论或中医文化,西方人是没有兴趣的,你必须把理论落到实处。

我们现在的中医教学,往往把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与临证混在一起了。任何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时候,就像一家公司发展久了之后,它的条条框框、管理文件就会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够在实践中去用的东西,其实不全是从这一堆堆“文件”里面出来的。

这也将是「中医临证课」的教学方式和特点,就是讲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理论都是跟临证有关,而且都会通过网上和线下的案例,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摸到、感受到,这个很关键。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中医理论的形成,古人为了把自己的感受、经验告诉你,引导你一起来感受、学习。他是在实践中慢慢形成理论,并把这些体悟汇总起来,但这些理论、概念跟感受,跟真实的人、病、药,从来不能分离。

但现在很多人学中医是怎样呢?没有感受、没有好好的摸过、观察过人,没有尝过药、没有感受过经络、穴位的传导与虚实变化,对自己的身心也不熟悉,光学理论,在脑中进行书本型的逻辑推理,所以学了很多,记忆了很多中医知识,却无法统合到实际运用中。

这门「中医临证课」说简单也简单,因为概念很少,没有太多复杂的理论,我们所讲的概念,跟每一类能量状态或精神状态,跟药势、性味都是结合在一起的。

课程中,我们会带领同学从五个方面来提高:一是体能,要强健身体;二是功法,要练习功法,提高感受力;三是理路,就是学习和读书;四是实践,直接参与临床和案例讨论;五是自调,自我诊查与调理。

学那么多概念,不如从自己入手。先搞清楚自己的神是定的还是散的?是清晰的还是混乱的?先自查自己的形气神,是虚还是实,是寒还是热等等,给自己来个诊断和调理。学完这门课,其实就把自己调了一遍,只要认真,你肯定能学会,而且身心状态就会不一样。

 动静自在 

在「中医临证课」上两位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同学们自主思维、体会、实践的能力——同学们不是为了考试和学历而学习,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不是知识灌输型,而是能力导向型的。

这门「中医临证课」其实与商学院和国外大学的教学方式很像,用案例和讨论的方式来教和学。课前我们会先把案例发给同学们,让大家自己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然后老师才在课堂上讲解分析。这样对照之下,同学们学习更高效,也更容易看到自己的盲点。

中医是一门实战性的学科,需要学习者把理论融入具体的人、病、治疗方案中,学习要以实践为导向,我们并不想停留在中医文化的层面。

两位老师的教法是引导同学们主动思考和实践,而不是等着老师来灌输知识,这是成年人的学习方式。

除了老师教学外,还会建立学习小组,支持同学们线上和线下交流讨论。同学之间的陪伴、支持,是中医学习这条长远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环。二期班还将有五位专业的助教来支持同学学习,他们都是专业临床医生和已经在跟诊的资深学习者。

 Questions 3

课程里的本草学习为什么安排尝药?

 赵前林老师 

学习中医常见的情况是,尽管医理头头是道、条文滚瓜烂熟、方剂如数家珍、穴位倒背如流,但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概念上,而丢掉了最重要的——自己的真实感受。没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对药入于口、针施于身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全然无知,想要长期稳定的良好疗效,恐怕就真是奢求了。 

我至今仍记得第一次亲口喝到桂枝汤的感受。那时候我对学医的方向还非常迷茫,对《伤寒论》中桂枝汤条文的含义也懵懵懂懂,一边读《古典本草入门》,一边慢慢从外在症状的桎梏中往外爬。尝到醇厚药汤的瞬间,忽然明白了方剂的四气五味与厚薄,明白了为什么“酒客不与桂枝汤”,明白了方剂和病人格局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两年我尝了上百味药,有很多还反复尝过。不去尝药,是很难把书上的内容落实到自己的感受上的。不去尝药,也很难体会到每张方子所对应的气机格局,以及格局背后那么富有生命力的人——中药的四气五味,要与人体气机格局结合,才能化成最终的开阖之势。 

在临证课和读书会,我们都做了线上尝药的活动,也给临证课的同学拟了第一批尝药清单,供同学们体会、打卡、分享自己的感受。很多同学自发组织,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做“云尝药”,这样学药,既好玩,又有效,能够帮助大家很快从诊断部分进入方剂学习。 

我们对本草学习的要求,是通过尝药,体会药进入人体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单纯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药性和功效。未来,我们还会创造机会带大家尝中医的经典方剂,这样中医就不再是躺在书卷里那些冰冷晦涩的文字了,这样我们学习本草才会真正落地。 

艺术创作需要真情实感,本草学习当然更依赖切身体会,这个切身体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正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努力学习当然重要,但好玩,能够让我们在中医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Questions 4

什么是“临证”?

 李辛老师 

“临证”是一个传统的说法,有点像现代医学叫“临床”。“证”和“症”的不同,其实也体现了传统中医与民间疗法、现代医学不一样的地方。

以民间疗法为例,它的目标一般是解决症状。很多民间疗法效果很好,比如小孩子得了麦粒肿,在他耳朵尖上放血;肚子不舒服,灸一下足三里,受寒了喝点姜糖水,都能取得不错的疗效。这叫对“症”治疗。

临证的“证”与中医所说的“辨证论治”是同一个“证”。在传统中医里,它指的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形、气、神,病人的基本状态以及他整个生命活动的情况,比如饮食、睡眠、消化、大小便、出汗,还有病人显示的不适症状,综合了解之后产生一个对病情发展态势的认识,这就称为“证”。 

古人讲“用药如用兵”。有一种打法是哪里有问题就去打哪里,这样我们是被敌人(被症状)牵着走。

另一种打法是,我们看到了症状,但我们更多的是考虑这个人的基本状态,他的生命活动情况、转化能力、自愈能力、抗病能力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判断需不需要动手。

因为有些病人虽然有症状,有所谓的邪气,但我们不用动手,因为从整个局势来看,人体本身是能够把病症处理掉的。

一旦我们需要动手的时候,也不能只针对症状,而是要看人体在处理这些症状的时候,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帮它一把?如果是基本能量不够,下焦的元气、中焦的中气不足,我们支持它一下,它就会像一台机器一样,自己运转下去,疾病就治愈了。

假如人体能量挺足,但渠道不是很通畅,例如大便不通或者表面封闭没有汗,那我们帮它通便或发汗,但这个又不只是单纯的通便和发汗,背后其实是对于人体整个能量系统的认识。

发汗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汗,也不是驱邪,其本质是帮助人体的能量从中心向上、向外流通,而通便的作用是帮助人体的能量往下流通。

我们的治疗,其实是在处理一台能量的机器,当能量流动的方向变化之后,原来不通畅的大小便变得通畅了,不发汗的也能发汗了,在这个过程中,疾病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化和排除了。

 Questions 5

这门课会把学生培养到什么程度?

 李辛老师 

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把同学培养到能够临证的程度,而事实上中医的学习,只有这一个目的。

如果学了中医不能具备临证的能力,那学它干什么呢?可能学习之后的深度和疗效有高有低,但对于一个人的基本判断,应该有个大方向。虚还是实、是虚在中焦还是下焦,需要补还是泻、是开上焦还是开中焦,需要针还是灸,或者看到一个药方,起码知道对这个人合不合适,就都是临证的基础能力。

现在不少同学已经花了很多年时间,学了很多中医养生和中医文化,那可以由此再上一步,就是学习中医临证。并不是只有科班出身的人才能学。

但现在很多人过于追求枝节和细化的东西,缺少了对人的认知,缺少了对气机、病机、病势发展的认知。只有先抓住大方向,才可能在未来10年、20年里做到深入和细化,这也是我过去跟许多学生讲的,如果你一开始追求细的,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做细是要花很长时间的,可以慢慢来,但一开始的路子要对。

而且那个细并不是许多人想象的,理论细、思辨细就能细了,其实这是跟你个人的内在训练离不开的。你的感受有多细微,你对人、对病、对神、对药的感受有多细微,才能运用到多细微。


中医临证课

-报名方式-

01.线上课(16次)

学费:2480

二人同行:2080

★ 课程均是1.5小时/次,上课时间为授课日晚上的19:30-21:00;

★ 上课期间可以不限次数地回听,课程结束后延长2个月的复习时间,至2021年3月6日关闭;

★ 本课程为线上教学,是虚拟性产品,购买成功后不支持退订、退款。

02.临证研习营(线下3天)

在16次线上课程之外,李辛、赵前林两位老师还会开设线下研习营。研习营不单独招生,须报名线上课才能报研习营,研习营学费6000元。研习营席位有限,优先录取中医、健康行业从业者、有意向转行从事医疗工作者、愿意深入学习中医的同学。
03.报名缴费与咨询:

了解课程、报名缴费 长按二维码

缴费后请务必添加班主任微信

扫码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咨询

相关阅读  点击标题查看文章
  对话李辛 | 什么是中医临证
  对话李辛 | 中医临证训练的重点是什么
  对话李辛 | 学习中医的目的就是临证
  赵前林 | 学医的方向:从书回到人
  日月楼中日月长 | 「中医临证课」记事簿
  路上的人丨Qing:这是我的选择
  路上的人丨阿泽:一切刚刚开始
  李辛 | 临证课案例:观察大格局,不要忙着去治

关于 动静自在 点击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伤寒走到温病,一场误打误撞的旅程
32# 中药、方剂,先学谁?
李玉宾老师对于药象评述的精彩点滴
砭法的力量-学习李氏砭法心得
对《过用附子之害》一文的商榷:
涂老师的线上肿瘤专题课究竟讲了什么?为什么说是中医人最需要的医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