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度中国散文年会获奖散文:单饼

作者:江苏睢宁 吴艳秋

小时候,我跟着父母亲住在他们医院的家属院。母亲是双沟人,离徐州比较近,做得一手好单饼,附近没人能超过她。双沟的单饼,做法是和徐州的烙馍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徐州烙馍是把用来加热单饼的铁鏊子放在高高的灶台上,我们的鏊子是直接放在地上,周围用三块砖头垫上合适的高度,点燃柴草在鏊子下面加热的,鏊子的高度可以随时调整,方便灵活,加热均匀。母亲告诉我:“鏊子离地面近,接地气,做出来的单饼柔软,好吃。接地气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当一切准备就绪,只见母亲拿起一个一尺多长,中间稍粗两头稍尖的梨木的擀面轴,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个小面团快速的揉搓旋擀翻飞,随着母亲双手灵巧地舞动,擀面轴叮叮当当有节奏的轻叩面板,最后叮的一声,一张薄薄透亮的单饼就轻轻地准确地落在了已经烧热的铁鏊子上,再用竹制的扁扁的叫坯子的工具翻挑两下,一张香味四溢的单饼就出炉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那馋猫一样的弟弟,早就蹲在鏊子旁边守候着了,他双手托腮,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目光紧紧跟着母亲的手转动着,唯恐单饼会突然飞走了似的。母亲也总爱逗他:“第一张单饼小孩子不能吃,吃了长大不能住高楼大厦喽!”惹得弟弟口水都要流出来了。随着母亲双手麻利地舞动着,一张张美味的单饼很快就整齐的摆放在饼筐里了,闻香而来的医院的单身职工们也就习惯的、理所当然的跑来分享美食了。他们的家大都住的比较远,平时母亲总是很关照他们,每人拿起一张热乎乎的单饼,学着我弟弟的样子,到厨房卷起了大葱、辣椒之类的东西,开始品尝起来。当然我弟弟单饼里面卷的是加工好了的猪大油加白砂糖,那是他的最爱。

我不仅喜欢吃母亲烙的单饼,更喜欢看她烙饼时候的样子,整个过程,简直就是艺术的享受。母亲烙单饼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动作我都看在眼里,熟记于心。就这样,我自然而然地传承了母亲的这个绝活。渐渐的,这项工作由我接替了下来。放学后,或者周末及节假日,我就学着母亲的样子,在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台子,做着供全家食用的单饼,香味引来了家属院的邻居,她们纷纷和面送来请我帮她们做,我也是来者不拒乐此不疲。我会烙单饼的消息也慢慢传开了。有一次,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个阿姨拦住,要我去她家里帮她烙饼,我欣然答应。(若干年后,这位阿姨成了我的婆婆)

都说是艺多不压身,就这一门简单的手艺,后来还支撑着我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到了八十年代,我和我先生结婚,把家安在了城南的一个单家独院,有了可爱的女儿,由于我身体不好,爱人又去南方进修学习,一去就是三年,临行前给我请一个保姆兰姨帮忙照顾我和孩子。我不上班,没有什么收入,经济非常拮据,没有生活经验的我一筹莫展。我的邻居张大姐是个体户,常年在百货大楼附近摆设摊点,经营娃鱼米线和烤红薯,她看出了我的囧迫,又知道我会烙单饼,就为我出谋划策,让我烙单饼卖。我懵了:我堂堂一个大家闺秀,怎可上街去叫卖单饼呢,怎么也拉不下这个脸哦,何况我既不会认斤称又不会算细账,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张大姐就耐心开导我:“这年头,凭技术挣钱,也不是坏事,有什么不好的呢!你自己不去尝试一下,等天上掉馅饼吗?”是啊,再怎样也要食人间烟火啊!在张大姐的鼓励下,左思右想也没别的办法,于是,我就开始筹备起来。

首先我去杂货店买一个专用的、直径大约35厘米的圆圆的铁鏊子,一个中间稍粗两头稍尖的木制擀面轴,一个坯子。顺便又去粮店买来一袋面粉,除了这些设备,又找来一些烧火用的柴草。一切准备就绪,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开始行动起来。我先和了一大盆面,这和面很重要,它决定单饼的质量和口感,要用冷水,尽可能的把面和得软一些,但是太软了也做不成单饼,所以必须认真适度把好关。和好面要放在那里醒一会儿,趁这个时间,我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找一个避风的地方,放好面板,再拿个高度适宜的板凳,然后找来三块半截的砖头把鏊子支在我的右侧,又在院子里我视线范围之内的空地上铺上一些麦草,上面放上厚厚的被子,让我九个月大的女儿坐在上面玩耍,给她拿了一本婴儿画报和一个布娃娃,我工作的几个小时女儿都不哭不闹,她仿佛明白妈妈的艰辛。我让兰姨帮我烧火,手把手的教她怎样操作,怎样翻挑单饼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确保做出来的每一张单饼都要美观漂亮,让人一看就有食欲。安排好这一切,我就开始揉面,我从面盆里取出一块面,揉好之后再分成鸡蛋大小的面团,然后再一个个仔细认真地揉好,接着就像当初我的母亲那样,把一个个小面团在我的手中快速神奇的舒展着、飘舞着,变成一张张诱人的单饼。我一边做着这些工作,一边和我的小女儿交流着、安慰着她。到了中午时分,我和的一大盆面,都变成了香喷喷的单饼。工作做完的第一时间,我从地上抱起了我的女儿,我把她紧紧地抱在胸口,女儿把她的头在我衣服上蹭来蹭去,昂起脸蛋看着我,我知道女儿在渴求什么。望着我的劳动成果,我有说不出的感觉,考虑下一步我该怎么办!

到了下午,我让兰姨在家照顾孩子,跟邻居借了一杆秤,我用自行车把早已用纱布包裹好的单饼带到百货大楼附近,开始了我的卖饼生涯。真的是万事开头难啊,我把单饼筐放在车子上,看着满大街的人来人往,我向每一个走过的人问道:你要单饼吗?你需要单饼吗?可就是发不出声音来,半天也没有卖出去一张单饼。后来我把车子推到张大姐摊位旁边,她笑着说:“有你这样卖饼的吗?谁知道你这筐里是什么宝贝呢?”于是她拿出一张单饼放在饼筐上面,不多会就引来了顾客,她又热心的帮我称重、算帐,告诉我收多少钱,找多少零钱,我像她的员工一样听话照办。遇到熟人或者同学朋友,我还刻意躲远点,心里特别扭。时间久了,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再麻烦她了,毕竟人家还要照顾自己的生意,忙的不可开交。于是我就尝试着离她摊位远一点,不会认称,怕算错账,我就采取最笨的方式:查数。张大姐帮我算好了,每斤单饼14张,基本没有误差。通过实践和锻炼,我很快就适应了这种角色的转换,过了心理关。由于我做的单饼特别薄,色香味俱佳,受到欢迎,有了很多回头客,每天都被抢购一空。就这样,我靠这门手艺度过了经济难关,保障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生活中,美食有很多种做法,唯有对单饼,我是情有独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路志艳原创散文丨煎饼的味道
王夫敏:徐州洛馍,娘亲的味道|散文
老母亲用自家种的韭菜给我擀韭菜饼,看母亲擀饼,盼着吃韭菜饼的画面让我仿佛又回到童年那烧鏊子烙饼的年代...
高密有种美食,叫拤饼!
灵璧的熥“敪子”
沂蒙深山大姐30年烙一张饼,一天两盆上百张,配点韭菜味道浓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