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厚睿老师讲稿~乌梅丸
        大家好,我们今天学习厥阴病。这里只选了三个代表性的方子,乌梅丸,白头翁汤,吴茱萸汤。
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偏阴虚寒证,阴虚寒,就是阳气虚寒的证。之所以叫半表半里,就是因为它处于不在表也不在里的中间夹缝当中,这个中间的夹缝就是一层膜,一层很窄的空隙,所以它会发生很多变数。气在里面运行不通畅的话,有的会郁而化热,但阳气不足,没有能力把这个气敷布于全身,全身也会冷。但是因为在局部流动不通,所以会憋出局部的热。
        厥阴病在伤寒论当中是阳气整体的虚弱,手脚冰凉或者全身怕冷,但是局部却有热,因为热的本性是往上冲的,所以多数上热下寒。而且夹缝当中的气的运行,是很急的,就像一条溪流河水,在很窄的地方一定会冲击得很厉害,所以是这样的上热下寒。上热下寒在生活当中很常见,不是所有的上热下寒、寒热错杂都属于厥阴病,只有属于这种夹缝当中的,攻冲的很猛烈的情况的寒热错杂才属于厥阴病。
         我们先学习第1个方子,乌梅丸,丸子做汤也行,做丸子也行。以乌梅为主要的,乌梅是三百枚,然后其他药作为次要的,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这个方用得非常广泛,首先它是属于一种攻冲的状态,就是攻击的,在气很堵塞的情况下,夹缝当中运行很猛烈的情况,它是往上攻冲。《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这个非常烦躁,没有安静的时候。“此为藏厥,非蛔厥也”,也可以用,这个方应用很广泛。          脏厥就是内脏的阳气虚衰,出现手脚冰凉,这是攻冲很厉害的一个特征,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那么蛔厥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这种人身上容易长蛔虫,是因为蛔虫喜欢这样的环境,也喜欢在小洞洞里面,就是我们说的一种夹缝当中的脏器和组织,跟这个蛔虫所成长的环境是有关系的,它在这里面也会随着人体的气往上冲,冲的时候闻到人的胃里面的上面的食物的味道,冲得很厉害,甚至会吐出来。这个人很烦躁,加上虫子在里面,再攻冲的话,他会更加烦躁。
         书上解读的这个厥阴病,是按照厥阴病的提纲来的,就是“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是说,有气往上冲,心中有热的症状。这种情况,按我刚才的理解是一样的,有冲的这种感觉,这是夹缝当中的,有热是上热,但是下是寒的,所以用寒凉药之后,就会腹泻不止。这种上热下寒的状态,也是属于前面说的攻冲的状态,它是夹缝当中才会有这种状态。
         这个方证的辨证要点:厥逆,烦躁,或腹痛时缓时作,或虚寒久利者。就是手脚冰凉,尤其是脚冷比手冷更严重,所以是下寒;烦躁是上面的烦躁,这上热下寒就出来了;腹痛呕吐时缓时作,腹痛是属于一种很剧烈的状态;或虚寒久利者,就是全身的手脚冰凉、怕冷,全身都怕冷,久利,就是长期的拉,拉的时候又比较着急,很厉害。乌梅丸的用法是,整个生命状态属于上热下寒,同时也有这种攻冲的状态,夹缝当中气冲的状态,才用这个方。也就是说不管他是什么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失眠、神经衰弱都可以用这个方,而不只局限于某一个西医,中医所说的病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万山讲《伤寒论》(厥阴少阳太阳是阳仪,研究伤寒离开五运六气是很难解释得通。)
第64 讲 厥阴上热下寒证(2)、厥热胜复证
方剂学 80 讲
伤寒论读书笔记《十五》
『祖传秘方』胆道蛔虫传世方乌梅汤
祖传秘方:胆道蛔虫传世方乌梅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