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变成“他”自己-今日头条

曾经有这样一篇文章——《永远不要强迫一条鱼爬树》,鱼爬树,听起来是一件多么荒唐而又可笑的事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鱼爬树的现象屡见不鲜,鱼为什么会选择爬树,而不是游水?是因为在我们的教学环节中只有爬树,没有其他的选择。而我们的学生确实形态各异,有的孩子像猴子,适合爬树,有的孩子像雄鹰,适合飞翔,有的孩子像鱼,适合游泳。但不论一个班级中孩子是猴子、老鹰还是鱼,在培养环节中只能按照教委的规定,按照学校的习惯,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几十年一贯制的教育,不论你拥有的是鹰爪,还是鱼鳍,都必须练的像猴子的爪子一样灵活,能够抓住树枝在其间灵活穿梭,只是因为我们考核的目标是树冠,考核的方式只是爬树。目标明确了,路径明确了,让猴子、老鹰和鱼不断的强化训练,就成为我们最佳的培训方式。当班级里只有猴子,问题难以显现;当班级里出现了老鹰和鱼,不和谐的因素出现了,强迫老鹰用爪子爬树,强迫鱼用鱼鳍爬树,其结果不言而喻,虽然鱼、鹰都学会了爬树,但显然这并不是他们最佳的选择。所以我们常说,我们当前的教学更像是一条教学流水线,类型各异学生的进去,千篇一律的学生出来。

这个问题,不少教育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已经争论了很久,而“钱学森之问”所针对的也就是当前千篇一律的教学流水线,而回应钱学森之问的解决办法却是自主招生。当前高校实施的自主招生工作无异于缘木求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不断强化鱼、鹰爬树能力的同时,却奢望通过自主招生的形式选拔出适合飞翔的鹰和适合游泳的鱼,这是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奇迹”。之所以被称为是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奇迹”,是因为这一切都已经脱离的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不只是培养,更重要的是发现。把中学生培养成他自己,才是教育的本源,发现、培养、提高,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长处,才是当前教与学双方共同的工作。

如果是金,就需要不断锤炼;

如果是木,就需要不断处治;

如果是冰,就需要不断雕刻;

如果是玉,就需要不断治琢;

如果是泥,就需要不断塑造。

选择正确的路,才能帮助中学生挖一口深井,把自己变成自己,是所有教育人应该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教学何以为“教师”与“学生”共享?
班主任应注意的六项教育[转]
班主任做到“四严”
倪闽景:教育应用大数据技术的7个价值判断
智慧教育大讲堂《育见未来学校》
【深度】对2017桂林高考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