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钓抬竿时机的把握,增加鱼获只需掌握这几点!
操作一线到底的传统钓法时,抬竿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钓组的配置、调标、选饵、选钓点等环节的成败,全在最后这一“抬”上。所以,我们对此应加以重视和研究。那么,怎样才能将抬竿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掌握两个方面技术:一是熟读标相,二是全面了解影响抬竿早与迟的因素。
一、标相与鱼吃钩的状态
大图模式
(一)浮标点动后送标
这种标相是钓鲫鱼最常见的标相。我们通过观察鱼缸中的鱼可以看到,鲫鱼在索饵的时候,一般是头朝下,尾朝上,它觅食的初期先是反复吸吐,试探饵料,看是否有危险,是否对胃口,这时浮标动作往往是多次点动,只有鱼感到满意、放心后,才会将饵料吸进嘴里,并开始抬头,使身体平衡,这时浮标就开始上送。至于上送得快与慢,这跟鱼的个体大小有关,个体较大的,送标的速度较慢;个体较小的,送标速度较快。
(二)浮标点动后沉标
出现下沉的标相,即黑标,多由下面几种情况造成:
1.鱼群密度大,发生抢食的时候,鱼在抢到饵料后快速逃离而来不及送标。
2.个体较大,水位太浅(30厘米以下),造成水面光线较强,鱼吃钩后多数是拉黑标。
3.鱼种的不同。鲤鱼、鲇鱼、黄颡鱼、黑鱼吃钩后,浮标多为黑标。以上两种标相是传统钓最常见的标相。
大图模式
(三)较长时间频繁点动
这种标相出现的几率较少,有时是因为鲫鱼处于吃饵品尝阶段,或吃钩后由于铅坠太重,鱼抬头困难,但又舍不得吐钩,特别是钩上挂的是蚯蚓等耐咀嚼的饵料时,会出现浮标频繁点动,既不送标也不拉黑标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标相,钓者宜马上抬竿,延误久了钩尖会露出,鱼便会停止觅食。有时鲤鱼吃钩也会形成这种标相。
我们若能熟读标相,根据标相判断出鱼吃钩的不同阶段,抬竿时就能做到心知肚明。不过,仅凭标相决定抬竿还不够,因为抬竿的早与迟除了熟读标相外,还要参考很多其他因素。
二、影响抬竿早迟的几个因素
(一)水体深与浅的影响我们知道,鱼类在吃钩的时候,线组传递讯号的快慢与水的深度有关。水越深,线组传递讯号所需时间就越长,水越浅,线组传递讯号所需时间就越短;同样的标相,在浅水中和在深水中所反映的鱼的吃口状态是不同的。例如:同样反映为送2粒标,在4米左右的水域里,当你发现送了2粒标再抬竿,鱼可能已经吐钩,而在1米左右深的钓点,看到送2粒标就抬竿,鱼可能还没将饵料吸入嘴里。所以,钓浅水时抬竿要略迟,钓深水时抬竿要略早。
大图模式
(二)饵料大与小的影响假设鱼的个体是一定的,那么饵料越小,鱼入口越轻松,饵料越大,入口越困难。例如:在同等深度的水体里,用半根蚯蚓钓和用整根蚯蚓钓,抬竿时机是不同的。若用半根蚯蚓,鱼会较轻松地入口,当七星标送出两粒时,抬竿上钩率较高,若用整根蚯蚓,当七星标送出两粒时,鱼可能只含到蚯蚓头,并没有将钩吃进嘴里,此时抬竿,跑鱼的几率相对较大。所以,饵料越小(细、短),抬竿应越早,饵料越大(粗、长),抬竿就该越迟。
大图模式
(三)饵料软与硬的影响
我们通过给鱼缸里的金鱼喂食可以看出,同样用半个米粒大小的饵料,若用柔软的熟饭粒喂它,它几乎一口就吃掉了,而用生大米喂它,它要吞吞吐吐很多次才能吃掉。所以,我们在用软饵施钓时,一旦发现已开始送标或黑标,就要及时抬竿;相反地,如果你的饵料较硬,抬竿就应略迟一点,以减少脱钩跑鱼的几率。
(四)水质肥与瘦的影响
水质有肥瘦之分,肥水里的鱼,由于处于天然饵料丰富的环境中,终日饱食无忧,吃钩时吞吞吐吐,吃钩速度也很慢。所以,钓肥水鱼时,抬竿时机应该略迟一点。而在野外的瘦水水域里,天然饵料匮乏,鱼的饥饿程度较高,鱼吃钩相对较干脆。所以,钓者在钓瘦水鱼时,一旦看到送标或黑标,就应尽快抬竿。
大图模式
(五)铅坠轻重的影响
鱼在含住饵料抬头后,首先要带动铅坠,如果浮标调得迟钝,鱼拉动铅坠相对费劲,就会吐钩。在这种情况下,钓者一旦发现有轻微送标或黑标,就要及时抬竿,迟了鱼就会吐钩而逃。反之,如果浮标调得很灵敏,那么浮标刚开始轻微上送时,鱼其实还没有将饵料完全吸入嘴里,这时抬竿就很容易跑鱼。所以,铅坠大时抬竿要略早,铅坠小时抬竿就要略迟一些。
(六)子线长与短的影响
子线的长短(鱼钩到铅坠的距离)也影响着抬竿的早与迟。子线越短,灵敏度越高,反之则越迟钝。当鱼将饵料含入口后,抬头的时候便要牵动铅坠,子线如果留得很短,鱼刚轻微吃钩,浮标就会有反应;鱼刚抬头,浮标就会出现送标动作,但实际上,此时鱼尚未把钩饵吃深,抬竿十有八九会脱钩跑鱼。如果子线留得长,鱼轻微吃钩时,浮标一般不会变化,只有当鱼将饵料吸入嘴里较深,并且头抬得较高时,才会出现送标动作。由此可见,子线短时,抬竿应略迟一点,子线长时,抬竿应该略早一点。
大图模式
(七)温度高与低的影响
高温季节鱼的吃钩动作要远大于低温季节鱼吃钩的动作。因此,在不同的季节,同样的标相所代表的鱼的吃钩程度是不同的。比如在冬季,鱼的吃钩动作轻,开口小,鱼即使已经将饵料吸入嘴里,所产生的送标、拉标动作也很微弱,此时若用台钓立标,一般只会出现一道黑线上下的变化;如果非要等浮标上送或下顿得明显一些才抬竿,鱼很可能已经吐钩离开了。而在高温季节,鱼吃钩的动作相对较大,钓者在浮标刚出现轻微的上送或下顿动作时就抬竿,则大多以跑鱼告终。
大图模式
抬竿时机的把握是一项技术,钓手一要知识全面,二要反应敏捷;既要能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分析、随机应变,又须在瞬间作出抉择,这就要求钓者要常学常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判定准确、手随心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蘸粉钓鱼和蚯蚓钓鱼问题的讨论
20种漂像告诉你刺鱼时机(钓鲫鱼)
看浮漂信号,掌握最佳的提竿时机
钓鱼技巧:鲫鱼吃钩的漂相,掌握提竿时机
20种鲫鱼漂相,懂10种的是老钓友,全都懂的是钓鱼专家
浮漂语言(提竿时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