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话节气 | 2020年为什么既闰年又闰月

今天是公历2020年2月29日

是一个四年一见的日子

众所周知,通行公历中每四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的二月29天,比平年要多一天——这是为了弥补人为规定历法中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产生的时间差。

计算闰年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用年份除以4,得到了整数而没有余数的话,这一年便是公历里的闰年了。

其实,我国传统历法里也有“闰年”。现在,我们通常把农历中带有闰月的年份称为闰年了。

那么传统历法中的闰月

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要从历法的起源开始说起。

我国历法最初来源于人们对月亮的观察。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会出现一个朔望月


所谓朔望月包括朔月望月

朔月是月球的暗面完全对着地球的那一天。这一天,肉眼在夜空中看不到月亮。

望月则是月球亮面完全对着地球的那天,也就是月圆之的夜晚。这一晚,天上月亮圆满如同玉盘冰轮,皎洁无比。

朔望记录着月亮的变化,而当月亮走过十二个朔望时,一年也就过去了。


因此,传统历法往往以初一为“朔”,初一的晚上看不到月亮。以十五为“望”,十五晚上的月亮便是最明亮的。十二个朔望走下来,差不多要355天左右,这样有了一年的十二个月份

怎样才能让历法与地球

公转也契合起来呢?

我们的祖先除去观察月亮,制定“太阴历”(也就是我们说的阴历)外,还制定了另一套“历法”,就是我们平日里常说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外绕太阳运转而制定的,由二十四个节气构成。在这些节气中,分为十二个节气十二个中气

一般一个月内有一个节气一个中气,比如立春是节气,后面的雨水就是个中气。

在日常生活中,节气是与农历相结合的。农历的每个月必须对应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一个中气

如果一个月的节气在月初中气却落在了下一个月,那就必须置一个闰月,使得这个月同时拥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

这样一来,历法就更为方便了。它对指导人们进行劳动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民从古至今,创造了无数灿烂的文明成果,也与这套高效的历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由此看来,闰月对古人来说十分重要。在《易经》这部高度凝结了先民智慧的书中,也有着闰月的影子。《易经·系辞》中有一段描写,就表达了先民对闰月的看重之情。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系辞传》,《易经》“十翼”之首,传说中为孔子所做。《系辞传》,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认为相反事物的“相幸”、“相荡”、“相推”、“相感”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是万物化生的源泉。

其中提出“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宇宙衍生观。认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即事物必须经过变革才有前途。但同时也承认“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永恒性。

《系辞传》还阐释八卦来源、占筮方法、圣人四道、乾坤德性和功用、九卦的含义等等。文中以“蓍求卦法”成为象数学的重要依据,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易经》主题的一篇传。

这段文字被后世认为是先民“以蓍求卦法”的具体操作。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大衍筮法”

用五十跟蓍策表示占筮之数,其中一根虚置不用,实用的只有四十九根。把四十九根蓍策任意分成两堆象征天地两仪,从中取一策挂在左手小指间象征天地人三才,每束四策揲(shé)算以象征四时,把右边那份揲算剩余的蓍策归附夹勒在左手无名指间以象征闰月,五年在出现闰月,于是把左边那份揲算剩余的蓍策夹勒在左手中指间,而后别起一卦反复揲算。

天的数字象征有一、三、五、七、九等五个奇数,地的数字象征有二、四、六、八、十等五个偶数。五个天数相加为二十五,五个地数相加为三十,合起来五十五。这就是《易》的变化可以体现阴阳鬼神的道理了。

“大衍筮法”是《易经》中记录的卜筮方法,最能体现上古时期人们用《易》进行卜筮的方式方法。祖先用《易经》讲述人作为三才之一,以己度天地,从而与天地相通。由此有了卜筮的可能性。

天地自然间,无论两仪,三才,四时,闰月,都是自然变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这些元素,人才可以与天地通,才可以趋吉避凶,在这苍茫大地间挺立起自身特有的生命价值。

闰月,调节了历法,也作为一个补漏的参数印在中华先民的脑海中。我们在先民留下的智慧和宝藏中继承发扬,才能走的更远,走出自己的风采来。



虽然大衍筮法留下的卜筮案例也非常精准,但它操作过程繁琐,复杂,容易出错。很多后人虽然想尝试,却苦于步骤麻烦而放弃。

不过这个问题不用愁,中观国学新讲师北川老师,多年读易卜筮,以清新凝练的视角,优化大衍筮法。让卜筮变得有趣简明,轻轻松松尝试最“易经”的预测方法。



作者:清许

编辑:亦欢

审稿:亦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历与农历的来龙去脉
常说的“十九年七闰法”是怎么回事呢?
阴阳历
今年为什么会有闰六月呢?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阴阳合历 农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