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据说,这是人生头等大事
思想精髓 昨天




“国庆”长假进入第四天,你回家了吗?

有个“世纪难题”,今天,打算吃点什么呢?

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吃·有仪式

 
中国人的饮食千种姿态,但最有烟火气的吃食,往往都带有仪式感,绝非糊弄了事。
 
就如梁实秋,在那战乱年代里,他身居陋室,却搭了个雅舍。他身体单薄,却无视盘旋敌机,猖獗虫鼠。物质匮乏,却吃得有滋有味。
 

开春吃春饼,随后黄花鱼上市,紧接着大头鱼也来了,恰巧这时候后院花椒树发芽,正好掐下来烹鱼。鱼季过后,青蛤当令。紫藤花开,吃藤萝饼,玫瑰花开,吃玫瑰饼;还有枣泥大花糕。

到了夏季,“老鸡头才上河哟”,紧接着是菱角、莲蓬、藕、豌豆糕、驴打滚、艾窝窝,一起出现。席上常见水晶肘,坊间唱卖烧羊肉,这时候嫩黄瓜、新蒜头应时而系。

秋风一起,先闻到糖炒栗子的气味,然后就是炰烤涮羊肉,还有七尖八团的大螃蟹。

过年前后,食物的丰盛就更不必细说。

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馋非罪,反而是胃口好、健康的现象,比食而不知其味要好得多。
--梁实秋《馋》--

无论生活过得多起伏,也要吃得心安。
 
无论身处何种境地,虔诚地对待每一份食物,总能从中寻回对生活的热枕。



吃·有相伴
 
人类组织家庭,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合理地生产和分配食物。正是这些人间烟火,让家庭组织更加紧密。
 

家跟房子不同,家是要有气味的。我一直有一个嗅觉上的快乐,是母亲今天她正在切蒜,我就知道今天晚上会吃什么,可能是那个蒜泥白肉,她一直在切,蒜的味道就过来了。我在做功课的时候,是母亲在厨房的气味陪伴我。

母亲前几年高龄过世的时候,我觉得好多气味包围在我身边,我觉得她没有走,因为那个气味一直陪伴我长大。

我感谢这些气味,它告诉我生命是值得感谢的,因为有人为你把蒜泥切得这么细,有人为了你吃的螃蟹,切这么细的姜丝蘸醋,我觉得那里面是真正对人的关心。
--蒋勋《家应该是有气味的地方》--

厨房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家的温度。那方寸之间调和着人间五味,热闹而温馨。
 
深情厚爱都藏进一粥一饭、一丝一缕,一生一世细水长流。

 

吃·有乡情

无论走到多远,家乡的味道,始终熟悉而顽固。
 
它在我们舌尖上打下的深刻烙印,常常牵绊起记忆深处的故乡。
 

随着萧瑟秋风,凛冽寒冬的来临,北京街头正是冰糖葫芦上市之时了。

这种卖糖葫芦儿的吆喝,在庙会上,在戏园子门口,在前门外各家栈房、旅店中,时时会听到,清脆响亮,抑扬动听。

拿起这些山里红,遍体都被晶莹的糖衣包着,透明耀眼,十分引人,这就是新蘸得的冰糖葫芦。一些带水分的,吃起来又甜、又脆、又凉,真是别有风味。

冰糖葫芦是冬令食品,夏天不吃,也无法做。《燕京岁时记》在十月中记京师食品时,记到冰糖葫芦,并云:"甜脆而凉,冬仪食之,颇能去煤炭之气。"
--邓云乡《云乡话食》--

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句朴素而真诚的:“回家吃饭”。
 


吃·有修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苏轼的一生,遭遇三次贬谪,黄州、惠州、儋州,都是当时的不毛之地,处江湖之远,生活艰苦。
 
而才子的一双妙手,文能提笔武能做菜,发明了以“东坡”命名的系列美食。一道“东坡肉”,味香而色美,与诗作一起传为美谈。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净洗铛,少着水,柴火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轼《猪肉颂》--

吃得不亦乐乎,活得,也始终酣畅淋漓。
 
煎炒炸煮即千锤百炼,酸甜苦辣就是百味人生,所以写出了人生有味是清欢,也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你饿不饿?要不我给你煮碗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人间烟火品百味人生
最美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散文:一半烟火一半诗,半是红尘半是仙
走在自己喜欢的路上
愿人间烟火处,处处平安
赏读 | 双脚所踏皆是生活,月光所照皆是思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