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简介:李艳(1976- ),女,山东临沂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与学位处副处长;马陆亭(1963- ),男,河南新乡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博士生导师;赵世奎(1974- ),男,山东潍坊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191

  内容提要: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是博士生培养的最重要环节,文章对某“985”高校近三年来1716篇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综合评价和分指标中的“创新性成果”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进而从博士生个体特征和培养方式的视角,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要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比对创新性成果的影响更显著。从个体特征而言,性别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并不显著,年龄越小、本科毕业于“985”高校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论文质量高。从培养方式而言,录取类别、选拔方式、学习方式、学习年限、论文类型对论文质量的影响都比较显著,非定向、硕博连读、全脱产学习、学习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论文质量最高。

  关 键 词:博士学位论文 质量评价 创新性成果

  博士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看做一种战略资源,当今社会对博士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1]。那么,如何评价博士质量、分析博士质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博士质量的衡量维度和相关指标上存在着许多争议和研究上的困难,但从全球来看,博士质量中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指标是博士在获得博士学位时的质量[2]。而获得博士学位时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即博士学位论文,它是衡量博士生能否毕业、能否授予学位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博士生学习阶段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本文的研究即聚焦于博士学位论文。

  著名的文献计量学专家安东尼·拉昌(Anthony FJ van Raan)指出,在评价研究质量时,应当以同行评价为主[3]。纵观全球博士生教育,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是评价、监控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和手段,我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以及各高校的学位授予实施细则都对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规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评阅和答辩结果是不是都是可信、有效的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大卫·亚历山大(David Alexander)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客座教授伊恩·戴维斯(Ian Davis)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官网2014年2月20日刊登的文章《博士生导师是否达标?》中表示,过去几年他们参加了16场博士论文答辩,他们认为不少论文理论上都不应该通过,仍需进行大量的补充工作或返工重写。但事实上,“虽然我们掌握了否决权,但行政管理、答辩流程、社会压力迫使我们无法行使它”[4]。本文作者在从事学位管理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中,也发现目前国内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往往流于形式,只要能进入答辩程序,没有一例不通过。

  因此,我们认为,博士学位论文的同行评阅结果代表了学位论文质量。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某“985”高校2011-2013年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博士学位学术论文同行评阅结果进行定量统计分析,进而从生源状况与培养方式的视角进一步探究哪些因素影响了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以期为我们探索博士生教育改革和博士学位管理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一、研究方法

  1.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国内某“985”高校近三年博士学位获得者的1716篇学位论文作为研究样本,有关原始数据均来源于该校“研究生教育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所需数据全部是完整、有效的。1716篇论文涉及工、理、管理3个学科门类,分别占84.2%、3.6%和12.2%。

  每篇论文均经过5名专家评阅。专家除了要对论文写出详细评语,并对论文给出特优、优、良、中、差的综合评价外,还要对论文的创新性成果(指标1)、论文的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指标2)、论文工作反映出申请者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情况(指标3)、论文工作的严谨性及写作水平(指标4)等四项分指标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作出定性评价。本文将综合评价和四项分指标的定性评价进行量化,定义特优为5分,优为4分,良为3分,中为2分,差为1分。每篇博士学位论文5位评阅专家给的成绩之和除以评阅专家人数即为该论文的评阅结果。

  2.变量义和统计方法

  本文的因变量为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结果,解释变量为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各种因素,本文重点考察个体特征和培养方式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个体特征指性别、年龄、本科毕业院校,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年龄选取了获得博士学位时的年龄为标准:年龄=获得博士学位年份-出生年份,分为24—29岁,30—34岁,35—40岁,40岁以上等四个年龄段;本科毕业院校是博士生培养的起点,分为“985”高校、“211”高校、其他院校。培养方式包括录取类别(定向、非定向、委培培养、自筹经费)、选拔方式(普通招考、直接攻博、提前攻博、硕博连读)、学习方式(脱产、半脱产、全脱产)、学习年限(从3年的基本学制、4年……到最长8年)等。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借助当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统计软件SPSS17.0,主要用到的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等。

  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们对2011-2013年1716名博士学位获得者的8580份评阅意见进行描述统计,其结果如表1。

  在我们之前的研究统计中发现[5],评阅综合评价及四项分指标的均值都在3.3以上,即平均在良好以上,说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总体上是有保障的。其中,评阅综合评价均值为3.990,均高于四项指标的均值,这主要因为评阅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五个档次,将良好以上又分为优秀和特优,而分指标结果只分为4个档次。综合评价结果均值的标准差均高于分指标的标准差,说明专家对论文综合评价的争议比分指标要大。四项分项指标中,创新性成果均值最低,只有3.325,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均值最高,为3.835,两者相差0.51,比例高达15%。四项分项指标中,也是创新性成果的标准差最大,说明评阅专家对该项指标的评价意见分歧最大;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标准差最小,说明专家对博士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认可还是较为一致的。

  从四项分项指标均值频率趋势看,创新性成果这一指标接近正态分布,而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得到最高分(4分)的比例高达52.9%,说明评阅专家普遍认为博士生掌握基础理论的能力较强。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写作水平两项分指标的走势大致相当,良好以下(小于3分)的比例分别为1.2%和1.0%,优秀率(4分)分别为17.5%和25.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校七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考博热”来了 博士学位含金量如何提升
博士学位论文写多少页较好呢?
博士论文该写多少页
判了!上海大学博士生诉讼母校,因论文数量不够未获学位
博士毕业不再“唯论文论”,他们这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