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浮生六记》论养生之道

  《浮生六记》论养生之道

  杨齐生

  清代沈复,字三白,生于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其名著《浮生六记》在笔记体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此书以真切记实的生动文字,以感悟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心情,写其一生悲欢趣愁。六记中有一记为“养生记道”,约九千字,其中有很多宝贵的人生体会,很值得我们参考。原文是文言,现在采撷其重要之点,略作阐释。

  养生之要,在于“闲放不拘,怡然自得”。一定要扫除烦恼,才有益身心,才可以全生尽年。不烦不怒,不恐不忧,淡然无为,神气自满,这就是长生之药。若“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多忧多虑,就必然未老先衰。

  精、气、神为“内三室”,耳、目、口为“外三室”,都不要为追逐外物所诱而扰乱。要心似泰山,不摇不动,外无劳形之事,内无思想之患,就能形体不衰敝,精神不散乱,恬愉自得。这就是“养寿之要”。

  学苏轼养生调息法,解衣缓带,静坐,搅吞咽津,呼吸时数一到百,是为了摄心不致散乱,不生杂念。练到后来就可以绵绵呼吸,神气相依,任其自然,不再数了。这就是苏轼说的“定能生慧,自然明悟”,像盲人有眼,可以明心见性,不只是养身全生了。

  养生之道,有“六慎”:慎嗜欲、饮食、忿怒、寒暑、思虑、烦劳。一不慎,都会致病。人要有生气才会有生趣,如花叶要有水露才会有媚美。这诀窍,在精不在多。很多百岁老人的秘诀就是“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这岂是名利中人能达到的?

  禅师谈的养心之法,就是要心如明镜,不能有灰尘,心如静水,不能有邪波。朱熹说,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心不妄动,放下贪嗔痴爱的扰动,遇事任其自然。不勉强悲欢,这是“养心之要”。

  人的感情必定要有所寄托。如寄情于花木、书画,比之热衷于艳妆美人,可省去许多烦恼。窗明几净,玩器不要过多,引乱心目。字画琴弦,种植花草,吟诗读文,可以怡悦神气,但疲倦即止,也不可过分。和知己聚谈,不要争斗好胜,太伤精神,应该只求陶然乐志。不要束缚羁绊于权威名利。太极拳,存神纳气,屏绝思虑,缓慢圆到,联绵不断,有益健身。

  去病有十法:一、静坐观空,酒色财气,四大皆空。二、烦恼当前,以死譬之。三、常比不如我者,巧自宽解。四、生劳,病闲,反生庆幸。五、遇不可避事,自然对待。六、家庭和睦。七、众人各有病根,多自省克服。八、防风寒,淡嗜欲。九、饮食宁节毋过,起居务适毋强。十、找高明亲友,多谈开心事。

  观万物生意清气,与心流通,神爽无窒。日出而起,吸天地清旭之气可以爽神。午睡数刻,可以神清气爽。静至,浩歌,泛舟,钓鱼,都为求不被外物所累,要自得其乐,这是“养寿真诀”。

  养生之道,最要紧在吃和睡。菜根虽粗物,但也很好吃,胜于珍馔。睡也不在多,如睡得香甜,片刻也可养生。睡也有诀:“能息心,自瞑目”,“先睡心,后睡眼。”能睡心,不做和尚也可有“僧意”,以体悟禅机,达到超脱的境界,显出人世的生趣。

  圃翁有一联:“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这很通俗,并是至理。天下有很多佳山胜水,名花美竹,但很多人被物欲名利所役,很少能领略它们的美。能知足闲适,才能自得其乐,才是善于养生。

  (《老人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内丹丹法要义》安神聚气,静心和气
养生谚语荟萃366 条
古代养生格言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译文
精选60句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张英的养生之道6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