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秋分,昼夜均,寒暑平,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今天

QIUFEN

今天,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十六个节气——秋分,也是月份最后的一个节气。

白天和黑夜在这一日达到平衡,阴阳相伴,昼夜均而寒暑平,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五运六气·五之气

五之气(秋分至小雪前,即9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主客气都是阳明燥金,气候“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天气提前变冷,阳气内敛过快,体弱而自恰能力差者,要注意寒气将湿热之邪郁闭于内,而生带状疱疹类疾。

中医上,特别讲究“两分两至”,其中秋分就是“两分”之一;在这个节气前后,特别要关照好自己,因为这个节气前后,很容易“出事儿”。

那么我们要如何呵护好自己呢?

1、“秋冻”不可太任性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还是不能过分任性。秋分时节,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加大,人也容易生病,保暖工作也应开始注重起来,所以添衣保暖是健康要领。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胃病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短裤应换成过膝的裙、裤,保护膝盖不受凉;睡前用热水泡脚不仅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疲劳、改善睡眠。

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2、“防燥”措施大不同

燥是秋季的主气,古来就有“燥令伤肺”的说法,说的是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分养生重点仍是:养肺。

虽然大家都知道“秋燥”,但秋分时期的"燥"不同于白露时期的"燥"。白露的"燥"是"温燥",而秋分的"燥"是凉燥。

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同时,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3、进补亦不可盲目

秋分后阳弱于阴,天气明显变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在秋分节气的养生中要注重对肺脾肾三脏养护,适当选用一些中草药煎服也是很有效的办法。

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

4、起居心情做调整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秋分之后,睡眠时间应逐渐调整,提前一小时,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保健穴位推荐

太白穴

位置:足部,在第一跖趾关节后缘

功能:调理脾胃功能


合谷穴

位置: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能:调理肠胃、宽胸理气


天突穴

位置:颈部前面,两锁骨内侧、胸骨柄上缘的凹陷处

功能:养阴生津、润肺化痰

告别秋燥 好物推荐

秋梨膏也叫雪梨膏,是以精选之秋梨(或鸭梨、雪花梨)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止咳、祛痰、生津、润肺药物,如生地、葛根、萝卜、麦冬、藕节、姜汁、贝母、蜂蜜等药食同源之原材料,精心熬制而成的药膳饮品。

平心堂秘制秋梨膏精选红肖梨,配以止咳、祛痰、生津、润肺食材,如蜂蜜、萝卜等,并加入经典药方,反复提取,熬制成膏,亦食亦药,可以养阴润肺、止咳利咽、消积化食。是养阴润肺的最佳选择。

藿香荷叶五叶茶代茶饮,主要组成:藿香叶、佩兰叶、荷叶等。

出处:根据清代薛生白《湿热病篇》由平心堂中医专家组根据五运六气及现代人的体质,精心划裁拟方。

服用方法:每日一包,放置杯子内,热水冲泡代茶饮,儿童服用可加适量平心堂特制秋梨膏几滴,直到冲泡味淡为止。

作用:此方可辟疫、化湿、解毒、宣肺、化痰、中和平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秋分,阳气退敛,阴渐主事,谨防外邪!秋分不养,一年白忙!
秋分至,昼夜均而寒暑平,养生防凉燥
节气养生|今日秋分,昼夜均,寒暑平
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到了
白露节气养生 ▏泽正健康
秋分养生二字秘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