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富于民说有若
  藏富于民说有若

  王珏

  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他比孔子小33岁(《孔子家语》云“少孔子三十三岁”),春秋末年鲁国人。他尊奉孔子,认为孔子是出类拔萃的天下第一圣人。他刻苦学习孔子的思想,发扬“学而不厌”的精神,以火烙手,以防瞌睡,日夜攻读。对孔子的思想往往做出符合原意的解释和理解。因他品学兼优,且“状似孔子”,孔子死后,曾一度被孔门弟子推举为“师”,后被尊称为有子。
  有若主张藏富于民。《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个故事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说:鲁哀公问有若,年饥——农业社会收成不好,社会经济衰落不景气,都可称年饥——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你看怎么办?有若不但不主张加税,还主张减税。鲁哀公听了说,你不要说减为十取一的税,就是征两成都还不够,怎么能减?减了以后国家的财政怎么办呢?
  古时候,国家政府的支出,都靠老百姓纳税而来。古代的赋税有个名称叫“彻”,大概是收十分之一的田赋,所取还是合理的。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因为社会的不安,政治的动荡,政府的财用不足,税收就加了很多。
  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有若说了一个大原则,所谓财经一定要与政策配合,也就是讲政治的大道理。他说,你减税以后,使国民的生活安定,社会增加了生产能力,老百姓富足了,还怕国家不富足?国家当然会富足。假使加重税收,老百姓越来越吃不消,经济只有越萧条,那时离心离德,到哪里去征税?
  得与失,多与少,都是相对而言的。百姓富足了,君王才有可能从百姓那里获取更多。若君王不体恤民情,不顾及百姓生计,百姓生活尚不能自保,又如何可能去拥护君王?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有若此言正体现了其师孔子“仁者人也”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
  有若的话很有意义,穿越历史的时空,仍耐人寻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论语启示录256:藏富于民国乃足
孔子临终遗言出土,其言惊动人心!
夕霞夜话——说说《道德经》第十七章
论语连载(302)《颜渊篇》第9章,“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孔子:晏子,小人也!晏子:孔某人与叛贼白公何异?二人有何恩怨
#每日学论语#12.9【2017-4-2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