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代介休窑陶瓷纹饰的装饰工艺与构图形式

宋金之际的中原地区两朝征战不休,作为游牧民族的金人不断壮大,在北方地区的统治日渐稳固,游牧民族文化的注入为北方陶瓷的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

介休窑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发展,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介休窑在发展过程中受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但这样的环境也为介休窑的成熟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此外,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兴盛、创作技法的发展以及艺术审美的提升都促使介休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文将从纹饰装饰工艺与纹饰构图两个方面探讨介休窑陶瓷纹饰的独特性:从纹饰工艺技法来看,介休窑主要采用釉下彩绘、划花、印花、剔花等方式,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从构图样式来看,以单独样式和组合样式为主形成了巧妙多样的构图方式。此外,简要分析了介休窑纹饰构图的变迁及其演变原因,介休窑的构图样式既反映出金代北方窑口的构图共性,同时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

«——【·装饰工艺类别·】——»

介休窑陶瓷的装饰技法十分丰富,有釉下彩绘、划花、印花、剔花和镂雕等,釉下彩绘色彩丰富,意趣盎然,以白地黑花和白地赭花为主,其中白地红花色彩鲜艳,为介休窑釉下彩绘精品。

划花以珍珠地划花陶瓷枕作品为主,装饰效果独特;印花纹饰层次丰富,线条清晰,立体感强。

介休窑陶瓷在烧造过程中,心思灵敏的画工们创造出了许多新颖别致的陶瓷作品,他们将不同的技法运用在同一件器物上,为我们留下了极富地方风格与民俗特色的陶瓷珍品。

釉下彩绘是用色料在成型晾干的素坯上进行绘制,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是其它浅色釉一次烧成的一种装饰方法,用这种方式烧成后的瓷器表面光滑透亮,图案生动鲜明,是陶瓷装饰的一种主要技法。

介休窑釉下彩绘瓷器中多见白地黑花与白地赭花:金代介休窑所作白地黑花源于磁州窑,一般在枕面、盒盖,盘底处绘有花卉纹或是简短诗句,其中花卉纹大致分为折枝花叶纹、缠枝花叶纹两种。

折枝花叶纹截取草叶的单枝进行绘画,完成以后像是被折下的部分枝叶,所以有折枝花叶纹之称,介休窑陶瓷纹饰所绘折枝花叶纹根据不同的画法,也可以分为不同的样式种类,有的花卉枝繁叶茂,花朵呈多层样式、有的花朵以未开放的花骨朵形式出现、有的将枝叶进行延展,形成圈状,各种不同的折枝画法,形成了内容丰富且各不相同的纹饰特征。

缠枝花叶纹在介休窑白地黑花陶瓷作品中最为常见,以植物枝干为中心向四周延展,所画内容丰富繁密,别有意味。

介休窑在白地黑花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出现了白地黑花绘赭彩等作品,这种方法是在白地黑花纹饰的部分区域以赭彩填充,这也是介休窑代表性的装饰方法。

金代介休窑的白地赭花源于其他窑口,但在其技法基础上不断的推陈出新、因地制宜的创新出许多新的陶瓷产品,介休窑陶瓷在白地赭花釉下彩绘工艺的基础上运用了划花技法,所作陶瓷产品色彩鲜艳,灵活生动且富有立体感

比如白地赭花双鱼纹折沿盘,这是介休窑具有代表性的白地赭花产品,这一作品以赭色将双鱼和折枝花叶绘在盆底,盆侧以凤鸟纹作为装饰,鱼纹较为写实,双鱼中间以花卉纹作为间隔,鱼鳞、花瓣褶皱、叶脉皆用划花工艺进行装饰,生动活泼,所划线条流畅纤细、遒劲有力,使整个作品更富层次感与立体感。

白地赭花的色调由于当地矿物原料的特殊性而变化多端,有深咖色、黑褐色、浅褐色、褐红色、紫红色、柿黄色等区别尤以白地红花色彩鲜艳美观,为同时期其他窑口所少见。

介休窑釉下彩绘不仅将中国水墨画技法熟练运用在陶瓷器物上,还将图案与文字互相结合进行装饰,所写文字或单个出现,或以简短诗句形式呈现,将中国传统水墨画、书法艺术以及陶瓷工艺有机结合,挥洒写意,具有复古意味,很大程度的展现了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金代介休窑的白地黑花与白地赭花陶瓷作品充满浓郁的民间气息,技法写意夸张,画工们通过对动物、植物、文字的巧妙交错,使陶瓷作品呈现出意、笔、情、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金代介休窑典型的釉下彩绘风格。

划花是瓷器的一种传统装饰方法,在半干的陶瓷器表面使用铜铁制器具、木刀等尖锐工具浅划出线条,组成不同图案。

这种装饰方法源于唐代越窑,但唐代的划花工艺并不十分成熟,线条较粗;发展到五代至宋初,这种装饰方法已十分流行,经过许多窑工画匠的不断改进,划花工艺日渐成熟,其线条纤细有力,所绘图案形神兼备,北方窑系中定窑率先掌握了划花工艺,而后划花工艺在北方众多窑口都极受欢迎。

划花工艺在广为流传的过程中,受到许多不同窑口的学习与创新,其中河南密县窑独创了珍珠地纹饰,该纹饰借鉴了唐代的金银器錾花工艺,这种工艺又与划花手法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珍珠地划花技法,其装饰效果独特,使得整个陶瓷纹饰装饰意味极强,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定窑白瓷广泛使用划花工艺的过程中,介休窑也不断的进行学习与借鉴,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介休窑的划花陶瓷产品线条流畅纤细,题材较为广泛,有花卉、鸟兽以及诗文等。

桃纹、芦雁纹都是我国传统的纹饰题材,这些划花作品并不十分追求图案自身的体积形态,也没有遮挡、光影的变化,而是注重刻画其外形轮廓,平面的划花方式更好的将图案造型与器型特征有机结合。

介休窑的划花工艺大量运用于瓷枕中,表现力与艺术性极强,许多瓷枕都将珍珠地划花与图案或是诗句相结合,文字的装饰可以直接反应出金代的文学风尚,我们也由此可窥时人的民俗风格与文化意蕴。

印花是陶瓷装饰的一种常用方法,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在半干坯胎上印出花纹或是用刻有纹样的模具制坯,使坯胎留下花纹。

这种陶瓷装饰方法效率高、成本低、可批量生产,在金代广泛应用于陶瓷制作过程中。介休窑的白釉瓷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定窑白瓷的影响,但是介休窑在白釉瓷器的基础上,率先进行白釉印花器的烧制,白釉印花器器型精巧,纹饰生动,极富艺术性。

《中国古陶瓷图典》一书在介绍介休窑时,有这样的论述:“窑中发现缠枝花及婴戏纹模印,精美程度超过定窑、耀州窑水平。”

介休窑的印花瓷器题材广泛,不局限于花卉印花题材,也有鱼纹、龙纹,人物等内容出现。赭黄釉印鱼纹碗为介休窑印花瓷器的代表,赭黄釉色彩鲜艳明快,白釉洁白匀净,印花纹饰清晰、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其中鱼纹写实生动,四周的水波高低起伏,碗底的缠枝花卉枝叶简洁,布局巧妙

童子抱鸡壶器型独特,童子面部细节生动,鸡羽层层叠叠,二者紧密贴合,充满了生活气息与民俗意味。

介休窑陶瓷常常将印花、刻花、划花等多种装饰手法集于一器,手法巧妙,布局考究而线条清晰,印花纹饰十分精美,常见的有多层次的花瓣纹饰、菊花纹、缠枝花卉等,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趣。

剔花是指刻好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部分剔去,分为留花剔地和留地剔花两种,因北方比之南方的瓷胎较厚,北方瓷器更适合剔刻工艺,所以剔花工艺具有浓厚的北方地域特色。

剔花技法在山西宋金时期十分盛行,介休窑剔花瓷器大多以黑釉为主,在瓶、罐等器型上剔出清晰的图案轮廓,将纹饰以外的部分全部剔除,使花纹凸起在坯胎上形成浮雕效果,独具一格。

镂雕也作“透雕”、“镂空”,是指在瓷胎未干时使用工具将纹样或纹样以外的部分雕除,镂雕技法根据雕除部分可分为两种,纹样穿透瓷器的为“全镂”或“通花”,只雕除到瓷胎一半或浅层的为“半镂”,二者结合可使瓷器纹饰更具层次感与立体感。

介休窑镂雕工艺大多使用“全镂”法,用于较为简单的纹饰上,由于镂雕技法较为特殊,将其用于香薰、香炉或是明器中,介休窑将镂雕与细白瓷互相结合,所作瓷器透亮精美,极具审美意味。

介休窑陶瓷将各种文化兼容并蓄,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到金代介休窑发展成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出现了许多别有风味的陶瓷产品。

纹饰与器型的巧妙结合使瓷器更具美学特征,特殊的金代文化基础促使介休窑陶瓷形成了独特的构图形式与特征,从构图形式方面探究介休窑陶瓷纹饰的艺术特征,使我们对介休窑陶瓷的认知更为全面具体。

对介休窑陶瓷中常见的纹饰进行分析,探究其纹饰的构图样式、构图法则与构图变迁。

介休窑陶瓷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纹饰构图样式,根据瓷器造型与纹饰题材的不同,大致分为单独纹饰与组合纹饰两种类型。

金代介休窑陶瓷中的独立纹饰多见于植物题材与文字题材,植物纹饰以折枝花卉纹、缠枝花卉纹以及单珠花卉纹为主,文字题材以单字的形式出现,这些纹饰通常均衡、对称,其余部分留白不做装饰。

介休窑单独纹饰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这类型的折枝花卉纹枝干造型模糊,草叶细长而舒展,花朵常布局于草叶正中,介休窑该类作品通过釉下彩绘的技法表现,多为白地黑花、白地赭花瓷器,大多装饰于碗、盘、盒类器物的内底、盖面或是用于枕面装饰。

“没骨画法”简约大气、用笔自然流畅,趋于写意,其作品一气呵成,大多强调笔意,运笔与墨色巧妙结合,所绘作品气象万千。

这类型的纹饰中多见牡丹花、菊花,所绘花朵大多为绽放式,枝繁叶茂,构图较为繁密,与“没骨式”画法中细长的草叶形成对比,这种“枝繁叶茂”的画法中,草叶较为宽阔且无遮挡,衬托着位于画面中心的花朵,枝干清晰,该画法的花朵与草叶趋于写实,花瓣重叠有遮挡,花蕊刻画的十分细致,花瓣与草叶上都有明显的筋脉,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立体感。

介休窑中的这种画法多用于枕面装饰,构图饱满繁密,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格,其中根据画面内容大致分为独花式、双花式、恋花式三种类型,独花纹饰趋于写意,装饰性较强。

双花式为一枝两花,花叶趋向写实;还有一种恋花形式,充满自然意趣,比如蝶恋花纹饰。

«——【·总结·】——»

介休窑陶瓷纹饰带有求吉纳福的普遍特征,这表现出民众思想的统一性,陶瓷纹饰作为民俗文化中人们的思想表现方式,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纹饰中的婴童、鱼、鹿、雁、荷花、牡丹、菊花、桃子、榴花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在生产生活落后的情况下,人们将大自然中的一切神秘现象归于神灵。

所以他们将这些生活中频繁出现的动植物以谐音、隐喻、象征的方式赋予其祥瑞寓意,以表达他们对神灵的崇拜或是趋吉避凶的吉祥思想。

金代是介休窑发展成熟的时期,纹饰图案也在此时逐渐丰富,此时的介休窑陶瓷纹饰表现了天真烂漫的婴童、生动逼真的鱼虫鸟兽、婀娜聘婷的植物、又或是娟秀工整、潇洒自如的文字,这些纹饰作为吉祥图案大多表现了金代人民对子孙延绵、长寿年丰、余庆祥瑞、幸福美满的愿望,对望子成龙、福禄双全的盼望以及人们对平安吉祥、百福具臻的追求。

介休窑纹饰中表现出的这些美好祈愿,既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意志的表现,是人们表达和谐共融审美情怀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尽善尽美审美理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古陶瓷图典》委员会.中国古陶瓷图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宇文懋昭撰.大金国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潘天寿.中国装饰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的红绿彩瓷器
故宫陶瓷馆金代陶瓷
记录(115)之故宫 武英殿陶瓷馆(10)
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系瓷器的历史演变图示!
【格物古瓷】访介休博物馆·洪山窑遗址
【东方陶瓷】中国磁州窑珍品欣赏------上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