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像绘画题材的调查与分析

佛教寺院里,不论其派别和规模,都要供奉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周灵王七年至周敬王三十四年),译为释迦族圣人,为佛教的教主及佛学开创者。

«——【·释迦牟尼佛·】——»

佛教寺院里,不论其派别和规模,都要供奉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周灵王七年至周敬王三十四年),译为释迦族圣人,为佛教的教主及佛学开创者。

释迦牟尼有常人无法具有的“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而端庄慈悲,常见 姿态为结跏趺坐在莲花宝座上,右手做触地手势,左手做冥想手势,手持钵盂。 身穿僧袍,面容安详平和。

身后是身光和头光。佛祖身旁是他的两个弟子。

若其中有位弟子额头有皱纹的话,他们就是大迦叶和阿难陀的组合。

蒙古扎纳巴扎尔 美术馆馆藏的这幅释迦牟尼佛唐卡,画面丰富,布局严谨,线条精细流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轮廓和衣物的质感。

描绘了年轻的乔达摩在城 佛前作为菩萨形象。

他站在月形莲花底座上,左手下垂,表示满足众生愿望;

右手屈臂向上,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他身穿华丽的金色图案的红色长袍,戴着菩萨王冠和耳环。

被描绘在一个有围墙的神殿里,使得画面背景向后方隐去,增强了空间感。

顶壁绘出平棊,平棊内为团花,形式典雅。

两侧是两个门徒。

在他的上方是一把伞盖,象征着保护和王权,而在他的下方则是摆满各种祭品的供桌,显得隆重。

最初传入蒙古地区的佛像并不与建筑发生必然的联系,然而在藏传佛 教及其艺术形式本土化的过程中,佛陀形象所处的背景环境越来越具有现实生活的氛围。

这幅唐卡中,艺术家展示了他站在光线环绕的地方,以补充他的姿势。 经调查蒙古地区佛像,发现立像多,有学者认为是受北魏北齐摩崖石刻影响。

此幅唐卡在造型上与18世纪铜鎏金旃檀佛有相似处,如手势, 服饰,且都是立像。

旃檀佛右手手心向外,结无畏印,左手下垂,掌心向外,施与愿印,身穿圆领通肩袈裟,纹褶似水波,突出旃檀佛的传统。

“蒙译佛经中的佛教故事可分为三类:一是讲述释迦牟尼前生善行的本生故事;

二是讲述释迦今世从入胎、降生、成长到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俗人生平(称为“佛陀八相成道”或者“释迦牟尼十二行”);

三是讲述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因 缘故事”。

本生,梵语作Jātaka,意译为“本生”“本起”“本缘”等,音译“阇多伽”、“社得迦”等译法。

本生,指释迦牟尼佛的无数次前生。记载此种故事的佛经称 作“本生经”。

日本人常译作“本生谭”(“谭”在日文中有“故事”的涵义)。本 生(简称“生”),西晋竺法护翻译的一部辑录五十五种小型本生故事的佛经被称 作《生经》。

本生故事亦即“佛说”,由释迦牟尼佛自己所说。由于有些本生故事集为后 人纂辑,也就以叙述故事为主,忽略讲述故事的本人。

但是,常规的本生故事,在每一则故事的末尾,一定要点明谁是谁的前生与今生,这是本生经故事的标志。

本生故事大都以寓言、童话的形式在印度民间传播,内容主要包括“先贤故事、 民间传说、遗闻稗史和醒世箴言、处世格言等,寓意深长,通过对因果、轮回的 解说使人们明白善恶的真理”。

很多故事现在成了民间故事,是佛教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博格达汗宫博物馆馆藏的唐卡《释迦牟尼十二相成道》,佛陀释迦牟尼坐在一个狮子宝座上,周围环绕着他一生的十二个事迹。

华丽的宝座靠背上雕刻着狮子,顶端一只金翅鸟正在吞食一条蛇。

整个王座被扇形的云纹包围着。

两边是舍利弗和目犍连两弟子。

下面是由一朵莲花支撑的珠宝。

莲花从一个池子里生长出来,池子里有两个和尚坐在花上给佛陀供品。

从唐卡的顶部中心开始, 顺时针方向,描绘了释迦牟尼生活中的12个主要事件。

序列以坐在兜率宫中的 释迦牟尼开始:在他出生前的兜率宫殿,一缕薄云把佛陀和大象连在一起,大象出现在皇后摩诃摩耶面前;

蓝毗尼花园的出生和他的第一步;

释迦牟尼在射箭、 摔跤和投掷大象方面的体育技能;

他的婚姻,在皇宫生活和离开皇宫见证老年、疾病和死亡;

剪掉头发,放弃世俗生活;

过苦行僧般的生活、降魔、佛陀的开悟,传授佛法,最后在左上角是他的涅槃。

这些不同的场景被描绘得非常有魅力和活力。

例如,魔王波旬威胁着佛陀,复杂的细节被描绘出来,周围环绕着汹涌的火焰。

扎纳巴扎尔美术博物馆馆藏的另一幅释迦牟尼画传唐卡,画面 中释迦牟尼佛坐在狮王座上方的月亮形圆盘上。

他身穿红色和金色的僧袍,右手呈触地印,左手拿着一个铁钵盂,两侧是他的两个伟大的门徒,被尊为智慧和精神力量的主人。

他的正上方是阿弥陀佛,永生之佛,下方是五个弟子。

这些是他悟道前的同伴。

后来,他们在鹿野苑接受了他的第一次教导,成为了他的第一批门徒。释迦牟尼被他的生活场景所环绕,点缀着美丽的鲜花和吉祥的珠宝。

由于水的过度破坏,很难识别各种场景。

然而,可以看出画作的质量,是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所描绘。

在西藏和其他藏族地区各大寺院以《如意藤》题材为绘画粉本的艺术作品最为普遍。

德国大卫·杰克逊所著的《西藏绘画史》中所述“建于1420-1425年间 的西藏江孜白居寺主殿二楼回廊留有此类题材绘画遗存。”

公元1464-1465年 间,青孜派大师贡嘎岗堆·青孜切莫受命贡嘎多吉丹寺的创建者贡嘎南杰 (1432-1496年),在集会大殿原回廊中绘制的《如意藤》(佛教的警喻故事)壁 画题材完整,构图恢宏。

西藏大昭寺转经廊也描绘有《如意藤经》故事。

公元 1733年起由噶玛噶赤画派中的重要人物司徒班钦·却吉迥乃(1700-1774年)曾设计和邀请嘎雪画派大师绘制《如意藤》(譬喻故事)108个故事内容的30幅 巨大唐卡组画。

并在《如意藤本生故事唐卡画》著作中介绍了绘制《如意藤》故事的方法。

1737为这套唐卡组画举行了开光仪式。”

18世纪20年代末期许钦·楚 臣仁钦(1697-1774年)及其同行在丹玛的热楚南杰寺墙面上也绘画了本生百品图。

18世纪50年代诺尔的住持帕丹却迥(1702-1769年)委派噶玛·拉登的画 师拉噶兄弟画了一套《如意藤》中的《譬喻经》故事。

据记载青海热贡年都乎寺 毛兰吉哇拉康殿堂内左右壁绘有释迦牟尼本生传。现塔尔寺藏云旦、切旦的作品 《佛本身故事》。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两套描绘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唐卡组画,其中将三十一 幅这套唐卡称之为'释迦牟尼佛源流’。”

雍和宫的一套41幅的《释迦牟尼本生如意树》唐卡,是雍和宫初改寺庙时,七世达赖喇嘛敬献乾隆皇帝的贡品。

每幅唐卡中央主尊的顶上绘有七世达赖喇嘛的画像。《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记载“铁虎年(公元1770年),章嘉国师为庆祝大皇帝六十寿辰的典礼奉献了释迦佛本生 故事卷轴画九幅。”

“本尊,指寺院中安置诸佛中,以某尊为主,而特尊崇之,称为本尊。此外,又指密宗修习中主供佛。

藏传佛教各派修持的本尊大部分相同,只是各派重视哪 些本尊略有不同。

其中格鲁派修大威德金刚,马头金刚、喜金刚等。”

梵名阎曼德迦,阎曼是地狱主宰,德迦意为降服者。藏名“大威德怖畏金刚”,汉传佛教称大威德明王。

黄教主修的三大主尊之一,另两位是密集金刚,上乐金刚。“该尊形象有很多种,常见有两臂、四臂、十八臂、三十四臂等。

其中九头三十四臂双身形象的具体造型是:正面为大水牛形,共有九头三十四臂,十六条腿”。

九头分为三层,第一层正面牛头上有像张开的弓一样的牛角,其左 右边各有三头;

第二层为一头,愤怒的面相,以上各面均有三眼;

最上一层为无量寿佛头。

其左右各十七臂,共三十四臂,怀抱的明妃罗浪杂娃,表情凶恶。

其余手各拿铃、杵、弯刀、短矛、人骨棒、骷髅等等。

其左右各八条腿,共十六条 腿,各踏着降伏的恶魔。

“阎曼德迦是在造型上突出他的狰狞可畏,睚眦怒目的凶相。蒙古族佛教徒 认为他是众护法之王,是惩治教敌最厉害的法主,以此推崇此尊像。”

今五当召收藏的唐卡大威德金刚,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七个忿怒面。

肤色蓝等,主臂双手交握金刚钺刀和嘎巴拉碗,代表“悲智合一”,其他手臂分持各种法器。

左上方为黄文殊菩萨,说明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怒化身。

正上方是宗喀巴大师,位于天界正中,表明这幅唐卡是格鲁派的传承。

右上方是莲花手观音。

脚踩八物、八禽。左下方是外修阎罗,正下方是内修阎罗,右下方是密修阎罗。

“据藏文造像学文献的分类方法,藏传佛教大黑天神的造像有七十二种或七十五种身相,在神灵体系中占第十等级,其中一些大黑天神同时属于出世间护法神和本尊神系。”

玛哈噶拉意译为大黑天(Mahākāla),又译为“宝帐怙主”。在黄教取得优势地位后,使大黑天的供养仪轨得以广泛传播,并一直作为该派的一位本尊供奉,在格鲁派中,玛哈噶拉的图像样式基本固定下来。

蒙古地区有两臂、四臂、六臂的玛哈噶拉,还有各种名号的,如“寿主玛哈噶拉” “持杖玛哈噶拉”等等。

一般常见的为三面六臂玛哈噶拉,其前左右手高举剑和叉,中间左右手执人头和殳羊,后左右手执象皮,张于背后,以毒蛇贯穿骷髅为璎珞,虎牙外出,作忿怒相。

据云,玛哈噶拉是无畏战神,礼祀此神,可增威德, 举世能胜。玛哈噶拉原是西藏佛教萨迦派最重要的经典《喜金刚续》的护法神, 由八思巴上师奉祀(一面二臂玛哈噶拉)于五台山,成为蒙古人的保护神。

但也有一种说法:“16世纪达赖喇嘛应召赴阿拉坦汗廷帐说法之后,此王焚毁了所以 佛教以外的偶像,称六臂大黑天神为蒙古佛教的护法神,此后,大黑天神信仰在 蒙古地方才真正盛行开来。”

唐卡《大黑天护法》站在火焰中的莲花底座上,一面六臂,头戴 五佛冠,由五个骷髅组成。

有一条小蛇在他的红色卷起的头发中。他的中间右手持一把“金刚钺刀”(Katrika),象征着慈悲与男根;左手握“嘎巴拉”(Kapala),

象征着智慧与女根。

在他的右上手拿着一串骷髅,右下手拿着鼓。左上手拿着三叉戟,左下手拿着套索。

身着一条虎皮围裙。大黑天站在迦尼萨上,障碍与贪婪之王,表示他克服了障碍。

他的右腿踩在迦尼萨的头上,而他的左腿踩在迦尼萨 的腿上。象征降伏一切邪魔外道。周围环绕有大师和侍从。

在画幅下方是玛哈噶拉的供品,蛋糕状的供品仪式,愤怒的神用金线画出。

«——【·总结·】——»

谢瑞华的《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与西藏俄尔寺和夏鲁寺住持有关的唐卡》一文谈到宝帐怙主是大黑天(Mahākāla),观世音菩萨的一种凶猛的护法化身)的造型之一,不仅备受萨迦派和俄尔派尊崇,而且也备受以帐篷为居所的藏族和蒙古族牧民的尊崇。

这在蒙古召庙美岱召、大召寺乃琼庙、乌素图召庆缘寺均有体现。

«——【·参考文献·】——»

[1][宋]彭大雅.黑鞑事略[M].徐霆,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85.

[2][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3][明]萧大亨.夷俗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14世纪 《丝绸绘释迦牟尼站像》唐卡
南山文化旅游区导游词
我国佛教寺院的布局解析
本初佛及五如来
拘尸那迦,于离生灭处看虚空华|佛土梵天
色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