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中,为什么日本不帮德国呢?

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苏军接连惨败,多次遭遇德军的歼灭性打击,莫斯科危在旦夕。

斯大林在得出日军夹击苏联可能性不大的判断后,从远东抽调了相当规模的精锐去参加莫斯科保卫战。

自当年在甲午战争中击败大清后,日本陆军一直视苏联为最大的威胁和第一假想敌。

面对这样的机遇,日军为何不趁机“捞一把”呢?

日本与英美开战的风险已经极高

苏联和日本在远东的紧张对峙,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

尽管如此,苏联情报人员,还是早早确定:日本不会在1941年对苏联出兵。

1941年9月14日,佐尔格向莫斯科传递情报:1941年,日本不会在远东采取军事行动。

10月初,佐尔格详细分析了日本政局的情况,再次判断:日本对“南方”的兴趣超过了“北方”。

苏联人之所以能够得出这样的情报,在于:在1年前,日本就对“北进”和“南下”做出了实质性选择,而日本人并没有办法迅速调整过来。

一直以来,日本内部,“北进”与“南下”两派意见的争论就很激烈,而在很长时间内,“北进”的意见占据上风。

然而,接踵而来的事情,却使日本的风向发生了变化。

1、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

此战,日军受到重大挫折。

由此,日军认识到:即便经历过“大清洗”这样的消耗,苏联红军的战斗力也远非当年沙俄军队可比。

因此,此后,日本对于对苏开战,转为十分谨慎的态度。

2、1940年进军法属印度支那。

1940年,法国战败,向德国投降。

对于已经深陷中国战场的日本来说,他们获得了一个“良机”。

趁着法国人倒霉,靠着日军强大的武力威慑和德国朋友施加的压力,日本可以兵不血刃占据法属印度支那,既能获得当地丰富的资源,又能进一步封锁中国。

然而,日本进军东南亚,势必会引发与英美等国的激烈矛盾,以至会引发极高的战争风险。

因此,日军行动前,在内部进行了激烈争论。

最终,“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日本还是决心侵占法属印度支那。

果然,这一举动,引发了英美等国的强烈反对。

此时,美国已经宣布,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

遭遇“石油禁运”,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作战都持续不下去!

因此,此时,对日本来说,尽快解决石油等能源问题,是刻不容缓的第一任务!

日本,当然是优先争取通过与美国的谈判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不能谈判解决,日本就必须要想办法去掠夺石油等重要资源。

西伯利亚油田是在60年代才发现的,当时的远东,并没有日本人所急需的资源。

所以,如果谈判不成,日本唯有对英美开战,直接进军东南亚等地这一条路。

此时,日本与美国尚在谈判中,日本似乎也尚未下定对美作战的决心。

不过,在确立对美的战和之前,日本是不敢投入对苏联的大规模作战的!

基于此判断,苏联情报人员得出日军在1941年不会对苏开战的结论,也就并不困难了。

苏军在远东的军力,依然在关东军之上

尽管如此,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关东军也确实在时刻关注远东苏军的情况。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如果远东苏军确实薄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进攻苏联,自己占便宜,顺手帮助德国盟友。

由于诺门坎战役中的教训,日军对发动袭击设置了一个标准:必须等到远东苏军30个步兵师减少一半;坦克由2700辆下降到900辆,飞机由2800架下降到1000架。

也就是说,日军要确保其兵力、装备,至少稍占优势,才会发动进攻。

当年法国战役时,意大利人也想“偷一把”,趁着法国溃败之时发动进攻,结果遭遇耻辱,日本人可不想像意大利人那样“搞笑”。

然而···日本人始终没有等到这样的条件。

苏联人已经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吃过一次亏了,吃一堑长一智,苏联人并不打算给日本人可趁之机。

所以,虽然苏联确实从远东调集了大量的军队西去。

但是,苏联在远东组建新部队的速度大大超过了调走部队的速度。

到1941年12月时,远东苏军坦克师减少了4个,但增加了1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0个航空兵师、8个步兵旅、6个坦克旅、2个筑垒地域。

苏军在远东的兵力比之前反而增加了60多万人···

确实,新组建部队的装备,远不入苏德战场上的苏军。

但是···无论是他们的老式坦克还是火炮,都不比关东军差呀···

想“偷一把”?偷不成的!

日本对苏德形势的考量

此外,日本还有“鸡贼”的考虑。

当时,日本对苏德战争有2个基本判断。

1、不管日本是否打击苏联,德国要击败苏联,都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事情。

所以,所谓“日德夹击苏联,先解决苏联,对轴心国最有利”的说法,其实算是“马后炮”了。

2、尽管苏军连战连败,但从他们表现出的抵抗力看。日本人不相信德军能够在冬季到来之前取得决定性胜利。

日本认为:只有在苏联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发起对苏联的进攻,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所以,日军保持了关东军的强大兵力(即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规模依然占日本陆军的1/3),但并不准备在1941年出兵,只是等待时机。

然而,日本人等不到这样的时机了。

反倒是苏联人,后来以这样的方式收拾了日本。

1945年,在日本败局已定,并遭受第一颗原子弹打击后,苏军出兵了···

日本不在1941年进攻苏联,是出于其战略考量。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考虑来考虑去,他们最终做出的选择却是灾难性的。

日本不出兵远东,使西伯利亚成为苏联稳固的大后方,使他们的德国朋友在苏联的胜利遥遥无期。

同时,占日本陆军总兵力1/3,坦克航空兵一半左右的关东军,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所事事,既没有入关参与对中国的作战,也不能南下配合太平洋战场。

对整个轴心国集团来说,这又是一个加速他们失败的错误决定。

斯大林根本就不知道,而日本人更不会不帮德国。

如果斯大林如此神明,那苏联也不会被德国顶到莫斯科狂揍了。实际上,斯大林不仅不知道,而且根本没有这种自信,更不敢有这种自信。苏联的远东军团,一直维持对关东军的碾压态势。甚至,兵力规模,一度超过苏德战争爆发之前。

日本人不仅没那么愚蠢,而且也不会那么善良。实际上,盯着苏联的关东军,一直是日本陆军中的最强军团。只要有机会,关东军就不会对苏联手软。只要时机允许,日本人即便不帮德国,也会直接把苏联揍趴下。

01.一直蒙圈的日本决策层

1938年的时候,日本决策层在战略上,有上中下三策可选。上策,全面撤出中国,然后重新回到国际社会;中策,北上进攻苏联,然后争取美英谅解;下策,南下东南亚,然后全面开战。

最后,日本选择了下下之策,发动太平洋战争,把美国拖进二战。

日本之所以选了下下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决策层已经彻底蒙圈。

1938年的时候,日本手中已经没啥好牌可打了。正面陷入了侵华战争的泥淖,北面遭遇苏联远东红军的强大压力。关键是国际社会,英法这两个列强,也露出了獠牙。慕尼黑协定以后,欧洲摁住了希特勒,于是腾出手来开始收拾日本。而美国也终于站队中国,向蒋介石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援助。关键是,美国朝野已经吵吵着要对日本实施禁运了,只不过罗斯福还在犹豫。

此时的日本,已经孤单到没朋友。但希特勒伸出了橄榄枝,寻求与日本结盟。日本简直是他乡遇故知,立即脑补了一副神奇画面,即:德日意三国同盟,一起猛揍苏联。按照这个画面操作,日本自然就选了中策,北上进攻苏联,然后争取到欧洲和美国的谅解。

但是,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在欧洲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德国还跟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变化就相当于一次暴击。日本决策层一下就被打蒙圈了。然后,平沼内阁立即辞职,理由竟是“欧洲发生了难以理解的事情”。

随即,日本再一次把内心戏发挥到了极致,又脑补了一个画面,即:德意日苏的四国同盟,一起对付美英法。1939年7月26日,罗斯福政府也照会日本,声称六个月后对日禁运。所以,日本这个画面只能越来越强烈。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日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随后,1941年4月13日,日苏代表在东京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个画面马上就要画好了。但是,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全面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然后,日本决策层再一次被打得蒙圈。蒙圈了就换内阁,1941年10月,老陆军出身的东条英机组阁。但是,之前两个内阁都蒙圈了,东条这个军头内阁,也别想好到哪里去。

02.日本到底打不打苏联

1941年7月2日,日本天皇组织了一次御前会议。但是,此次会议仍旧没有拿出一个明确的主张。结论只是继续进攻中国,同时做好南下和北上的准备。但是,到底是南下还是北上,甚至是先南下还是先北上,根本就没说。之所以定不下来,是因为日本决策层还要观望,就是看欧洲怎么发展。但决策层已经连续蒙圈,执行层的军方只能更蒙圈。军方对此次御前会议的解读竟是全面开战,于是海军开始制定太平洋战争的方案,陆军则直接发布作战命令,出兵印度支那。

那么苏联呢?日本人是不是不准备打苏联了?

军方的解读是全面开战,所以不可能不打苏联。要打苏联,一定是关东军打头阵。但是,关东军在整个二战期间,却基本没动。直到欧战结束,苏联对日作战,关东军才有了动作,而这个动作却是挨打。从这个结果来看,日本是彻底放弃北上进攻苏联了。

但是,从结果看,就等于打完靶再说自己能打几环。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视角。所以,不能看结果,需要看行动,具体是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军力部署。

日本陆军一以贯之的假想敌就是俄国和苏联,所以从路径依赖上说,日本也不会放过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关东军的兵力规模迅速膨胀,从14个平时编制的师团,每个师团约在15000人,增加为16个战时编制的师团(包括了两个驻朝鲜的师团),每个师团24000到28000人。整个关东军的总兵力立即扩编到85万人,被编成6个军,不仅包括海军和航空兵,甚至还有15万匹军马。

兵力增加的同时,武器装备也得到强化。关东军下辖三个坦克群,每个坦克群包括三个联队,也就是9个坦克联队,坦克414辆。而日本陆军总共才多少个坦克群?15个联队、690辆坦克。这是坦克,关东军已经雄冠整个日本陆军。同时,还有航空部队,关东军拥有日本陆军航空兵三分之二左右的第一线航空单位,各种作战飞机1025架,加上联络机、运输机和空中摄影队,达到1112架。

兵力规模膨胀、装备水准夺魁,但这还不算完。关东军司令部的第2、第5课以及哈尔滨特务机关,大量招募流亡中国东北的白俄人员。同时,对苏作战计划也被制定出来。为了能够歼灭远东苏军,关东军准备与海军联手,一起拿下海参崴。在扫除苏联东部障碍后,关东军将直接进兵外蒙。而为了解决补给困难,关东军甚至打算为作战部队配备大量的牛,既可以搞运输有可以充当军粮。

从这个兵力部署和精细筹备来看,日本已经剑拔弩张,就是要对苏联动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仅被抽调走一个师团,飞机和坦克数量也被削弱。但是,整个二战期间,关东军始终是日本陆军中规模最大、装备最好的重兵集团。兵力规模长期维持在77万人左右,占比日本陆军的三分一;坦克联队6个、飞机552架,占比坦克航空兵的二分之一。

本文数据来自于《二战东线史:斯拉夫民族的冰与火之歌》。而从这些数据看,日本到底要不要北上进攻苏联?当然要。但是,苏联人始终不给机会。

03.苏联始终盯着关东军

德国人宣称:仅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远东就调来了25个师和9个坦克旅。但是,这只是德国人的宣称,苏联人始终没有放弃远东,而远东地区一直重兵集结。

从苏德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4月到莫斯科反攻前,苏联从远东调走了23个师、2个旅和2两团。

整个苏德战争期间,从远东地区总共抽调了39个师、21个旅和10个团,总兵力在40万人左右。

上述数字的确不小。但是,跟远东地区的总兵力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而更关键的是,远东红军还一直得到兵力补充。

1941年12月,远东红军有2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4个坦克师、23个航空师、11个步兵旅、7个坦克旅、4个航空旅、15个筑垒地域。总兵力为1343307人,火炮迫击炮8777门、坦克2124辆、作战飞机3193架。

于是,远东和东北亚地区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苏联134万人VS日本77万人;苏联3193架飞机VS日本552架飞机;苏联2121辆坦克VS日本约300辆坦克。

就是这个兵力碾压,你让日本情何以堪?日本就是举国疯狂、关东军就是全军梦魇,也没法进攻苏联了。

日本可以搞偷袭啊,太平洋战争就是偷袭得手,直接干废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陆战跟海战,就是两种作战模式。在大海上,你一支舰队搞个无线电沉默,然后就消失了。在陆地上,你几十万大军,又是坦克、又是飞机、又是车辆的,怎么可能消失?

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彻底把苏联人打成了惊弓之鸟。即便是这种碾压级的兵力对比,远东红军也是长期一级战备,就担心鬼子也学希特勒。二战期间,日本比德国还疯狂,所以苏联必须防。苏军已经戒备到什么程度?在严冬的凛冽寒风中,红军的飞行员们硬是站在飞机旁进行战备值班。许多苏联军人长期全副武装地睡在办公室中。甚至,苏联已经决定在可能被占领的地区组建游击队和地下党组织,以配合主力红军。

在这种戒备面前,关东军连一丝偷袭的机会都没有,来了就等于找死。所以,关东军只能等。他们在等什么?

当时的日本参谋本部对于进攻苏联的时机定了一个标准:一是苏军远东的30个步兵师要减少一半,即剩下15个师;二是坦克从2700辆减少到900辆;三是飞机从2800架减少到1000架。

只有达到这三个标准,关东军才能在兵力上占到优势,也就是自己比苏联人多。在武器装备上,将劣势降到最低,但反超肯定没指望。然而,苏联远东红军的规模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兵力上越来越庞大。

在莫斯科保卫战的时候,日本就没有机会进攻苏联,因为远东红军始终碾压。在这种情势之下,日本只能继续观望。具体就是观望苏德战争的发展,不仅关东军要等,而且侵华日军、南下的日军以及海军都要等。但是,神操作的日本内阁和鬼操作的日本军部,根本就不等。他们干了一个比让关东军搞自杀更扯淡的招式:直接进攻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不仅无力进攻苏联,反而要留下整个关东军来防着苏联的远东部队。于是,整个二战期间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情况:世界各地打得你死我活,但东北亚地区却有200万大军一直在搞对峙。苏联不敢调走远东红军,而日本也不敢调走关东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可坐视德国覆灭,日本也不进攻苏联,日军究竟在怕啥?
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不可一世的日本人被吊打,从而改变了二战亚洲的命运!
二战日军和德军夹击苏联会怎样:自不量力的螳臂当车
此人被称作日本关东军的掘墓人 不足一个月击溃日本百万大军
八月风暴:成建制被歼灭70万,猖獗的日本关东军为何不堪一击?
抗联残部编为苏军教导旅,训练类似今日特种兵,日寇称其一骑当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