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民国荀子学史

绪论

一、研究内容与意义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集大成者。他以孔子之学为宗。批判地继承了诸子的学说。思想呈现出博杂与经世的特色。

开启了儒家外向的理路。荀子其人其学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跌宕起伏。汉代诸儒思想受荀子影响颇深。

此时荀子与孟子的学术地位不相上下。至高于孟子。唐代“道统说”提出后。荀子开始受到排斥。

至理学时代完全跌入谷底。成为“异端”。遭到正统儒学的攻击。明清时期。随着经世主义与启蒙思想的生发。

士人开始接受荀子。荀学逐渐复苏。考据学的兴起与西学的传入又使荀子的文献价值与思想价值得以彰显。

为荀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明清民国荀子学史》为题。通过梳理明、清与民国时期荀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

为正确认识荀子其人其学提供一种历史的思路。彰显荀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荀子学”(或称“荀学”)一般有两种解读:从狭义层面。指荀子本人的思想学说与思想理路;从广义层面。

指荀子及其思想的后世影响。以及历代对荀子其人、其学、其书进行评价、接受、研究、运用等的学问。

任何一门学问称之为“学”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其次其价值与意义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荀学”作为儒学的一个分支。

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荀子学史”就是记述荀学在历史上发展与演变的历史。如果按学科体系来划分的话。

狭义的“荀学”侧重于哲学与思想层面。而广义的“荀学”则侧重于学术层面。我们所从事的“荀子学史”研究。

就是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历代荀学的梳理。张立文先生指出。

中国学术史是“直面已有(已存在)的哲学家、思想家、学问家、科学家、宗教家、文学家、史学家、经学家等的已有的学说和方法系统。

并藉其文本和成果。通过考镜源流、分源别派。历史地呈现其学术延续的血脉和趋势。”①“荀子学史”也是直面历史上已存在的关于荀学的文本与研究成果。

通过考镜源流、校勘释读、总结规律。历史地呈现荀学发展的脉络和趋势。历史上的荀学成果多以文集中的笔记、札记、书信、序跋等形式出现。

很少有研究专书。唐杨倞的《荀子注》是第一部为《荀子》完整作注的书。再之后直到清代中后期才出现一批考据之作。

而对荀子思想的系统阐释更是直到民国才繁盛起来。不同时期的荀学有着不同的面貌。所以关于荀子学史的分期就尤为重要。

选取明、清、民国这三个历史时期。既有学术本身发展规律的因素。也有结合目前研究现状的考虑。

纵观我国古代学术的发展。“独尊”与“多元”始终对立又共存。自汉代以来。儒学经由统治者提倡而占据独尊地位。

影响了数千年的政治与学术。但同时。各种新思想又层出不穷。玄学、佛学、西学等不断冲击着儒学的主体地位。

儒学自身也在不断发展演变。汉唐经学与宋明理学的争端愈演愈烈。到了清代演变为汉宋之争的学术公案。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不止文学。学术的各个形态都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明清时期是古代学术的总结时期。

从荀子学史的整体来看。荀学在这一时期也逐渐达到鼎盛。从晚清至民国。社会的剧变使学术界也呈现出与以往任何时代都完全不同的气象。

受西方科学体系的影响。古典学术开始向近代学术转型。荀学也呈现出新的面貌。可见。明代至民国时期的学术经历了两次转型。

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荀学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理路。正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研究荀子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术层面。开拓荀学研究的领域。自近代以来。荀子研究多以荀子本人的学说为中心。集中在哲学与思想领域。

荀子学史则将研究的视野拓展至后世荀学的历史演变之中。在荀学发展脉络的考察中。我们可以发现荀子的后世影响以及古人对荀子的态度。

探究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而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形成“研究的再研究”。这又反过来可以为我们研究荀子的思想形成新的思路。

推动荀学的开新。在社会与文化层面。推动新时期儒学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导的。

但以往人们多以孔子与孟子作为儒学的正统。而对荀子的重视程度不足。研究荀子学史。可以使我们更直观明确地了解荀学在历史上发展演变的状态

在不同文化思潮的背景下。荀学的发展又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将荀学置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从而挖掘荀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参与与贡献。推动新时期儒学的发展。

二、研究现状综述

荀子学发端于战国晚期。《尧问》篇载荀子弟子对荀子的评价:“孙卿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谓也是其所以名声不白、徒与不众、光辉不博也。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

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天下不治。

孙卿不遇时也。德若尧、禹。世少知之。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呜呼。

贤哉!宜为帝王。”这段存于《荀子》本书的评语可谓最早的荀学史料。其作者当为荀子弟子。弟子美其师的态度十分明显。

“孔、荀并称。显示儒者的自我认同。”虽有这样的感情色彩在。但也不失客观。在战国秦汉时期。荀子的学术地位的确是比较高的。

学者对荀子思想的接受也比较明显。韩非、李斯是荀子弟子中最出名的两位。他们的法治思想与荀子存在一定的关联。

但其实李斯对荀子之学并不信服。而是质疑“秦四世有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非以仁义为之也。以便从事而已。

整理而成《孙卿新书》。为后世荀学提供了文本的参照。在思想接受方面。汉代的儒学基本沿着荀子的思想理路发展。

陆贾、贾谊、韩婴、董仲舒等皆受荀子影响。在学术方面。汉代主流经学亦多由荀子传承而来。

他们对荀子的评价及对荀子思想的接受最具有历史的真实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逐渐式微。新的学术思潮兴起。

儒学在学术上处于低沉的状态。荀学亦不例外。但此时。对荀子的主流评价还延续了汉代的说法。

徐干曾说:“昔荀卿生乎战国之际。而又叡哲之才。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明拨乱之道。

然而列国之君以为迂阔。不达时变。终莫之肯用也。”(《中论·审大臣》)从学术地位上看。荀子与孟子依然是并重的。“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由于玄学思潮占据主流。因此在思想层面。只有徐干、仲长敖、葛洪等人对荀子思想有所关注。

对荀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是韩愈与杨倞。在文献层面。杨倞在历史上第一次为《荀子》完整作注。

并重排篇次。后代对《荀子》的刊刻、校注、释诂皆以杨倞为祖。在学术层面。韩愈对荀子的评价既有“大醇而小疵”。

又有“荀卿守正。大论是弘”。不过他在《原道》中提出的道统论。将荀子排除出道统。则是对荀学的一次致命打击

在思想层面。柳宗元、刘禹锡等发扬了荀子的天人思想。皇甫缇、杜牧等则对荀子的人性思想做出了完全相反的价值判断。

唐代在荀学史上是转折时期。自唐代起。荀子的学术地位逐渐下降。对荀子的评价开始转向。荀子思想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在理学之外。苏轼对荀子的评价也对荀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荀卿论》将韩非与李斯的罪行归于荀子。

这一论点也引起后世纷争不断。成为荀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宋代学者对荀学的阐释多主观的解读。缺少客观公正的眼光。

这为荀学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朝由于历史比较短。且异族统治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加上宋代理学对荀子的贬低。

使得荀学的发展举步维艰。直到元末明初。宋濂作《诸子辨》。子学才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宋濂以正统儒学的观点看待荀子。

认为其“才甚高而不见道”。明代的学术延续宋代而来。尤其是理学。基本延续了宋儒的理路而少有创见。

明代理学家对荀子的态度依然是以批评为主。但在明中后期。随着启蒙思想的萌芽。对荀子的评价开始打破理学的偏见。

他“经子平等”的学术观念极大地促进了诸子学的发展。他对荀子客观的解读在荀子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清儒从义理和考据两方面推进了荀学的发展。尤其是考据学。取得了这一时期荀学最绚烂的成果。晚清之际。

荀学与政治的关联被无限放大。“排荀”与“尊荀”运动此消彼长。荀子的地位再次遭受考验。民国时期。

学者开始运用西方的思想理路研究荀子的学说。涌现出了一批思想性的著作。考据层面则延续了清儒的理路。

虽然摆脱了清儒“为考据而考据”的不足。但成果却已不可同日而语。荀子研究兴盛于清代。乾嘉学派对《荀子》的考据真正意义上开启了荀学研究的先河。

晚清至民国时期。学者延续了考据与义理并行的研究路径。不断提升荀子研究的水平。近百年来。荀学研究蔚为大观。大有成为显学之势。

从研究成果来看。学界的研究起初集中于荀子其人、其书、其学的层面。而对荀学在历史上发展演变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前文提到。

荀子学史的研究范围包括历代对荀子其人、其书、其学的评价、研究、接受、批判、运用等多方面内容。

直至今日。尚无完整的荀学史专著问世。不过近年来对历代荀学的关注渐次增多。成为荀子研究新的领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荀之间
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宗师(3)
陈启云:从《庄子》看儒学
「三晋名人」先秦思想的总结者荀子
《中华荀姓》-荀况,荀卿,荀子,荀卿子
孔子之后的儒学分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