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揭秘价格尾数的秘密!

52week

逛超市的时候大家都会看到很多物品的价格都是以9或者8结尾,比如说168,19.9之类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加到170,20呢?

今天52week便利君来给大家揭秘真相:

一、非整数定价法

其实,心里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商品定价的这个现象了,还为此做过实验:

对于以9为结尾的价格与以0为结尾的价格(例如9.9和10),同样上涨10%,人们对于9.9涨价的感受更低,感觉不到涨了多少。同理,在降价的时候,降到以9为结尾的价格,也会带给人降价更多的感觉。实际上,这是商业社会中常用的非整数定价法。

例如:9.9元会让买家感觉是在9的区间内,但是10从感官和心理来讲会让买家感到贵。在消费者看来9.9属于几块钱的行列,和10所属的十几块钱有着质的不同。1999元和2000元,大家会感觉前者会比后者便宜很多,事实上它们差不多。

这就是“19.99”比“20”看起来便宜得多,而实际上只少赚了1分钱。只不过,这种定价法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适用于价值小、数量大、销售面广、购买次数多的日常消费品,而质优价高的高档消费品及一些馈赠礼品则不适宜。

二、尾价策略

将价格末位定为'9'的方式,属于尾数定价策略(mantissa pricing)的一种尾数定价,即给商品定一个以零头数结尾的非整数价格。利用'尾数定价',可以使消费者产生某些特殊的心理效应

首先是感觉便宜。标价99.99元的商品和100.05元的商品,虽相差不足0.1元,但前给购买者的感觉是还不到100元,后者却使人认为100多元,因此前者给消费者一种价格更便宜的感觉,使之易于接受。

其次是精确。带有尾数的定价可以使消费者认为商品定价是非常认真、精确的,连几角几分都算得清清楚楚,进而产生一种信任感

商品的售价是由基础成本控制与营销费用所决定的,但是商品定价时也要考虑正常定价与促销定价两个因素。定价不仅要进行科学的核算,同时也要兼顾民俗风情。

自古深情留不在,总是套路得人心。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大家知道这是商家的策略,也依旧会买买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双十一戏精手册:定个价而已,你怎么这么多戏?
超市为什么经常打折、大减价?摸清“套路”,省下一大笔钱
为什么很多商品定价99元或是199元,而不是整数?
【生活常识】为什么超市的商品价格都是以9结尾?
【商品定价】对!没错儿!那些顾客最终关心的其实是价格!
9.99元和10元之间,岂止是差了0.0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