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鸦片战争前后"经世致用"思想研究

绪 论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经世致用思想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阶层居核心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其内涵就 是强调文化学术的实用性。即以关注社会现实、正视社会矛盾和问题为着眼点。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社会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达到国治民安的实际效果。 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求实务实的治学态度和作 风。以及 “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情怀。

经世致用思想最早始于先秦。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入世思想的重要表征。 后来成形于宋。形成兴盛于明末清初。

并成为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到了晚清。 经世致用思想开始全面复兴。尤其是鸦片战争前后以龚自珍、魏源等人为代表的 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揭露腐败现实、呼吁革除积弊、倡导经世致用、摆脱程 朱理学枷锁。

“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观点。汇集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洪流。 开启了中国近代意识形成的闸门。

特别是作为一种推陈出新的思维方式从各个方 面影响并改变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文以鸦片战争前后期再度兴起的经世致用思想为研究对象。

力求通过对魏 源、龚自珍等为代表的经世派主要人物的思想分析。揭示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时期的经世致用思想产生的外部社会因素、 内在动因、基本内容以及产生的历史影响。

从相关研究成果看。对于鸦片战争前后其经世致用思潮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关于经世致用思潮的人员范围的认定上。有学者强调:“肇始于乾嘉之 际的经世学风发展至道咸年间。

终于从涓涓细流汇为滔滔巨川。成为一股气势磅 礴的时代思潮。其显著标识。便是道咸经世派的形成与崛起。

他们相与应和。互相砥砺。精研边防、漕运、盐法、钱币、兵饷、刑名等实际学 问。以匡济天下为己任。

发议论、办时务。倡改革。使得经世致用之学在道咸年 间风起云涌。蔚为大观。” 有学者则对鸦片战争前后的经世派的人群来源构成进行了分类。

他们认为“第 一类是统治阶级上层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他们大多由科举入仕。以注重实际和具有良好的政绩逐渐跻身于统治阶级上层。

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他们利用手中的 实权倡导经世实学。网罗经世人士。着手在水利、漕运、盐法、币制、禁烟等方 面进行力所能及的改革并取得实效。

受到时人推重。主要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黄 爵滋、陶澍、徐继畬等人。第二类是官卑职小下层官僚或未登仕途的普通士大夫。

他们以学识广博思想敏锐为时人推重。他们著书立说。以其言论、文章倡导经世 实学。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

这类人是经世派的主体。是思想理论家。也曾在实 践上参与各种社会改革。与上层社会有

蔡少卿在为《中国近代经世派与经世思潮研究》一书所做的序中。

论及经世 致用思想时指出:“经世思想即经世致用思想。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精髓。它源 远流长。

博大精深。在古代。它表现为以经义作为治理国家和改良社会之根本。 即从个人修养入手。直到经邦济世;到了近代。

就发展成一种具有强烈出世倾向 的救国救民、民族奋发图强的思潮。古往今来。经世思想具有两大基本特征:其 一。

它是入世的面对现实的。而不是出世的逃避现实的。其二。它有很强的忧患 意识。尤其在社会动荡民族危机的年代。

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研究经世思想。 范围也较广泛。并形成一批成果。但是。总的看来。研究的成果无论是从深度和 广度上看都还不够。

现有的这些成果还不足以揭示和阐明经世致用思想复兴在中 国近代思想意识形成过程中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发展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特别是 对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中探索革新变法、救亡图存、强国富民道路认知与实践的 重大影响和作用。而且。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研究深度。

对此。有学者指出:“以往学术界对经世思想特别是对近代经世思潮的研究十 分薄弱。只有零散的论文。

没有全面综合研究的专著。这是因为。全面系统研究 近代中国的经世思潮。难度较大。一方面需要探明它的学术渊源。

另一方面更需 要将近代经世思潮和它的多种流派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搞得一清二楚。那 么这不仅涉及浩瀚的古代文化典籍。

而且要研读近代经世派许多代表人物的著作。 工作量之大。不言而喻。”中国近代哲学研究在资料收集和文献解读以及主题选 择上无疑存在着的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

但是。不了解这一时期社会历史变动和 思想文化变革之间的关系。不了解鸦片战争以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

我们就 很难弄清楚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在传统文化资源基础上接纳西方 文化、如何在面对西方文化时做出合乎时代和社会要求的选择。

因此。对鸦片战 争前后时期经世致用思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目前。较为系统地对中国近代经世思想进行研究的专著。

有论者认为该书通过旁征博引。在搞清经世思 想的学术渊源的基础上。

首次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近代经世派和经世思潮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等各个不同时期的特征及其演变状况。

阐明了它们之 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并揭示出中国近代政治体制改革和儒家思想近代化的全过程。

从而填补了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 贡献。(二)本书阐明了近代经世派和经世思潮的基本精神和历史作用。

为我们深 入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的精神。推动现代学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 的启示。

正如本书所揭示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为首的 儒家经世派。在经世致用的思想指导下。

特别是研究中国近代的经世思潮。对于继承发扬传统学术的优良精神。推动我国 学术文化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建设事业。

从学术研究的意义看。对鸦片战争前后的思想进行系统研究是中国近代哲学 史研究深化的具体要求。

对中国近代哲学的研究。目前关于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章太炎、谭嗣同、孙中山等人物的个案研究和专题研究均已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而如何更好地深入认识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来龙去脉。有必要从处在传统 社会和近代社会转型开端处的鸦片战争前后期的经世致用思潮入手进行分析。

中 国近代哲学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求变、求新。并且这一时期的哲学思考和社会历 史发展密切相关。

这一哲学特征从鸦片战争前后期的经世致用思潮就已经开始了。因此。对鸦片战争前后期的经世致用思想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逻辑线索。

从现实意义上看。理论必须要服务于现实才能有真正的生命力。哲学力求在 思想中把握时代脉搏。

进而为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提供必要的价引导和智力支 持。冯天瑜对经世致用思想价值的重要性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和高度的评价。

为的是按照周礼的模式去矫世、救世、 经世;儒家的'以六艺为法’。也是为了'通经致用’。鸦片战争前后期。

经世致用派 思想家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何去何从。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发出了 学习西方的呼吁。

固然。在这一时期对西方的学习还主要停留在军事技术领域。 但是。这一呼吁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

另外。经世致用思潮在关切现实问题时。 对传统哲学所做的新阐发和新应用。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经世致用思想是儒家入世思想的重要体现。又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推崇的人 生信条和价值观念。

主张有较大助益。并且这一认识也获得基本认可。经世致用思想的践行者和思想 家固然有如此之多。

并且其思想内容也涵盖广泛的专门技术领域。但是本文的研 究更多是从哲学思想文化转型的意义上来探究经世致用思潮的。

因此。在具体研 究过程中。本文将以龚自珍、魏源、包世臣等人的思想为主。

解存在着差异。在宋明理学时期。程朱学派认为释老之学是妨害社会发展的 无用之学。认定儒家体认天理、修身养性之学方是切体达用之学。

但以陈亮和叶 适为代表的事功学派则认为。只有那些直接关乎国家民生的学问才是真正的经世 致用之学。

第三。关于鸦片战争前后经世致用思想的性质界定问题。一般都认为鸦片战 争前后期的经世致用思想的性质还是传统性质为主。带有着向近代过渡的特征。

蒋国保、余秉颐、陶清在《晚清哲学》一书中认为:“有的学者特意将鸦片战 争前后的社会思潮作了区分。

称鸦片战争前的社会思潮为'经世致用’思潮。而称鸦 片战争后的社会思潮为'爱国主义’思潮。这一区分。

或许不无历史根据。却未必把 握了问题的本质。因为:作为热爱华夏民族的强烈而诚挚的情感。

爱国主义情绪。 毋庸说亦是左右'经世致用’思潮之趋向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而作为一种强调学术研究服务于社会、应有利于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实际功效的学术研究导向。

'经世 致用’思潮无疑包括防御、抵抗资本主义殖民者侵略等爱国主义内容。”①这种区分。 诚如确实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未能真切把握鸦片战争前后期经世致用思潮除了思 想内容方面的变化之外。在思想性质上的变化。

究其根本。是忽视了社会历史变 动对思想文化变革的决定性影响。以鸦片战争为分界线。中国社会开始了从封建 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近代历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人·方克立】研古阐今求实 铸魂立体明用 ——方克立学术思想述要
传播学主要学术思想
四十年来儒学复兴的回顾与展望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电脑藏书)
近代思想史学科理论的力作
中国国学 - |中国哲学思想|诸子思想|孔子思想|老子思想|国外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