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伤科、眼科好用有效的法与方
原创书友投稿 中医书友会 今天

中医书友会第283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骨伤科治疗手法分析,眼出血的医案,眼科的一个好用方子,一起分享给您。编辑/千诚)

中医骨伤手法和小夹板固定,也蕴含哲学智慧?

作者/丁琼浩

中医骨伤是架构在中国哲学基础之上的,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哲学的重要学说之一,深深影响着每门学科。手法和小夹板固定是中医骨伤的特色,这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筋骨是一对阴阳合和的整体,手法是为了“拨乱反正”,小夹板就是用“人工筋骨”进行固定。这种简易的治疗手段背后充满着阴与阳的辩证。

筋主动、骨主静,筋为阳,骨为阴。阴阳是一家,筋骨本一体。筋连接、约束着骨,骨支撑着筋,筋束骨,骨张筋,筋强骨壮、筋柔骨正,正常生理状态下,筋骨合和、阴阳平衡。阳主阴从,比之筋骨,亦是筋主骨从。

突然遭遇外力扭挫、打击后,筋骨受损,严重者,骨断筋伤,两者的平衡被打破。如何恢复机体阴阳平衡,针灸、中药均可为之以纠偏,但对于骨断筋伤,力道远远不够,则需要更多的外力和外界能量,方能抚平。

其实,手法是一种“借来”外力。既然是来自外部的“暴力”所导致筋骨受损,那么采用手法复位的本质上就是把遭受外力后已经筋骨失衡的肢体,借助医者手法之“外力”将其“还原”,把力“还回去”,同时复原“筋骨”,恢复筋骨的平衡。换言之,手法就是就是“重走回头路”。

手法复位时,从微观看,在手法作用下肢体内部的骨借助其筋(西医称之为“软组织铰链”)的桥接作用辅助复位,纠正了骨折对位、对线。这也是筋骨一体观在手法复位中的体现。其后给予小夹板外固定以保护、维持“复位成果”。

小夹板固定的原理是利用夹板上的弹性扎带的约束力,对内部骨折予以向内的作用力,增加对骨干的纵向挤压,维持、固定骨折端的复位效果。同时肢体在功能锻炼时,其肌肉收缩、舒张活动产生一定内在动力,这种张力向外的反作用力,又作用到小夹板和扎带上,前后这两种力是相对平衡的。同时小夹板又把力集中在压垫上,这样形成的二点或多点的挤压杠杆作用,从而防止或矫正骨折的侧方移位、成角畸形等。

这其中,手法属动,属阳,小夹板固定技术属静,属阴,是一对阴阳组合;而小夹板固定装置中,小夹板和压垫,一硬一软,一阴一阳,也是一对阴阳组合;而小夹板和扎带,同样又是一个有韧性、刚性,一个有弹性和柔性,一阴一阳,还是一对阴阳组合。

某种意义上,小夹板就好似人体之骨,扎带好似人体之筋。从这点来说,我们使用的小夹板固定装置好比“天然人工筋骨”,用它来外固定复位后受损的筋骨,再合适不过。用小夹板营造出来的阴阳之象来固定、恢复病损肢体的筋骨阴阳之象。两者内外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小宇宙”。

从解剖上,筋骨是一对动静结合的整体。而在治疗过程中,小夹板和扎带如同筋和骨一样,是一对“有形”的动静结合;而固定后患者肢体的主动功能锻炼与相对静止休息又形成一对“无形”的动静结合。如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一样,小夹板固定治疗的动静结合之中亦复有动静结合。这其中的哲学智慧,是前人宝贵的经验结晶,值得思考和琢磨,更值得好好传承和发扬。


眼出血案例二则 

作者/王孔波

病案一

女,78岁,植物人状态多年,问诊时间5月30日。主诉:低热伴双眼充血、肿胀、流泪1天。

家属告知问诊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充血、眼睑水肿、流泪,体温37.4℃,精神不振,日常大便干燥,脚凉,让病人家属数了脉搏:74次/分。舌苔缺,病人不能配合拍照。

分析:

①双眼充血,止血、促进瘀血吸收为第一要务,兼大便干燥,泻心汤对其证。

②患者低热,但脉搏只有74次/分,为相对迟脉,为虚寒证表现。

③精神不振,脚凉,眼睑水肿,流眼泪,为阳虚水泛之证,选方真武汤。

④病人植物人状态,多年卧床,久病必虚、必瘀,以四物汤养血去瘀。

选方:真武汤、泻心汤、四物汤,1剂。

次日微信反馈,药后热退,精神状态恢复正常,流泪消失,眼睛充血、水肿减轻。

效不更方,继予1剂,微信反馈药后排下大量咖啡色、深绿色臭便,眼睛诸症状消失。遂停药。

病案二

一天,朋友(中医师)发微信说,在家为其母亲针灸,因下针过深,导致左眼白睛水肿充血,询问处理方法。因当日忙于诊疗,未详细询问病情,让其急抓三黄泻心汤(大黄6g、黄连6g、黄芩6g),开水浸泡,凉服。

3天后微信反馈出血没有减轻,左眼充血更加严重。仔细询问病情,得知患者日常怕冷怕风,容易疲劳乏力,手脚易冷,颈椎发硬,大便不成型,小便频,量不多,眼皮肿。舌体大,苔白腻,脉沉缓(脉象是朋友提供)。另外,朋友做了腹诊,最明显就是腹股沟有压痛。

方证分析:

①便溏,尿不利,疲劳,怕冷,手脚凉,眼皮肿,脉沉缓,脾肾阳虚,兼有水饮,选方真武汤。

②眼底出血,血不循经,治应活血去瘀,结合双侧腹股沟有压痛,从腹诊角度,四物汤常于此处出现压痛。故选方四物汤。

遂调整处方为真武汤合四物汤,5剂。

组方:茯苓15g、白术12g、生姜10g、赤芍10g、制附子10(先煎30分钟)g、当归10g、熟地10g、川芎10g。

5剂后微信反馈,左眼充血仅剩一点,其余诸症皆有明显改善。原方继服此方3剂,眼疾痊愈。


治眼好方:柴四菊花汤

作者/王彦权

小柴胡汤合四物汤(生地易熟地)加菊花,我简称它为柴四菊花汤,临床对肝火旺、肝血虚型眼疾,疗效确切。

《伤寒论》少阳病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明确指出,少阳病会出现“目眩”,脏腑学说又讲:“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故少阳郁热及肝血不足、眼睛失濡常可导致眼疾,其表现为眼干、眼涩、眼红或眼疼、视物昏花等,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之主方,四物汤为养肝血之良剂,菊花为清肝明目之要药,并可引药达眼,故三者合用,“治眼疾”效佳。

使用注意,此方对应的是肝火旺、肝血不足的眼病,故小柴胡汤中的生姜,其性辛散宜减去,因惧黄芩、菊花、生地、白芍,过凉伤胃,反佐小量干姜,四物汤中熟地偏热,用生地替代更好,有养阴清热作用。另外,我临床观察,此方对眼周带状疱疹引起的视物不清、眼红、目疼,因病机相同,疗效也很好。

下面分享一案:今日复诊一病人,是一中学女生,七日前来诊,眼干眼涩,视物不清,眼有睁不动感,已数月,伴见头沉,大便不利,月经量少,舌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党参12g,甘草12g,干姜3g,当归10g,白芍15g,生地15g,川芎10g,菊花5g,大黄5g,大枣6枚。

疗效:服上方七剂,病人今日反映,眼睛干涩、视物不清已愈,疗效甚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骨伤科成就-文献专著-网大夫
中医正骨疗法
中医骨伤理筋手法
防治骨伤:听听中医的声音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药名著之《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