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阳城有八个历史称谓,若知晓四个以上,算你学识渊博

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的辽宁省沈阳,是东北亚枢纽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沈阳2600余年建城史中,王朝更迭共留下8个历史称谓,除沈阳之外另外7个称谓是什么?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沈阳故宫

春秋始建——燕国方城!

沈阳地区7200多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其制陶、玉器、养殖等甚至领先同时期黄河流域文明,但寒冷的气候环境制约着农业和人口发展,城市难以承载游牧部落的生活方式,沈阳的城市发展推迟到燕国第十九位君主燕襄公。

春秋时期燕国存在感极低,到燕庄公时险些被孤竹国所灭,春秋首位霸主齐桓公率军远征,攻灭孤竹重创山戎抵辽河流域,割让齐国五十里疆土给燕庄公,使燕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继任者燕襄公(前657年-前618年)殚精竭虑燕国崛起。

燕襄公有两件武功,其一,迁都回蓟,燕桓侯受山戎侵逼,将国都徙到临易(今河北雄县),燕襄公迁回蓟城(今北京),重建宗庙巩固北部边疆;其二,拓展疆域,兼并孤竹国势倍增,至沈水修筑方城做前哨,监视山戎与朝鲜军事动态。

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著的《谥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燕襄公凭借开拓辽东战略,稳固北部边疆迁都回蓟城,得到上等谥号“襄”实至名归,燕襄公(前657年-前618年)首次将沈阳纳入势力范围,奠定沈阳2600余年的建城历史。

《谥法解》襄: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春秋初年诸侯国

秦开拓边——燕国侯城!

燕襄公之后的燕国君王多庸碌无为,因穷苦且恭顺躲过晋齐间争霸战争,但前316年燕王哙搞出禅让“子之之乱”,燕昭王靠秦赵韩等国襄助才艰难复国,燕国铜被劫掠殆尽难以锻造兵器,南部被中山与齐割占三十余座城池,北部被东胡和鬼方蚕食退守燕山。

燕昭王得到名将乐毅与谋士苏秦等辅佐,隐忍28年趁齐愍王灭宋诸侯怨恨之际,联合秦赵魏韩四国共同讨伐,乐毅“临淄之战”后遣返诸侯军队,使燕国独得齐国七十余座城邑,掠夺齐国府库使燕国达到鼎盛,燕昭王开始思虑北部边患,以便日后争霸无后顾之忧。

公元前282年秦开率燕军攻东胡,战车与步兵配合歼灭数万东胡精锐,燕昭王大喜过望抽调伐齐军队增援秦开,秦开渡过辽水击败箕氏朝鲜军队,约定以满番汗(今朝鲜清川江以西附近)为界,燕国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并修筑燕长城

燕惠王猜忌乐毅以骑劫统兵,田单凭借“火牛阵”光复齐国,燕军伤亡十余万,仅抚恤便榨干府库,无力长期驻守朝鲜边界,燕国辽东郡治所在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在沈阳建侯城,候是指斥候或前哨待命,沈阳侯城确保燕国东部稳定,使沈阳融入中原文明。

《三国志·东夷传》注引《魏略》载'后子孙稍骄虐,国人离志,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

秦开像

东汉郡城——暮烽玄菟( tú)!

秦朝至西汉沈阳侯城做为防御匈奴的军事要塞,毕竟朝鲜半岛政权军事孱弱撑死算纤芥之疾,汉武帝前108年灭卫氏朝鲜设立'汉四郡'即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和真番郡,西汉王朝确立东北亚地区的绝对统治权威,可惜霸业随着西汉王朝灭亡轰然解体。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总觉得应该有新气象,勒令藩邦将汉朝金印更换为新朝金印,藩邦酋长满心期待加官进爵流传后世,岂料王莽不按套路出牌,多数藩邦被降低爵位减少赏赐,匈奴觉得受辱拒绝承认新朝为正统,初代高句丽王朱蒙蓄谋反叛被新朝诱杀。

《汉书·王莽传》载:其东出者,至玄菟、乐浪、高句骊、夫馀;南出者,逾徼外,历益州,贬句町王为侯;西出者,至西域,尽改其王为侯;北出者,至匈奴庭,授单于印,改汉印文,去'玺'曰'章'。

朱蒙之子高孺留统领高句丽部众,将都城迁往尉那城(今吉林省集安市)苦心经营,趁中原动荡之际强势将汉四郡吞并,高句丽带甲十余万疆域两千里,光武帝不愿再起战事,公元32年册封高孺留为王爵,保留玄菟郡称谓亦将治所西迁至今抚顺市新宾地区。

汉安帝时国力衰落,高句丽联合鲜卑侵略辽东腹地,公元121年“新昌之战”汉军惨败辽东震动,遂将玄菟郡治所迁至上伯官古城(今沈阳市沈抚新区玄菟路附近),沈阳以玄菟(郡)城为名,从汉朝中期至北燕长达200余年,开始发挥区域核心城市的影响力。

高句丽疆域

北疆烽烟——句骊玄菟!

公元四世纪时,鲜卑铁骑建立前燕、后燕、北魏等多个政权,公元342年前燕慕容皝击败扶余和高句丽联军,乘胜攻打丸都城逼迫高句丽遣使纳贡,公元399年后燕慕容盛遏制高句丽扩张,击败高句丽军队强势攻克其重镇新城(今抚顺市北部高尔山)。

北燕冯弘与高句丽结盟欲延缓北魏征伐,但国家之间利益至上真情太过难得,公元436年北魏攻灭北燕,高句丽收容冯弘看重的是北燕城池与军队,北魏与高句丽瓜分完北燕利益遂诛杀冯弘,北魏以高句丽朝思暮想的玄菟城为礼物作为酬谢。

高句丽也称“句骊”,因统治者姓高,故史称高句骊,简化为高句丽,高句丽营造新城都督府(今抚顺市),城垣周长近4公里辟有三座城门,西以玄莬城为屏障,南以辽东城以救援,中原军队难以突破稳固的防线,高句丽腹地便可以安心发展,北魏避免混淆东汉玄莬城,遂称其为“句骊玄菟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高氏北齐所取代,北周灭北齐完成北方统一,政权更迭但辽东边境未乱,高句丽国势达到鼎盛仍被压制在辽河流域,特别需要补充,高句丽由中国境内的扶余部落所建立,大部分疆域在今天中国东北地区,臣服中原王朝的藩属政权,血缘传承与朝鲜半岛高丽截然不同。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沿袭——五朝沈州!

隋炀帝亲征吐谷浑设置西海等四郡便有些得意忘形,公元612年以113万部众征高句丽遭遇惨败尸横遍野。“穷兵黩武”在隋军将士鲜血尚未干透便再次踏上征程,赶上杨玄感叛乱隋军溃败千里伤亡殆尽,若非各地爆发起义隋炀帝竟准备再征伐高句丽,约200万隋军埋骨高句丽也葬送隋朝的国运。

太宗对高句丽称雄东北亚很是宽容,唐朝真正威胁是西北吐蕃与漠北突厥,但高句丽与日本和契丹结盟屡犯辽东,泉盖苏文弑主擅政攻打唐朝盟友新罗,唐太宗李世民怒不可遏公元645亲征高句丽,李绩(徐懋功)北路攻克玄莬城(今沈阳市)受阻新城(今抚顺市)而止。

玄莬城是新城屏障和高句丽抵御唐朝的桥头堡,唐朝掌握玄莬城高句丽北部疆域尽在兵锋之下,玄莬城上伯官旧址靠近高句丽难以战略转圜,唐太宗命尉迟恭向西撤军40里后营造新城沈州,工期紧张忘记修长安寺山门遂补建在沈水边,给沈州城留下“寺在城里,城在寺中”的千古佳话。

沈阳以沈州之名历唐、辽、金、元、明共计五朝900余年,均以唐朝沈州城基础,规模和格局没有明显变化,倒是辖境与行政级别浮动较大,辽国沈州仅辖二县,金国沈州下辖五县,元代沈州路领四县,明朝沈阳有三卫所,沿袭五个朝代,沈州成为辽东稳定的重镇。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行军图

初创清朝——盛京辉煌!

努尔哈赤的经历确实很传奇,从李成梁仆从到十三副铠甲起兵,被蒙古羞辱拒婚到建州女真之主,趁壬辰倭乱明军精锐折损而崛起,“萨尔浒决战”运筹帷幄能席卷辽东,努尔哈赤先后以赫图阿拉(今抚顺)、辽东城(今辽阳)和盛京城(今沈阳)三个城市为后金都城。

从1603年到1621年长达18年间,努尔哈赤依托赫图阿拉屡挫强敌,但赫图阿拉难以承载努尔哈赤的梦想,当努尔哈赤攻下东北亚第一重镇辽阳,毫不犹豫迁都将其更名为东京倾力营造,然而1625年东京尚未竣工,努尔哈赤便宣布迁都沈阳,但努尔哈赤给出的理由略显可笑

《清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载“沈阳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从都儿鼻渡辽河,路直且近;沈阳浑河通苏苏河,于苏苏河源头处伐木,顺流而下,材木不可胜用,出游打猎山近兽多,且河中之利,亦可兼收矣”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按照惯例改新名称,于是《清史稿》记载“凡五迁乃定都焉,是曰盛京”,沈阳改称“盛京”始于努尔哈赤,有必要补充的是,皇太极将“后金”改为“大清”,将“可汗”改为“皇帝”,割据政权晋升正统皇权,重新确立都城盛京的政治地位是必要的流程。

世人误认为皇太极改沈阳为盛京,皆因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第二年便驾崩,皇太极亲自统筹盛京城的扩建,增建城门增加城墙高度设立角楼,改城内旧十字大街为井字大街,镇压水患祈福修筑四座舍利塔等,盛京满语为“谋克敦”享誉东北亚,藩邦朝贡与贸易使团络绎不绝。

努尔哈赤迁都示意图

定鼎中原——清末奉天!

很多文章称,盛京改名为奉天,是消减中原民众的抵触情绪,这种说辞漏洞百出,清朝1644年入关后令明朝降将剃发以表忠诚,1645年推行全国剃发激起江南地区反剃发武装斗争,清朝残酷镇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伤亡百万,更掀起文字狱惩戒江南士大夫“眷恋故明”。

顺治帝在1657年下诏“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今沈阳)设奉天府”,“奉天承运”是对应君权神授正统传承理念,清朝科举虽然没有地理学科,却需知晓清朝的行政划分,清朝一京两府,京是都城北京,顺天府与奉天府合称两府,使读书人潜移默化铭记清朝龙兴之地盛京。

盛京城原有承德与兴仁两县,升为奉天府兼领开原、铁岭、海城、盖平四县,及辽阳、复州、金州等地区,从地图上俯视如同弯刀形状,阻隔朝鲜和漠南蒙古与中原联系,使清朝以十余万军队便掌控万里疆域,盛京将军几乎被满族宗亲所垄断,沈阳仍称“盛京”但奉天亦指代“盛京”沈阳城。

清朝末年无力阻止俄国强占东北龙兴之地,“日俄战争”期间清朝政府竟宣布“局外中立”,撤销盛京的“京”字招牌正式以“奉天”示人,张作霖掌控东北因治所在沈阳遂被称为“奉系”,到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易帜,消除清朝残余影响改奉天为沈阳市,“奉天”就此成为历史称谓。

沈阳张氏帅府

综述:沈阳2600年建城史,鉴证着辽东地区沧桑巨变!

从燕襄公建方城起,奠定沈阳2600余年建城史,历经燕国方城(春秋时期)、辽东侯城(战国至东汉)、玄菟郡城(东汉至北燕)、句骊玄菟(北魏至唐初)、沈州城(唐初至明末)、盛京城(后金至清末)、奉天城(清末至民国),加上新中国沈阳市,沈阳城共八个历史称谓。

沈阳称谓变更伴随辽东格局变迁,沈阳从蛮荒到华夏文明重要组成,“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新中国初期是中国重工业的长子,此刻是东北经济振兴发展领头羊,未来是和谐与人居环境模范城市,笔者查找典籍勉强整理沈阳城的八个历史称谓,若您知晓沈阳城四个以上历史称谓足见学识渊博!

文献参考:《史记》、《谥法解》、《旧唐书》、《金史》、《清实录》、《清史稿》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宁省人口最多的城市,曾经的名字“非常霸气”!
辽宁14个城市的地名由来你知道吗?
东北游3——沈阳: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
【岁月钩沉|沈州的缘起(一):这里不会是一片空白】
沈阳赋
康熙年间沈阳曾有一个承德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