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之高校建筑巡礼(三)

15 东吴大学旧址

东吴大学部分旧址(现苏州大学本部)俯瞰

东吴大学旧址现位于苏州大学内,其东临葑门内城河,与古城墙隔河相望,校园树木葱郁,绿荫红瓦相映,环境静逸幽美。东吴大学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是为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曾改名为苏南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办为苏州大学,成为江苏省属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东吴大学东吴门旧址

东吴大学旧址主体建筑于1903~1935年分批次陆续建成,立面形式多样,但用材皆以红砖叠砌为主的砖木混合结构,装饰上多有古典的罗马柱和圈廊组合,使校园建筑风格齐整又富于变化,舒朗而又气势磅礴,突出了教会建筑的异国风采,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红楼,原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旧址

红楼一览

红楼一览

东吴大学文星阁旧址

文星阁一览

其标志性建筑诸如钟楼、精正楼、红楼等,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样式结合,哥特式与古罗马风格等各种建筑装饰语言的混合运用,较为完整地体现了西方建筑的形式特征。

东吴门旧址一览

【东吴门】:建筑线条简洁洗练,四柱三门券拱牌坊式,通体白色,朴素却不失庄严。门柱竖刻“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肃穆凛然,令人自踏入校门始尘世繁华顿作书生意气扑面而来。

东吴大学钟楼旧址,1901~1903

【钟楼】:东吴大学最早建成的教学主楼,建于1901~1903年,为纪念该校奠基者林乐知,又称之为林堂。建筑平面布局呈“一”字形,楼体三层,南北立面以标志性的钟塔与外廊将建筑划分为经典的三段式;以红砖勾勒框架和窗楣,青砖填充墙面,而柱式、线脚和花饰则采用石材。不加粉饰的清水砖墙,与点缀的石材装饰青红白交替质感极强;古典的拱券、罗马柱组合的连廊,不对称精致的立面花窗、精巧的门窗与墙身雕花,突显着浓厚的维多利亚建筑风格。

钟楼俯瞰

钟楼一览

钟楼一览

百年后的今天,其不论是形式上的典范意义亦或是建筑艺术价值,当之无愧地成为苏大最亮眼的标志性建筑、全国最美校园建筑之一。

【精正楼】:又称之为孙堂,为纪念东吴大学第二任校长孙乐文而命名,建于1908~1912年。其平面布局与立面构图基本对称,建筑风格细腻,建造工艺精良,整体呈现为哥特式古典复兴风格。

东吴大学精正楼旧址,1908~1912

精正楼一览

精正楼一览

孙堂入口门廊为哥特式尖拱券造型,高两层,门洞上部缀有精美的石雕花饰建筑砖墙瓦顶。其以红砖构筑框架,局部以青砖填充墙面,辅以石雕装饰;塔楼上的雉堞让人联想到中世纪城堡与修道院的风格,而高大精美的尖拱与突出的塔楼,令人仿佛置身于教堂。这座近代西式风格建筑中难得罕见的精品,与一侧的林堂风格呼应,熠熠生辉。

16 之江大学旧址

之江大学旧址风貌一览

之江大学旧址现在为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位于西湖区钱塘江畔的秦望山上。前身系美国长老总差会创办的教会学校,遗存有钟楼、慎思堂、图书馆、基督礼拜堂等建筑22幢。之江大学旧址建筑群,是西方近代建筑糅合东方传统风格而成,明显具有上世纪20~40年代兴起的欧洲近代建筑的风格,留有浓厚的文艺复兴古典建筑的烙印。

之江大学赛佛论堂旧址,旧名慎思堂,建成于1911年,现为浙大之江校区的主楼。

慎思堂近览

慎思堂多角度一览

【慎思堂】:其为之江大学于1911建成的第一栋主教学楼,承袭西式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三层砖木结构,外墙采用清水红砖砌成,拱券门窗;大楼门厅正立面为古典门廊,四根爱奥尼克石柱洁白而典雅;门廊上托檐部,屋檐与廊檐均有长方形灰色砖齿饰面,建筑整体优雅精致。大楼外墙的红砖所取色调,也奠定了之江大学校区的色调格局。

之江大学钟楼旧址,旧称同怀堂,建成于1936年,原之江大学经济学馆。

钟楼近览

之江大学钟楼旧址整体一览

钟楼多角度一览

【钟楼】:原为之江大学经济学馆,旧称同怀堂,建成于1936年。经典的现代折衷主义风格,红砖立面装饰与几何形建筑形态的结合彰显现代的气息,朴实中透着庄重、简洁中蕴含着典雅,与慎思堂南北相望,风格有异却和谐统一。

之江大学图书馆旧址,建成于1932年。

图书馆旧址一览

之江大学基督礼拜堂旧址,现为浙大之江校区小礼堂,建成于1919年。

之江大学1~5号楼,东西斋(学生宿舍)、工程馆等旧址,其中东西斋建成于1909年,当时为学生宿舍。

之江大学上、下红房旧址

其余建筑风格多以红砖清水外墙、红瓦盖顶为主基调的二、三层小楼为主。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隐于青松翠柏之间,布局高低错落,与之江畔美丽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校园环境清幽静逸。建筑整体格局自建国后并无太大变化,是为中国保存的最为完整的教会大学旧址之一。

17 上海圣约翰大学旧址建筑群

上海圣约翰大学怀施堂(韬奋楼)旧址,1895年。

怀施堂俯瞰

怀施堂一览

旧址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校园,近代上海圣约翰大学(St.John's Universiy)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曾享有“东方哈佛”之美誉,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意义。

上海圣约翰大学格致楼旧址,1899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格致楼旧址一览

上海圣约翰大学思颜堂(教学楼)旧址,1904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思孟堂(宿舍)旧址,1909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思孟堂(宿舍)旧址一览

上海圣约翰大学顾斐德纪念体育室(体育馆)旧址,1919年。

其于1895年最早落成的主体建筑怀施堂,即现在的韬奋楼,为校园建筑风格奠定了主基调。当时的校方建园时秉承“务将中国房屋之特质保存,如屋顶之四角,皆做曲线形”的风格理念,自此,“屋角起翘的歇山顶”样式运用在了校园内几乎所有的早期校舍建筑上,以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

上海圣约翰大学西门堂(东风楼)旧址,1924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交谊室(礼堂)旧址,1929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红楼图书馆(办公楼)旧址,1916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树人堂(宿舍)旧址,1935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白楼旧址,现为学生社团活动场所。

标志性建筑怀施堂、格致楼、思颜堂和思孟堂皆为如此,虽然早期拼接融合得比较生硬,但规整的合院式平面布局,四角起翘中式屋顶下的连续拱廊立面,清水砖墙砌筑的典雅风格,造就了上海租界内独特的建筑形式,是为国内中西合璧风格最早的源头之一。

18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群

国立中山大学校门旧址

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旧址

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旧址

创立于1924年的国立中山大学,其石牌旧址现主要为华南理工大学(原华南工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原华南农学院)校舍。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文理院系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并迁入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而中山大学原石牌校址,迁入了新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等学校。

建筑红楼旧址

国立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旧址

国立中山大学体育馆旧址

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旧址

石牌旧址主要建筑有校门牌坊和位于今华南理工大学的体育馆、文学院、工学院、法学院、建筑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的农学院、生物学院,以及其他附属建筑等。

旧址建筑,现为华南农业大学展览馆

红满堂旧址

旧址建筑,现为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西二西三学生宿舍楼旧址

其建筑不仅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而且造型优美,装饰繁复,中西合璧,主体风格突显中式为主,细部处理常借用西式手法,融合巧妙自然,是广州天河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民国时期大型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19 哈尔滨工业大学近代建筑群

哈工大建筑群俯瞰

与本文提到的其它高校建筑不一样的是,哈工大的建筑群风格整体呈现出浓烈的折衷式古典主义,部分带有明显的苏联式建筑烙印。由于历史的原因,哈工大的建筑风格语言表达极其独特,通过史诗般的校园合围建筑体系构建,将恢弘遒劲、庄重肃穆的学府氛围塑造到极致,彰显了浓烈的时代气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高校主体建筑,多少都有此类风格的影子。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经典永恒的纵横三段塔楼样式,总部及威海、深圳分校主楼风格相仿。

【主楼】: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建于1959~1965年,在此之前,左右两侧已经分别建成机械楼(1954年)和电机楼(1955年),两栋大楼皆为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立面造型及规模基本一致,后建的主楼拔地而起,左挽电机楼,右携机械楼,三者浑然一体。

哈工大主楼,建于1959~1965年。

主楼、周边建筑群立面及俯瞰

其建筑构图明显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民族建筑风格”,并对立面装饰作了进一步简化,但保留了轴对称纵横三段式立面处理+塔楼的经典构建样式。此类风格最大的特点是以其恢弘的体量,营造出气势磅礴、宽实厚重、肃穆庄严、气场十足的氛围,彰显了时代的精神特征。同一时期及以后,这种风格无一例外地成为全国多地各学校主楼和标志性建筑。

【土木楼】:这可不是一栋楼,而是指整个恢弘的土木楼校区,其营建自上世纪初的老校舍,至1990年代止增建的联发街学生宿舍,历经近一个世纪才围合成一方高大宏伟的庭院。

土木楼建筑群俯瞰

土木楼一路走过的历程

最早的公司街59号老校舍,始建于1906年,曾作为哈工大创立办学的校址。其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典型的欧洲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拱券曲线优雅,造型精美别致;1926年于老校舍南侧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增建了塔楼、礼堂等建筑。其后数年校舍进一步拓展延伸,规模渐大,哈工大校舍格局初步成型。

建于1906年的老土木楼,1920年为中俄工业学校校舍,现为哈工大博物馆。

1953年落成的西大直街66号土木楼

1953年落成的土木楼立面装饰细节

建成于1929年的原哈工大学生宿舍,现为哈工大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地。

1953年落成的西大直街66号土木楼,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平面布局呈“E”字形,围合了西大直街、公司街、海城街三面。建筑构图采用经典的古典复兴风格,雄浑刚健且不失典雅,沿街一字排开的连体建筑气势恢弘磅礴,规模为同时期高等院校建筑中所罕见,建成后曾作为哈工大主楼使用。土木楼的建成,与20年代的老校舍南北呼应,合院形态初具规模,其后30余年不断拓展,直至90年代才完成土木楼方院空间形态的整合。

20 云南大学建筑群

云南大学东路校区一览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一览

云南大学东陆校区校门口“起凤”与“腾蛟”牌坊

创建于1922年的云南大学,其前身为明清云南贡院原址处建立的东陆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校训“会泽天下,至公百家”,既为办学精神,又隐含了云大两大标志性建筑—会泽院与至公堂。

云南大学会泽院,建于1922~1924年期间。

1924年建成的会泽院,建筑立面为横五段、竖三段构图。底层为基座层,块石勒脚,以青石腰线与上部分隔,二层为拱形砖,外墙转角及门窗四周,均以细凿青石宽窄交替纹镶砌,建筑整体给人均衡感和庄重感。立面细节处的白色方形横纵交错的石砌装饰,在红色砖墙的底色映衬下,使立面层次灵活鲜明却不失凝重肃穆。

云大致公堂,始建于明代1499年,旧址为云南贡院建筑群中心,现存为1988年原样落架重修,目前为云大小礼堂。

云南大学东号舍,旧址为云南贡院。

至公堂始建于1499年,原为明清时期云南乡试活动的中心,现存为1988年原样落架重修。其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前坡作卷棚式延伸,柱粗梁大,庄重典雅。南北两面皆作雕花门窗,金碧彩绘,古朴典雅。但它的历史意义远不止作为纪念性文物建筑,近代全国性的学术活动和著名学者的精彩演讲经常在云大至公堂举行,当年曾为全国最活跃的讲堂之一,现作为云南大学的小礼堂依旧发挥着其作用。

云南大学生物馆旧址

云南大学物理馆旧址

云南大学映秋院旧址

云南大学钟楼(水塔),1955年。

云南大学文津楼与文渊楼旧址

云南大学怀周院旧址

云大的代表性建筑远不止于此,在东陆校区内建于上世纪20~50年代的历史建筑群,诸如物理馆、生物馆、钟楼、映秋院、怀周楼、文津楼、文渊楼等兼具中西风格之折衷,风格多样,极具历史文化底蕴,记录着云南大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

21 河南大学近代历史建筑群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位于开封东北角的明伦校区,北临宋代铁塔,东依开封古城墙。河大的前身曾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于1912年河南教育家林伯襄等人在开封贡院旧址上所创建,历史文化底蕴颇为深厚。始建于20世纪初的近代历史建筑群,虽历经沧桑但基本保存完好,整体建筑群呈现中西合璧的风格,其结构汲取中西之长,建筑雄伟,构造精美,手法独到,是为不可多得的近代建筑精品。

河南大学南大门旧址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主要形成于1915~1952年,早期建筑包括六号楼(博文楼)、东西斋房、七号楼(博雅楼)、大礼堂、南大门等。在平面布局上,继承沿袭了古代书院的基本布局,形成主体建筑居中、前门后堂、左右斋房的规划思想,整个建筑群由中轴线串联沟通,单体建筑按功能分区,南北朝向,对称分布于前后左右。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其中南门与大礼堂在中轴线上南北呼应,其余主体建筑分列两侧:东侧有 “六号楼”和10座分布整齐的斋房(即“东十斋”)等;西侧有“七号楼”和“西二斋”等。通过空间的围合、韵律节奏的塑造,形成了一处四合式中国传统布局结构的大型校园建筑群,秩序与诗意相融交织。

【大礼堂】:大礼堂为河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931年,1934年落成。其风格颇为独特:主体为重檐歇山顶的宫殿式建筑,平立面轴线对称,突显中式传统风格;礼堂南侧正立面门厅为单檐歇山顶,两侧辅楼对称分列,错落有致;门厅外立面中部四组希腊古典爱奥尼式巨柱装饰直达檐口,彰显巍峨雄伟之气势。

河南大学大礼堂,建成于1934年。

大礼堂南正立面

大礼堂南正立面近观

大礼堂立面细节

河南大学大礼堂一览

大礼堂屋顶及檐部细节

其中西风格融合手法独特,构图精准、比例和谐适度,尤以南立面四组希腊古典柱、悬山垂花门罩的门楣、圆形竖向中旋窗及窗套等中西元素组合极为出彩。其外在雄浑,内藏隽永之神韵,古朴典雅,博大厚重,是为当今大学校园内风格独树一帜的建筑瑰宝。

【六号楼】:六号楼(博文楼)位于大礼堂东侧南部,于1915年破土动工,1919年建成,其为学校最早建成的一座近代建筑。

河南大学博文楼,建成于1919年,其为河大最早建成的近代建筑。

建筑精彩的部分在于正立面的造型处理上:设计者巧妙地设置了一排宽阔而有秩序感的拱券柱廊,外围花瓶型木质栏杆;三层外廊下方对应着六根欧式古典风格的长柱,柱间门楣与二层窗楣上分别有半圆形和三角形装饰点缀,与中国传统对称式结构建筑相结合,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和谐、韵律之美。

【七号楼】:六号楼(博雅楼)始建于1924年,1925年建成。其体量恢弘、高大醒目,集中中西风格融合之典范:以西方古典柱式装饰墙面,中国传统的屋顶、门廊与西方的柱式、基座相融合,手法颇为细腻考究。

河南大学博雅楼,建成于1925年。

博雅楼一览

博雅楼一览

其四个出入口均有歇山卷棚屋顶式灰瓦门廊,四角红漆圆形木柱支撑,鼓形柱础,门廊屋顶下有木制透雕漏花挂落和雀替,轻巧通透,雅致明快;楼四周设西式木质门窗,绛红色油漆;玻璃窗上有西式折叠式遮阳装置,窗间扶壁是80根塔斯干式圆柱,贯穿二、三层,直通檐下,上下窗间为悬挑式灰筒瓦缠腰;墙面以青砖砌就,质感突出、立面层次丰富,华丽典雅。

河南大学小礼堂旧址

河南大学内贡院旧址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校门旧址,1912

河南大学东西斋房

其余主体建筑诸如斋房、小礼堂、预备学校校门、贡院遗址等无一不是中西合璧的精品,彰显时代气息与人文底蕴,此处不一而足。

22 国立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

国立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位于安庆市区,今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是安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演变的见证,建筑时代为清末~民国时期。

国立安徽大学红楼旧址,1935

红楼建于1934~1935年,为两层砖木结构,其坐北朝南,坡顶、红陶瓦、红砖外墙,平面呈倒置山字型。主门位于中部,有西式风格的钟楼及山型门坊,雕饰精美。

敬敷书院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

敬敷书院旧址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清代安徽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官办书院,为国立安徽大学的前身。书院为一坐东朝西走向的清代建筑群,包括门坊、长廊、斋舍与碑廊等。建筑整体为徽派风格,砖木结构,以长廊为中轴线,长廊东头为大讲堂,讲堂两边分别为经正阁和宗儒祠,在抗战初期毁于日机轰炸,现仅存门坊、长廊和四进斋舍。

23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学楼

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筑群俯瞰

气势恢宏的教学楼建筑群

其前身为声名赫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创办于1953年,原校址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21号楼,21A与21B

31号楼

原哈军工11、21、31号楼等合院式现代建筑群鳞次栉比、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更令人惊讶的是从1953~1955年仅用两年多时间主体建筑群一气呵成,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其早期建筑风格整齐划一,立面构图严谨对称,外部为中国传统的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大屋顶,雕梁画栋,青檐灰瓦;内部采用西式的吊顶及浮雕装饰,中西合璧但突显中式风韵为主。

有趣的屋脊与檐角装饰,不再是仙人走兽。

其最有趣的部分当属屋脊与檐角,对传统建筑形制作了较大的改动:例如屋脊两端不设鸱吻龙头,而是两头回望校园的老虎,虎口大张,昂首翘尾,威风凛凛;戗脊或角脊不摆仙人神兽,例如11号楼空军工程系,檐脊为一排飞机雕塑,带队的是一名跨马的现代版将军。又如21号楼炮兵工程系,檐脊则为一排火炮雕塑。再如31号楼海军工程系,檐脊即为一排军舰雕塑,其它诸如坦克、装甲车工程车统统给搬上了屋脊。

11号楼

其11号楼体量最大,建筑总面积达到惊人的近5万平,在这一恢弘的“日”字形合围大院里,分布着各种教室、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及其它院系的各类办公场所,不规则的教室编码和错综复杂的直连互通结构,使其成为校园里最像迷宫的建筑,常使人迷路或在楼层间不断折返。为解决这一问题,11号楼无奈与时俱进地用上了导航系统,这在高校建筑史上当真是有趣又罕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建筑可阅读:华政校园里的这片历史建筑群,值得一一品味!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江大学旧址
周四连载- 圣约翰大学建筑考遗十九 —— 16号楼
圣约翰大学建筑考遗廿三 - 格致楼
城市文化|华东政法大学圣约翰大学旧址
周末不荒废|北京城觅:穿越回民国的7处小众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